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杨柳”

 新用户2975HH4F 2021-03-24

日前,友人传来一帧春风已绿江南岸的小照作品,读后还是较为喜欢。全图结构简洁,黑、白、嫩绿三色对比明快。最让我赞赏的是摄影镜头和粉墙不处在一个平面,稍微倾斜,使得粉墙上几何菱形装饰物极具纷纷向上的感觉,迎合着袅袅垂杨,使整个画面更增添了初春的勃勃生机。不足的是画面中缺少春风轻抚杨柳依依的美感,这是一个遗憾。对于摄影作品,我进不了门,所以只能站在门外按照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趋向去欣赏和阅读,也就自乐罢了。

                                                                                 沈培刚摄   摄影微刊

  时正当春下,读罢友人的摄影作品,倒引起我想说说关于杨柳话题的兴趣。

我们年小时候,对于柳树一般都是以“杨柳树”通称的,好像不会去单说“柳树”这个词。而现在时,我们渐渐顺从了习俗的、认知的改变,大概也不会再将柳树说成“杨柳树”,尽管“杨柳树”这说法是永远不会错的。

柳,称之为“杨柳”,已有千年的历史延续了。喜欢古典文学的大都熟悉文学意义上的“杨柳”出典就是中国第一部诗总集《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所谓发源滥觞者是也。

那么,“柳”又何以成“杨柳”?这基于古人对“杨”、“柳”的认知。中国第一部字书《说文》说:“杨,蒲柳也”,“柳,小杨也”。意思是说:杨,是种植在水边的杨树。柳,是小的杨树。第一部辞书《尔雅》亦归其类:“柽,河柳。旄,泽柳。杨,蒲柳。”到了唐代有一位叫苏恭的医家在所著的《本草》中,指出了杨、柳的形态“全不相似”。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汲取前人之说,意简言陔把杨、柳两种不同的形态特征分述清楚:“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一类二种”,说的就是杨、柳属于同科不同种。李时珍还依据《说文》和《尔雅》,说由此“则杨可称柳,柳亦可称杨,故今南人犹并称杨柳。”这大概就是古人“杨柳”之说的由来。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附图》

 隋炀帝开运河,从东都洛阳至江都扬州两岸大道种植杨柳千里。白居易有记当时之盛况:“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当时还有一篇名曰《开河记》的笔记小说,记隋炀帝开运河及下江南之事。其中有一情节说,隋炀帝听从翰林学士虞世基之言,要在运河两岸遍植柳树。于是下诏民间,有柳树一株,赏一匹缣帛。百姓听闻,纷纷竞相来献。尔后炀帝亲自种植一株,百官及百姓依次第分种于运河沿岸。种栽完毕,帝亲笔赐柳树姓“杨”,曰“杨柳”也。后人蔡东藩根据这故事写入了《南北史演义》,再于细节处进一步虚拟夸张,他写道炀帝将亲书“杨柳”的金牌,悬挂最高的柳树上,赐柳姓杨,因此后人呼柳为杨柳。但蔡氏很谨慎,在文后加注以备:“今混称杨柳,是否起于隋时,待考。”翻检下隋之前诗人的诗作,如南朝沈约的《春思》:杨柳乱如丝,绮罗不自持”。 北齐萧悫《秋思》:“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北周王褒《燕歌行》:“蔷薇花开百重叶,杨柳拂地散千条。”又南北朝时有《折杨柳》曲名,折杨柳就是折柳枝。当时有送人远行,互赠折柳以留念的习俗,北周庾信“杨柳成歌曲”说的就是《折杨柳》曲。由此,所谓的赐柳姓杨,乃小说家言,实不足信。              

                               

                         无名氏《炀帝开河记》,明陶宗仪《说郛》本

从“杨柳”延展衍生,又产生了“杨”、“杨花”、“垂杨”、“杨枝”等词语。南朝宋王僧达的“麦垄多秀色,杨园流好音。”唐吕向注曰:“杨,柳也。”又南朝齐梁之际的沈休文的“游丝映空转,高杨拂地垂”,杨硬而扬起,柳弱而垂流,此高杨乃垂柳意。南朝齐谢朓“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句,亦是。庾信《春赋》的“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二月杨树还未开花,所以这里所谓的“杨花”说的就是柳絮。唐人诗作中这样的例子俯首即是,不胜枚举,本小文略去不赘。

自然,古人虽然“杨柳”混称,但有些“杨”是不能解释为“柳”的。《诗经》中除了“杨柳依依”一例解释成柳树外,其他几例只能解释为杨树。如“东门之杨,其叶牂牂”、“南山有桑,北山有杨”。又“汎汎杨舟,载沈载浮”,“杨舟”,也是杨木做成的舟。杨,蒲柳也,其本义仍然独立存在

                                            宋  郭熙《早春图》

    

                                         宋  郭熙《早春图》局部

                                                       

                                                               2020年4月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