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山文化玉龙

 牛嚼牡丹0327 2022-03-16

红山文化玉龙是新石器时代岫玉,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字。

数千年前,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可谓是群星璀璨。在我国的北部地区就有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红山文化,往下走的中原地区则有仰韶文化,而在南方地区也有良渚文化,处于西南地区是三星堆文化聚集地。

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就是龙。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地位可以和比拟,在龙身上寄托的情感也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而对于“龙”的形象,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先民们对于“图腾”的崇拜。古时候缺乏科学的认知,人们多把对自然界的畏惧和对美好生活的希冀用一种徽号或保护神来代表,就比如黄帝的后裔就是用龙来作为标记作为图腾,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后世的君主同样也是借用龙的形象来神化自己,可以说龙在中国人的心中地位是非常之高的。

要认识龙,了解龙背后的文化以及内涵应该从何开始呢?从红山文化玉龙来挖掘、探索,是一个不错的视角。

红山文化遗址分布图

中国龙文化的起源:红山文化玉龙

要对红山文化玉龙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我们需要先从了解红山文化开始。


红山文化玉猪龙一对

在二里头时代还没有到来的新石器时代,华夏大地百花齐放,考古学中称这个时代为“满天星斗”。而这一时期的红山文化则发源于我国内蒙古中南部到东北西部这一带,它开始于五六千年前的农业文明,同样也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

数千年前,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可谓是群星璀璨。在我国的北部地区就有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红山文化,往下走的中原地区则有仰韶文化,而在南方地区也有良渚文化,处于西南地区是三星堆文化聚集地。

我们今天认识的红山文化,在在中原的仰韶文化还没有完全兴盛起来之时,可以算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为闪耀的一颗明显。这是因为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在当时红山文化的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并形成了极具特色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


红山文化玉龙

了解完红山文化,咱们再把目光放到今天的主角玉龙身上。在新石器时期,在很多的遗址中都有发现类似于龙形状的物件,有的材质 是蚌塑,也有的是雕塑形式,还有的是彩绘,形式各种各样。

而关于龙的原形,它到底长什么样呢?

在考古界以及历史学界中都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各个学者提出来各种关于龙的假说,比如蛇说、鳄鱼说、蜥蜴说等等。而在商代的甲骨文中的“龙”字以及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所出土的玉龙等都为我们展示,所谓的“龙”其实应该是一种巨头、有角、大口、曲身的神兽。

而在新石器时代中,最为符合刚才咱们所说到的这些特征的文物,就属红山文化中的玉龙最为吻合。所以,要想探究我国龙文化的起源以及内涵,了解红山文化的玉龙是必须的,是注定绕不开的。

红山文化玉龙长什么样呢?

我们要认识的红山文化玉龙到底长什么样呢?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所以有时间的朋友还可以前去看看玉龙的“真身”。

这只玉龙高26厘米,重量有1000克,它是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周身呈墨绿色,玉龙通体琢磨,光洁温润。

这条红山文化的玉龙,是非常值得我们好好探究一番。首先是它的造型非常耐人寻味,我们可以通过图片看到这只玉龙的龙首是比较短小的,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

红山文化玉龙的头部

玉龙的鼻孔是对称的,鼻端为平齐状,又有点微微上翘的状态,它是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再来看看玉龙的眼睛,细长的眼睛睥(pì)视前方,而在玉龙的颈部则分布着一道非常夸张的长鬣(liè),正雄健地飘拂上卷。我们再把目光放到玉龙的尾巴上,它的尾巴是比较粗壮的,龙尾呈内屈状,迎向龙首,整个身体构成一个很有力度的反“C”字,仿佛瞬间就要腾空而起。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只红山文化玉龙的龙身看上去大部分为光素无纹,但是我们可以在它的额头以及下颚的底部看见刻有细密的方格网状纹,并且这些网格为突起的规整的小菱形。

红山文化玉龙的圆孔

龙的脊背上有一个小圆孔。经测试,如果用绳子穿过圆孔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说明小圆孔所在位置应该是整块玉料的重心。

红山文化的这只玉龙有什么用呢?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这只造型生动的玉龙,在雕琢上是非常精美的,也正因为如此它也被人们誉为“三星他拉红山文化玉龙”,除此之外它还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

了解才知道这个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的制作是有多精湛,它完完全全是用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并且在细节上也处理得非常有艺术感,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多种手法。玉龙通体琢磨,较为光洁,这些都表明了在当时先民的琢玉工艺的发展水平已经非常高超了。而这件红山文化的玉龙,在形象上带有非常浓厚的幻想色彩,这诸多方面都在展示先民在龙的想象上,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想法。

看到这里,想必会有朋友会有疑问,先民为什么会雕刻出这样一只玉龙呢?到底有什么用途呢?难道也和现在一样都是以装饰为主吗?

