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轴心时代》:人类群星闪耀时,思想从未被超越

 置身于宁静 2021-03-24

人类在享受现代社会的物质浮华的同时,还需要心灵和精神的净化,其秘笈蕴涵在我们祖先超凡脱俗的智慧之中。

读《轴心时代》:人类群星闪耀时,思想从未被超越
读《轴心时代》:人类群星闪耀时,思想从未被超越

根据本书作者的观点,我们祖先超凡脱俗的智慧即凝集于轴心时代每一种思想传统均发展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金规则”之中。超越自我中心主义的限制,践行“金规则”,才是解救当代精神危机的良方。“'爱’与'关注’将会比自我本位或目光短浅的政策更能使每个人受益。”作者提议,我们要做自我批评,仿效轴心时代的贤哲们,并采取务实而有效的行动。作者的观点不免有些理想化,甚至只是美好的愿望。理想当然不同于现实,但人类绝不能失去理想。况且,“金规则”并非某一两位圣人的发明创造,而是轴心时代的贤哲们在世界上不同地域生发出的一致见解。这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这一点给生活在全球化时代的我们以启示:我们无须背离自身传统,即可学习、借鉴他人的有益思想。不同国家、民族和种族的人们在某一点上能够达成共识。因而,实现和谐、和平等人类普遍理想的可能性是切实存在的。然而,我想说的是,作者其实对宗教和东西方的思想很多方面的理解都是有问题的,主要是他过于采用自由主义、人文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这些古代先贤们的思想,由此总是难免夹带很多私货,并且从对于圣经等典籍的评论来看,我估计他很多著作应该都没看过原版。整体来讲,作者都是面向解决上世纪以来愈演愈烈的信仰缺失和文明的冲突而通过寻求轴心文明提供解决之道,故此才攫取了其中众多的关于忍耐、包容、节制、博爱等精神,但实际上这些美好的精神都需要一个源头,或者说终极的权威,否则就是无本之木。

01何为轴心时代的文明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所称的“轴心时代”(the Axial Age)对于人类的精神发展颇为关键。自大约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200年,在世界四个非同一般的地区,延绵不断抚育着人类文明的伟大传统开始形成——中国的儒道思想、印度的印度教和佛教、以色列的一神教,以及希腊的哲学理性主义。这是佛陀、苏格拉底、孔子,以及耶利米、《奥义书》的神秘主义者、孟子和欧里庇得斯生活的时代。在这一具有高度创造力的时期,宗教和哲学天才们为人类开创了一种崭新的体验。他们中的很多人未曾留下姓名,而另一些成为我们的导师,至今仍能使我们心存感动,因为他们教导我们人之为人该有的样子。在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轴心时代是在知识、心理、哲学和宗教变革方面最具创造性的时期之一。直至创造现代科学技术的西方大变革发生之前,没有任何历史阶段可与之相提并论。亦或者可以说,从人类文明和哲学思考的角度,轴心时代已经是人类的颠峰,这段时间也产生了众多的宗教、人文的导师,正所谓人类群星闪耀时。直到今天,我们还依然在领受他们所给我们的启发,虽然在科技、人文、思潮上面有很多的进展,但从思想意识的角度,只不过是一些变种,没有根本的创新。

