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令节气】今宵楼上一尊同,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福大大锐思花雨 2021-03-24

      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什么体验?

那就是,当你随意翻出些什么,都讲得出上下五千年的辉煌。
这大概与家学深厚的见多识广可以类比。
据说民国时期,王国维有一次请溥仪帮忙看几件他看了很久才收藏的古董;不料,溥仪只看了一眼就说是赝品。王国维自然不肯相信,事后找专家鉴定——结果与溥仪的判定完全相符。
王国维钦佩不已,再一次见到溥仪后请教鉴定文物的方法……溥仪愣了愣,说,“我没什么方法啊,就是觉得那几件和我家里的不太一样,所以觉得是假的……”
帝王之家,溥仪虽是末代君主,但他有个爱收藏的老祖宗乾隆。浸润在古董文物的“海洋”之中,熏陶的力量不容忽视。
我们也是如此,几千年文化的传承,早已植根在血脉之中。
譬如我们常说的“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就可以从“五行”的角度加以解释……
再比如,“中秋”二字,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几千年后的2008年,它才成为我们的法定假日。
9月13日,今日中秋。

“中秋”二字出现很早,但其节日的身份,始于初唐,盛行于宋。
中秋不仅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是民间的“三大灯节”之一。
三大灯节中之一,就是前不久热播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上元节,即元宵节。
三大灯节之二,是春节;之三,就是中秋节了。

成书于北宋的《武林旧事》记载,与上元节的“花灯”不同,中秋之夜主要是顺江而放一种名为“一点红”的水灯。当然,这种“放水灯”的习俗,主要集中在江南水乡。彼时,江面上红星点点,灯火通明,美不胜收。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赏心悦目;更是为了取悦当地的水神江神,山神土地神,希望来年风调雨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赏月,是中秋最美的仰望。
《梦梁录》中记载,“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月色倍明于常时”,“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明月凉风,丹桂飘香,莫属王侯富户,即便是小门小户,也不肯虚度了这美好的光阴。

赏月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拜月神。一年之中最丰收的季节,供桌之上摆好各式各样贡品:西瓜和月饼,是必不可少的食物;并且,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的形状。月光下,人们默默祝祷,期待美梦成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大概比“中秋”还要悠久。正如孔圣人所言,喝酒没什么不可以,只要不喝醉乱性即可。于是乎,每当中秋时间,古代的酒肆店铺就会“盛装”以待;沽酒的客人络绎不绝,通常不到午时,酒楼就已销售一空。欢度佳节这件事儿,无论何时都显得那么急迫。

中秋观潮,是造物者对浙江地区的格外偏爱。
古书记载,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中秋前后,是钱塘江大潮的最佳观赏时机。于是乎,“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八月十八,乃为最佳。
至于钱塘江大潮有多壮阔?若没有亲临,不妨从文字中去体验一下吧!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
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彼时每年八月十八,朝廷水师的演练也在此处。
相较于端午龙舟,水师演练的真实对抗令观者更加心潮澎湃。
当然,这是只有相对和平的时代,才能体会得到的快乐。

今年的中秋,格外不同。
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年。
走过岁月沧桑,回顾那段风雨兼程的历史,更懂得和平岁月的来之不易。
七十年的日新月异,让我们可以看得更远,听的更真,想得更深。曾经只能在神仙玄幻中想象的生活,现实中都已经一一实现。
七十年前,很多国人还食不果腹;七十年后,我们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穿暖吃饱之余,我们开始向纵深处寻觅我们的源头。
我们常说,传统文化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早已渗透在血脉之中;
其实对“玉文化”的追求,也是我们对传统的敬意。
因其稀缺,总有人爱而不得;
锐思花雨,致力于让每一位真正热爱玉石喜爱翡翠的朋友,有勃勃生机常相伴。

毕竟,对文化最好的继承,是化用。
用我们坚定的每一步,溯源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