关于红山文化玉龙的具体用途,为什么会有玉龙的出现,目前为止在学术界都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这些都需要一步探讨。

不过,学者发现在玉龙的背部正中间的位置上有一小穿孔,经试验发现如果我们将绳子穿过这个孔中,将玉龙悬挂起来,就会发现龙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显然就是在告诉我们,玉龙打孔的位置是经过先民精密计算的,并不是随意打得。再考虑到红山文化的玉龙,形体硕大,并且造型上也是比较的特殊,由此我们可以推测红山文化玉龙并不只是一件普通的饰件,很可能是同中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

红山文化玉龙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发现这件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的人是内蒙古赤峰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的村民张凤祥。也正因为是在赤峰市红山文化遗被发现,所以赤峰市也因此被誉为“中华玉龙之乡”。

下面咱们就来了解一下红山文化玉龙背后的故事吧!

红山文化玉龙的发现者张凤祥

在1971年8月的某一天,农民张凤祥在农田干活的时候,无意间挖到了我们今天主角红山文化玉龙。但是在当时,这只玉龙的模样看上脏兮兮的,就跟一个黑乎乎的钩子一样,张凤祥也不知道这物件到底是干什么的,于是便带回家供弟弟玩耍。

张凤祥的弟弟将绳子穿过这个“黑钩子”,拖着玩耍,几天之后,张凤祥再观察这个“黑钩子”,竟然发现原本难看的钩子,竟然被弟弟拖成了墨绿色。再仔细观察,发现这物件形状看上去非常的奇怪,长得有点像蛇,但又有点像龙,放在太阳底下晒一下,甚至还会有碧绿光泽。

这一神奇的发现让张凤祥非常的激动,于是他便把这件奇怪的玉器交到了翁牛特旗文化馆。可惜的是,玉龙来到翁牛特旗文化馆后并没有立即引起轰动,因为当时的工作人员并不知道这件玉器是什么东西。

于是乎,玉龙被当成了一件普通文物锁到了箱子里,十几年来默默无闻。直到1984年,辽宁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以及两件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的发现,在考古界掀起了对红山玉文化的关注高潮。

红山文化玉猪龙一对

这一事件也让当时的翁牛特旗文化馆负责人贾鸿恩想起了十几年前收购的那个长相奇怪的玉器,随即他就意识到那件玉器的不一般,贾鸿恩立马将玉器找了出来,带去北京给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鉴定。经过苏秉琦先生的鉴定以及相关人员的研究,最后判断这个玉器是五千年前红山人精心制作的,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

苏秉琦先生

最后,咱们今天的主角红山文化玉龙很快得到了国家的重视,被收藏在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甚至还成为华夏银行的标志。

资料

玉龙 红山文化

年代: 新石器时代

材料: 岫玉

规格: 高26厘米

出土地: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赛塔拉嘎查

收藏地:中国国家博物馆

介绍

玉龙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3~2.9厘米。龙首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眼突起呈棱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颈背有一长鬣,弯曲上卷,长21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鬣扁薄,并磨出不显著的浅凹槽,边缘打磨锐利。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玉龙的重心位置有一孔,用绳吊起首尾水平,这都表明了当时琢玉工艺的发展水平。红山玉龙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圆润流利,生气勃勃。玉龙身上负载的神秘意味,更为它平添一层美感。值得注意的是,玉龙形象带有浓重的幻想色彩,已经显示出成熟龙形的诸多因素。

红山玉龙的具体用途尚有待进一步探讨,可能是祭祀用的礼器。龙体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经试验,若穿绳悬起,龙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线上,显然,孔的位置是经过精密计算的。考虑到玉龙形体硕大,且造型特殊,因而它不只是一般的饰件,而很可能是同我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

意义

红山玉龙的发现,不仅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也充分印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红山文化玉龙曾有“中华第一龙”的称誉,虽然此后我们又发现了更早的龙形的踪迹,但红山玉龙的典型意义仍不容置疑。中华民族一向以“龙的传人”自居,龙的起源同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肇始紧密相关。红山玉龙对于研究我国远古的原始宗教,总结龙形发展的序列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从这一点上来看,怎样估价红山玉龙的文化价值均不为过。红山文化玉龙很有可能是马姓的图腾。

