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 Nutr』优质碳水,你吃了吗? 最新研究|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每克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4kcal能量。近年来肥胖症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限制碳水的饮食模式(如生酮饮食)虽然可能会有副作用,但由于其能够快速减重也广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WHO强烈推荐减少游离糖的摄入,其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摄入量的10%以内,最好在5%以内。 从公共健康的角度,目前主流的营养学研究建议将关注重点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转变为碳水化合物的种类。有研究评估了碳水化合物质量与不同健康结局之间的关系,包括慢性病、某些癌症和死亡风险。来自西班牙纳瓦拉大学(University of Navarra)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部的研究人员利用纳瓦拉大学追踪项目(The Seguimiento Universidad de Navarra <SUN> Project)数据,探究了碳水化合物质量评分(Carbohydrate Quality Index,CQI)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研究结果发表在《Clinical Nutrition》上,研究指出:较高的碳水化合物质量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显著相关[1]。 ▲ 图片来源|Clinical NutritionDOI: 10.1016/j.clnu.2020.10.029- 纳瓦拉大学追踪项目(The Seguimiento Universidad de Navarra <SUN> Project)始于1999年,是一项由超过22,000名西班牙大学毕业生参与的前瞻性、多目标、永久开放的队列,主要目的是评估饮食和生活方式对于非传染性疾病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
- ❖ 使用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问卷收集试验初期参与者的饮食习惯信息;❖ 碳水化合物质量评分(CQI)评价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以下四个特征:- 全谷物在整体谷物碳水化合物中所占的比例(全谷物+精制谷物及制品);- 固体碳水化合物占总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固体+液体碳水化合物),液体碳水化合物为含糖饮料、果汁和酒精摄入量总和。- 将参与者分为5组,分别考察参与者膳食碳水化合物质量的上述4个特征;- 每个特征得分范围从1分到5分,1分表示参与者膳食碳水化合物质量低;- 最后将每组4个特征的得分相加即为CQI总分,4分最低,表示碳水化合物质量最低。
- 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人体测量、生活方式(包括吸烟和饮酒)、医疗史;身体活动水平、身高和体重;地中海饮食的依从性。
研究发现| 本研究参与者有何特点? 答: ❖ 本研究纳入19,083名参与者,其中女性11,429名;平均年龄38.4岁,随访中位数12.2年; ❖ 在219,887人年随访中,共发生死亡440例,包括84例心血管疾病死亡(19.1%)、226例癌症死亡(51.4%)、119例其他死因(27.1%),11例未知死因(2.5%)。 CQI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呈负相关。 ❖ 与CQI最低组相比,CQI最高组参与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降低30%:(HR:0.70;95%CI:0.53-0.93;P趋势=0.018); ❖ 重复评估随访10年后的膳食数据,CQI最高组中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仍然显著:(HR:0.70;95%CI:0.53-0.92;P趋势=0.017)。 CQI中碳水化合物的不同特征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如何? 答:均无显著关联。 ❖ 膳食纤维摄入量高:HR=0.77,95%CI:0.52-1.14;P趋势=0.192; ❖ 升血糖指数低:HR=0.81,95%CI:0.59-1.12;P趋势=0.211; ❖ 全谷物碳水占总谷物碳水比例高:HR=0.87,95%CI:0.69-1.11;P趋势=0.272; ❖ 固体碳水占总碳水比例高:HR=0.81,95%CI:0.61-1.07;P趋势=0.139。
研究意义|本研究首次在大规模人群中使用CQI评分来探索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质量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长期摄入高质量的膳食碳水化合物(CQI评分高),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降低;但单独考虑每一项碳水化合物特征与全因死亡风险无显著关联。近年来关于碳水化合物质量和摄入量对公众健康结局的影响有很多讨论。有证据表明,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可能使死亡风险增加;然而也有学者指出,不考虑碳水摄入量,碳水质量主要决定着人类健康。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应考虑整体膳食水平,不同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给健康带来的影响可能会高于单一食物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单一碳水化合物特征并不适用于评估整体碳水化合物的质量。 [1] Cesar I. Fernandez-Lazaro, Itziar Zazpe, Susana Santiago et al., Association of carbohydrate quality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the Sun Project: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Clinical Nutrition 2020. Doi: 10.1016/j.clnu.20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