02当下为何需要回顾轴心时代

我们所面临的许多困境背后隐藏着更深刻的精神危机。在20世纪当中,我们目睹暴力以空前的规模爆发。令人悲痛的是,我们彼此伤害的才能已然可与人类非凡的经济和科学进步相媲美。我们似乎缺乏将侵害控制在安全和适度范围之内的智慧。最早的两枚原子弹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爆炸,在人类现代文明辉煌成就的中心展现出恐怖的自我毁灭。由于我们不再将地球尊为神圣,而仅将其视为一种“资源”,人类面临着环境灾难的危险。除非发生某种能与人类的科技发展相并行的精神变革,否则我们将不太可能拯救这个星球。纯粹理性的教育无济于事。直到付出代价我们才发现,一所杰出的大学可与集中营比邻而居。奥斯维辛、卢旺达、波斯尼亚,以及纽约世贸中心的垮塌,无一不是现实真谛阴郁的显露。这些揭示出,当每个人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种认知丧失之后将会发生什么。人们认为,宗教是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这种态度的,但它却似乎往往投射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暴力和绝望。几乎每天,我们都能看到由宗教而引发的恐怖主义、仇恨和褊狭。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传统的宗教教义和宗教实践落后于时代潮流并且令人难以置信,从而转向艺术、音乐、文学、舞蹈、运动甚或毒品,以求得到似乎是人类所需要的超越的体验。当我们比以往更加充分地关注自己的人性时,会感到被来自内心的东西深深触动,在刹那间超越自我而感到欢欣鼓舞,所有人都会追寻这种狂喜和入迷的瞬间。我们是探寻意义的造物。而且,不同于其他动物,如若我们不能在生命中找到意义和价值,便很容易陷入绝望。一些人正在寻找信奉宗教的新途径。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许多地区出现了宗教信仰的复兴。我们常称作“基要主义”或“原教旨主义”的好战的虔信只是后现代社会的人们寻求启蒙的一种表现形式。当我们需要的是创建一种更具创新性的、反映我们自身之社会现实的信仰时,研究那个遥远的年代只不过是人类精神考古的一次演练。而事实上,我们从未超越轴心时代的洞见。当人们历经精神和社会危机之时,往往回溯那段历史以寻求引导。他们或许以种种不同的方式诠释了轴心时代的发现,却从未更胜一筹。例如,拉比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均为轴心时代之后结出的硕果。这三种宗教传统都重塑了轴心时代的见解,并且奇迹般地赋予其某种地方特色,使它直接适用于它们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

03作者提出宗教就是“金规则”

首先,“宗教理解不仅仅是抽象或理论的”。宗教不等于教义或教条,它还应是一种“行动纲要”,否则,将会导致死的宗教或宗教之死。作为宗教研究者,我们所要探讨的不仅仅是神学,而且是促使人性得以升华的宗教性的生活方式。其次,提到宗教,人们会轻易将其与“恐怖主义、仇恨和褊狭”联系在一起。的确,绝大多数宗教传统在历史上都有着“不光彩的片段”,神圣经文不断被利用来为暴力行为实施辩护,宗教“似乎时常表达出一种体制上的自我中心主义:我的信仰比你的更好”。这些都“彻底违背了轴心思想”,对宗教产生的偏见亦由此引发。轴心时代世界各地区的历史说明,宗教本身并不必然是暴力的,仇恨和褊狭也并非为某种宗教传统所特有。事实上,“每一种信仰都始于从那个时代史无前例的暴力中进行有原则的、发自内心的撤退”。对某一种宗教的检验标准是看其是否真正实践了“金规则”的精神内核。再次,当代人应“重温轴心时代的精神气质”。只有心怀善意,对他人宽大为怀,我们才能拯救这个世界。而尊重一切生命的神圣权力就是宗教。人类本拥有丰富而高尚的精神世界,现代社会生活仍需要宗教的惠顾和调节。人们通常认识到的世界是由物体的长、宽、高构成的三维空间世界。爱因斯坦把时间与空间统一起来,使时间成为世界的第四维度。英国宗教哲学家和神学家约翰·希克(John Hick)认为,我们既是理智的动物,又是“灵性的”存在物。人生还有超乎时空质能的一面,还有超越而高贵的精神或灵性的一面,即人的本性之“第五维度”。而人性之精神或灵性的维度,与宗教所指向的“终极实在”相对应。正因为拥有这一维度,人才会对生存之奥秘产生回应,会在混乱中寻找意义,会在宗教中探索奠定一切、渗透一切、超越一切的世界本源。英国神学家约翰·麦奎利(John Macquarrie)指出:“人不是一种纯理智的存在物,而是还包含着感受、意愿以及真正人性的生存方式所不可缺少的别的东西。”他认为:“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对事实的认识,不仅仅是科学所能提供的东西。我们还需要诗歌、音乐、正义、伟大的艺术、道德以及宗教。一方面,我们需要真理,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追求其他的价值——爱、善、美,以及神圣。”

