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殿堂】揭开中华第一龙的神秘面纱……200块的红山碧玉龙?

 福大大锐思花雨 2021-03-24

很早以前在老铺黄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件手镯……

惊讶于如此简单的造型,却似乎有穿越千年的力量;这造型,似乎在哪里见过……

时间穿越到1971年8月的一个下午,17岁的农民张凤祥在干活儿的时候发现一块距离地面两尺多深的石板;想看看石板之下掩藏着什么,却发现只有一块锈迹斑斑类似马蹄的铁块。

好奇心驱使,他将“马蹄铁”带回了家。家里人觉得分量不大,又这么多锈,恐怕不值钱。于是,这个挖出来的东西,就成了张凤祥4岁小弟弟的玩具,小男孩拿一根麻绳儿绑着拖着跑来跑去……久而久之,锈被磨掉,露出了墨绿的颜色。——小朋友大概想不到:自己童年的玩具如此不同,是个国宝。

终于,有识货的邻居看到墨绿色的内核,认为恐怕是值钱的宝贝;加之其源于地下,年代很难考证。从此后,“马蹄铁”摇身一变,成为家里的宝贝。但幸好它其貌不扬,在风雨飘摇的“文革”季,躲过了四分五裂的命运。——不过,其实张凤祥一家人,却曾有过将其切割制成烟嘴去卖钱的计划。或许是主角自带光环……它又一次躲过了命运的伤害。

思考再三之后的张凤祥父子,决定将玉龙送到文化馆;最终中华第一龙,终于进入被收藏的行列。——奖励给张家父子的是200元。

距离发现红山龙仅3年,197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刘观民看到了这件玉器。他很快判断这是红山文化遗物。1985年,考古学家再次进行鉴定,进一步明确这是红山文化时期的碧玉龙。这正应了“蛟龙岂是池中物”,一夜成名的碧玉龙,身价陡增。——它的发现地,赤峰市翁牛特旗也因此获得了“玉龙故乡”的美誉。

从此后,红山碧玉龙开始了“周游列国”的里程,好评如潮。人们称之为“中华第一龙”,“华夏第一龙”……最终它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国家永久收藏的一级文物。

可是,我们常规印象中的龙,不应该是这样吗?

红山龙,真的是龙?

我们不妨从古文字中去找找答案吧!

《说文解字》:龙,鳞虫之长。”简言之,龙,就是鳞甲动物之王。

显然,这正是红山碧玉龙的造型。它的出现,不仅是中华文明在5500年前所能达到的文化审美与工艺技能水平,更为人们留下了“龙”的印记。

红山玉龙出现后的,当地出现了很多仿制品;但最终成功骗过所有的人的赝品,却几乎没有。这就与红山碧玉龙的另一个特征密切相关:真品背部有个小孔,如果用绳子串起来悬挂,经过一段时间的摇摆后静止,玉龙的龙头和龙尾处于同一水平线。——赝品则无法达到这一精准度。很难想象,我们的祖先是在没有任何现代化工具的情况下,雕刻出如此精准的小孔。

其实,龙是否真的存在我们并不能确认:毕竟从古至今,似乎并没有什么人见过真正的龙。但是在有寓言故事中,“龙”似乎若隐若现:且不说还有人曾今散尽家资学习屠龙之术,“叶公好龙”、“画龙点睛”的典故,耳熟能详。

或许,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龙是否存在并不重要,“龙”所蕴含的积极进取,却成为我们民族的信仰和骄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