发现

在红山文化重大考古发现以前,人们所知的只有夏商周以来近四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一直以来,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故乡、中华民族摇篮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红山文化重大考古发现,开始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中国史前的历史,寻找中华文明的源头。专家们发现:两千年来,中国的历史学家们上了秦始皇的一个大当,是秦始皇修建的长城遮住了他们的视野。他们要打破以长城自封的中国文化观,到长城以北去寻找中国古代史的资料,那里有中华民族更老的老家。
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农民张凤祥在村子后面的果林里修梯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好像是人工砌成的石洞。在石洞的底部,他摸出一块像钩子一样的东西,质地坚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张凤祥以为是一块废铁,收工时顺便把它拿回了家。他的弟弟张凤良当时才六七岁,看到哥哥扔在地下的像“铁钩子”一样的东西,就找了一根绳子把它绑紧,开始拖着“铁钩子”和小伙伴们在村子里玩耍起来,过了七八天,竟然拖出光泽来了,太阳再一晒,就能看出这是玉。当张凤祥发现这是一件玉器以后,就带着它来到翁牛特旗文化馆。文化馆里一位叫王志富的干部用30元钱征集了这件文物,但他并没有在意,办完入库登记手续之后,把它当成一件普通的文物锁到了箱子里。
1984年,红山文化的发现有了重大突破。在辽宁省凌源市和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考古队员挖开了一座5000年以前的、陪葬有玉器的古墓,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古墓主人的胸部,摆放着两个精美的玉器。考古人员经过仔细辨认和研究后,认为它们是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牛河梁发现5000年前的玉猪龙的消息传到翁牛特旗,文化馆负责人贾鸿恩突然想起1971年征集的赛沁塔拉出土的那件玉器。他意识到,那件被他们锁在箱子里的玉器,极有可能是与牛河梁玉猪龙一样珍贵的文物。他立即把那件玉器装进挎包,坐火车赶到北京,请苏秉琦先生鉴定。苏秉琦是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对红山的考古发现曾经给予特别关注。根据贾鸿恩回忆,当时苏秉琦先生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这件玉器,他一面仔细鉴定,一面向他了解这件玉器的出土地点和征集的过程。苏秉琦告诉贾鸿恩:这也是一件珍贵的玉龙,是一件重要的红山文化遗物。1971年在赛沁塔拉发现的玉龙,终于在被忽视了十多年以后得到正式确认:这是一件可以上溯到5000年以前,由当时的红山人精心制作的、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
从上个世纪初开始,就有一些红山玉器流传到了国外,赤峰地区的文化馆里,也有征集到的红山玉器。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有的人把它们鉴定为商周时期的文物,有的人则把它们说成战国或汉代的装饰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王时麒介绍说,我们现在考古挖掘的许多东西,都可以测定年代,但是玉器不行,因为还没有测定玉器年代的手段。三星他拉发现的玉龙在被忽视了十多年以后得到确认:这是一件可以上溯到5000年以前,由红山人精心制作的、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

出土地

引起关注

2010年11月2日,被专家学者苦苦寻找20余年的中国国宝“中华第一龙”出土地,经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考古队和翁牛特旗博物馆田野考古工作者历经两年考察被确定。  翁牛特旗博物馆于1987年在民间征集到玦型黄玉龙形器被中国文物部门定为一级文物而加入国宝行列。考古学界普遍认定此件玉龙为“中华第一龙”,并被国内外红山文化研究领域所关注。

由于这件玦型黄玉龙形器是民间征集而无具体出土地点,其文化类型所属在学术圈内引起争议和讨论。部分专家认定这件龙形玉器属距今6500年至5000年的红山文化典型器物,而一些学者则认为玉龙属距今4000余年夏家店下层文化类型。

考证

纷争之中,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考古队联合翁牛特旗博物馆于2008年初立项并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调查活动之中,开始田野考察和民间访问,采访相关人士上百人次,在翁牛特旗红山文化遗址群采集实物标本上千件,于2010年10月下旬最终确认此件国宝玦型黄玉龙形器的出土地点为翁牛特旗乌丹镇新地村东拐棒沟红山文化遗址群中。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考古队队长刘国祥认为,两年来的细致调查表明,玦型黄玉龙形器选料上乘,雕工精细,神态飘逸,具有明显红山文化玉器形制及工艺特征,应为红山文化玉器精品,堪称国宝。

确定

国宝“中华第一龙”出土地点被确定,证明玦型黄玉龙形器代表红山文化高等级类型器物,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的重要发现,同时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