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令节气】留春春不住,夏木已成阴

 福大大锐思花雨 2021-03-24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

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的到来,宣告着四季开始新的轮回。

5月6日,今日立夏。

敬天礼地,是古人的规矩。

早在西周时期,每逢立夏,周天子会亲率百官南郊迎夏。

彼时,君臣斋戒之后,自上而下着朱红色礼服配饰;

甚至仪仗队伍中的马匹车驾、伞盖旗帜……都是朱红色。

表达对天地的敬意之外,祈祷风调雨顺是永恒的主题。

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宋美龄女士的案头书。

其中有一句道出夏的真谛:“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大地万物开始进入生长的旺季,万物繁茂。

对于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四季更迭总是循序渐进。

此刻真正进入夏季的,只有福州到岭南一线。

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春季才刚刚开始。

至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正是适合郊游的暮春时节。

立夏之后的江南,正式进入雨季;立夏之后的北方,也进入农忙时节。

“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虽然付出和收获未必成正比,但不付出就没有收获,却是铁定无疑。

在湖北湖南等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立夏这一天,人们期待着一场酣畅淋漓的雨:雨后蚯蚓,让人们对丰收也有了坚定的信心。

无论何时,孩子总是我们格外关注的对象。

 “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立夏日用彩线编制蛋套,挂鸡蛋于孩子胸前,寄托着炎炎夏季里,孩子们能远离腹胀厌食、乏力消瘦的症状。

或许,也预示着“捣蛋鬼”的夏天,要拉开序幕了……

立夏秤人,是最传统的习俗。

村口一杆大秤,村民们扶老携幼前去称量。

主持“秤人”的司仪,一边称重,一边说着吉祥话……

大姑娘必然是良缘天赐,老人家肯定是福寿绵长;

小孩子送去快乐成长的祝福,成年男子少不了前程似锦。

立夏调羹汤,祈求丰收。

山西陕西一带,人们会将豆干虾皮、豆芽米粉……混合在一起,煮成一碗碗羹汤。

味道鲜美自不必说,丰富的材料表达着内心的诉求:祈望老天爷,赐一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浙东农村,“七家粥”其乐融融。

立夏日,汇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各色的豆,配以红糖,煮成一大锅粥……

粥成,邀请邻人前来品尝;各家带着烘焙好的“茶”,欢聚一堂。

邻里和睦,舒心畅快。

宁波人的夏季,会吃一种新鲜的“脚骨笋”。

“立夏吃脚骨笋,一年脚骨健健过”,新鲜美味的食材,寄托着对家人、对自己的关爱。

夏季养生“心”为重。

五脏之中,心与“夏”相对应;“心为一身之主”,不可不慎。

《黄帝内经》有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季阳气旺盛,利于心脏生长,推动心脏血液的循环,促进人体代谢。

但夏季气温升高,容易带来心火过旺,情绪起伏波动。

面对即将到来的夏季,不妨告诉爸爸妈妈:

安神静气,笑口常开;清淡饮食,顺畅开怀。

母亲节,五月第二个星期日。

妈妈,多温暖的称呼,游子思乡最深情的呼唤。

家,是妈妈的另外一个名字……

荀子有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立夏,旺盛的阳气;天地,已给了我们最大的助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