04轴心时代的贤哲们如何回应当今的时代

第一,要做自我批评。人们必须反省自身的行为,而不能只是谴责“另一方”。在这一点上,犹太先知起到了强有力的表率作用。每当以色列和犹大国受到帝国强权的威胁时,阿摩司、何西阿和耶利米都嘱咐人们认真审视自己的操行。他们想要戳穿民族利己主义,而不是鼓励一种危险的正义。幻想上帝站在自己一边并且反对自己的敌人,这不是一种成熟的宗教观。阿摩司认为,由于以色列王国彻底丧失了公义和社会责任,神圣的武士耶和华利用亚述作为自己惩罚它的工具。当流亡者成为大规模国家侵略的牺牲品时,以西结在被流放巴比伦之后坚决要求犹大国的人民检讨自身的暴力行为。耶稣后来嘱咐其追随者,不要一味挑剔邻居眼中的刺,却无视自己眼中的梁木。轴心时代的虔敬要求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印度关于“业”的训导强调,人们的所有行动都具有持久的后果;不诊察自己的缺点而责备他人,很可能会导致“不善巧”、脱离现实和不敬神的灾难性后果。如此看来,在当前的困境中,轴心时代的贤哲们也许会提示我们,变革必须始于自我。在高喊着其他宗教要检点其行为之前,我们应当审视自己的传统、经文与历史,并修正自身的行为。在改变自己之前,我们不能指望改变他人。那些抵制宗教的世俗主义者,也应当注意到世俗基要主义的征候。世俗基要主义往往对宗教抱有强烈的偏见,就像某些形式的宗教对待世俗主义那样。在世俗主义简短的历史中,也曾发生过希特勒和萨达姆·侯赛因带来的灾难。这些事例表明,在公共政策中以武力排除宗教的影响,会与任何虔诚的宗教战争一样具有毁灭性。第二,我们应当仿效轴心时代的贤哲们,采取务实而有效的行动。当他们面对自己传统中的侵略性时,并没有假装它不存在,而是竭力改变他们的宗教,重新修改和组织其礼仪和经文,以消除多年蓄积起来的暴力。印度的礼仪改革者去除了献祭仪式中的竞赛;孔子试图剥离扭曲了礼的好战的自我中心主义;而“P”则将侵略性从古老的创世传说中除去,同时提出一种宇宙论,其中的耶和华赐福其一切造物,包括在古老的神话中被他杀死的海中怪兽。

05对作者理解轴心时代思想的评论

1、轴心时代的先贤们确实是人类文明的颠峰,甚至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都根本不能与之比较,但为了囊括如今世界全部重要的宗教和文明而把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伊斯兰教拉进来难免牵强附会,而且实际上伊斯兰教也同样脱胎于犹太教;2、作者对于圣经和基督教的理解基本整体上都是错误的,因为他所采取是一种所谓的圣经批判学的方法,认为摩西五经主要由四种底本资料组合而成,这种观点来自于拉夫—魏耳豪森的四底本学说,亦称为j、e、d、p学说。并且声称圣经并未坚持一神论的观点,旧约先知也并未有明确的神性呼召。如此来说,作者对于圣经的理解是完全没有启示在其中的,纯粹是个人的私意解经,只不过是力图让圣经经文证实自己的观念。况且,即使从单纯文本的角度,旧约圣经也是不断强调耶和华独一真神信仰的,真不知道作者的观点到底是怎么读出来的。3、作者同样认为伊斯兰教是强调包容、同情的宗教,但实际上伊斯兰从创立的那一天起就是靠穆哈穆德骑着战马不断征服而扩展的,它从第一天起就不是一个和平的宗教,如果真的有和平和同情,也仅限于穆斯林同一宗派的小圈子;4、作者从轴心时代的文明中读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金规则,但就我粗浅的了解,仅有孔子明确的提出这一点,其他的宗教和哲学要不是暴力征服,要不就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虚无,而耶稣的教导则更进一步,不仅是在恶事上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在善事上的“己之所欲施于人”(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是律法和先知的总纲;要爱人如己,等);5、整体来讲,作者都是面向解决上世纪以来愈演愈烈的信仰缺失和文明的冲突而通过寻求轴心文明提供解决之道,故此才攫取了其中众多的关于忍耐、包容、节制、博爱等精神,但实际上这些精神都需要一个更大的源头,人类的道德和信仰也需要一个终极的权威,而这只能是启示的上帝,否则我们对于世界和心灵的探讨最高也只能到老子所讲的道、希腊哲学的逻各斯的层面,而背后是什么,依然是无尽的黑暗和未知。

读《轴心时代》:人类群星闪耀时,思想从未被超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