分享

职场三种适用奖赏的政治生态,切忌错误使用

 大师氪星 2021-03-24

在管理团队时,我曾经说过奖赏能够引导人性发展,能带动组织发展趋势,领导赏赐下属是为组织目的服务,赏赐时所处政治环境或生态不同,其表现方式、人员、程度、序列皆有差异,赏赐并非易事,一旦错误使用,就可能引发组织混乱,所以领导赏赐下属时,存在三种用法,需对号入座,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针对此三种形态解析如下:

1、稳定功臣、防止作乱

创业时,为完成既定目标,必定会对下属承诺各种封赏(封官许愿画大饼),但在未成功时,下属愿意跟着领导混,必定会将此铭记于心,暂且不会作过度反应,一旦革命成功,必定聚焦于荣华富贵享受之事,其中可能存在一些创业时得罪过领导的人,或从其他阵营转投过来之人,这群人对领导可能有疑心,即便创业时,领导没有做出任何承诺,但事业已成,奖赏下属亦是理所当然,这些自认有功之人,必定盘算功劳与赏赐分配的问题,这是下属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

但在实际操作中,封赏并不容易,有两大问题需解决:一是下属功劳如何评估做到公平公正;二是下属众多,而封赏的资源或职位有限。且封赏需一定时间处理,不可能一蹴而就,此过程越短才越有利,因夜长梦多,日久则可生变,所以为稳定功臣之心,及时给功臣明确信号,彻底打消功臣猜忌或疑虑非常有必要。刘邦在初定天下时,即遇到此问题,大批功臣迟迟未得到封赏,且刘邦亦无任何指示,以此都在相互猜忌,张良给出对策,只要刘邦封赏下属中有功劳但却为最厌恶之人(雍齿),以示不记个人私怨,只要有功于组织之人就能得到相应封赏,以此权术,封一人而定群臣之心。

2、褒奖人才,以示吾用

组织在任何发展时期都需人才,打天下时需人才替领导抢地盘,守天下时需人才替领导参与竞争,防止吞并蚕食,失天下时同样需人才扳回败局,所以通过赏赐人才,以此策略招揽更多优质人才,对此需做到三点:一是奖赏人才;二是重用人才;三是宣传人才。换言之,组织需先制造对人才需求的氛围,积聚大量人员进入领导视野,再从中择优入选。

战国时燕昭王欲振兴强国,急需各类人才,此时燕昭王客卿郭隗给燕昭王出谋划策,将其比喻为马骨,欲使昭王先重用他,以此广而告之,招揽天下英才,千金买马骨,筑台自隗始,其所讲的就是求贤招才的案例,燕昭王重用郭隗后,大批人才涌入,乐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就是这个差点让齐国团灭的军事人才,但燕国后继无人,君臣猜忌,从此燕国实力迅速减弱。

3、德望所归,重在典型

处罚不可能对所有人施行,奖赏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为资源有限。所以领导赏赐时需要抓典型,即为某一领域极端分子(这里并非贬义),奖赏最有威望之人,且这些人代表组织所需要的发展方向,因为任何有德望之人底下都有一群价值取向相同的人,只要攻其一点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赏赐最有德望之人,就能安抚底下民众,对征伐或占领之地使用攻心之术,目的在于维持组织稳定发展、长治久安,所以必要先服其心(诸葛亮之所以七擒孟获其实考虑的就是政治问题、战略问题为主,军事问题为辅)。

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对殷商最有德望的三人进行封赏(箕子、商容、比干),如此表彰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表彰他们,能够安抚商朝遗民之心(主要为殷商的皇亲国戚有关系之人);二是只表彰三个代表人物就能获得稳定民意作用,最优化节省资源;三是明面上表彰三人,实质是表彰他们所代表的精神道德取向,以此作为教育民众发展的风向标。

从以上三点分析来看,奖赏功臣(先奖励最不待见之人)、人才(先奖赏身边的人才)、德望之人(先奖赏最具代表性的名望之人),其实都采用极端的办法来达到速效且倍增的作用,在奖赏下属时,无论是稳定局势、招揽人才、安抚民心都以抓住典型为主,以此作为引导后续事态发展的有利格局,所以奖赏即为方向,不可不赏,但亦不能滥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