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递延收益是怎么分摊的?

 审计go 2021-03-24

一、递延收益的定义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在中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政府补助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二、递延收益如何分摊

企业在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时应当选择采用总额法或净额法进行会计处理如果相关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企业再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总额法下应当在相关资产的剩余使用寿命内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将递延收益分期计入当期收益

净额法下应当在取得补助时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并按照冲减后的账面价值和相关资产的剩余使用寿命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②企业取得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时:此种补助收益期较短,通常在满足补助所附条件时计入当期损益。

二、递延收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①总额法:

收到补助资金时

银行存款

记递延收益

在相关的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分配递延收益时

递延收益

:其他收益

②净额法:

收到补助资金时

银行存款

记递延收益

将补助冲减资产账面价值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递延收益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银行存款

递延收益

在以后期间确认相关费用时

递延收益

:其他收益

3、返还政府补助时

递延收益

营业外支出

银行存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