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建元 一九四八年上半年我在吕梁军区司令部电训队学习。十月份晋中战役结束,我所在的吕梁军区部队,整编为野战七纵队,由华北军区的一兵团代管。军区整编中,电训队准备将我们年令较小的学员移交到地方上工作。我当时想继续深造,就由单位介绍到华北军区一兵团(十八兵团)随营学校学习。学校共分两个大队,第一大队驻太谷县戾城一带。我被分配到第二大队,(即晋中公学)二中队,驻太谷县城东原铭贤中学旧址。校长兼政委是徐向前元帅。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我们的学校,学习分两个阶段进修:第一阶段为普通课学习,包括军事操练、政治、社会发展史、近代史。第二阶段为专业课学习,包括军事参谋、政工、后助、卫生等专业。我学的专业为参谋业务。学校实行供给制,每月还有六斤小米的津贴费。随营学校短短几个月的学习训练,进一步奠定了我前进的方向。有两件事终生难忘。我们学校校园内有一个八角亭,周围一片草地。就在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下旬的一天,华北军区任第一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同志亲临学校,就在这个亭子里作了一次报告。当时天气十分寒冷,上午八时整,我们二大队约八百余名学员就坐在八角亭前广场听报告。我记得讲台上就放一支小长桌,几个小凳。当时年仅16岁的我因个子小,就坐在离耀邦同志讲话的桌子前仅二、三米远的前沿,看得清,听得真。当时耀邦同志年仅三十岁出头,英姿焕发。大家十分惊奇,第一印象,就感到我党真的有人才,像耀邦同志这样年轻的人,竟已是我军的高级将领。第二印象,耀邦同志讲话不带讲稿,却是有条不紊,有评论,有实践,其大体内容是(1)解放战争的形势,(2)人民军队的成长过程,(3)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耀邦同志以他光辉的斗争实践深入浅出,句句打动人心。最后讲到对我们学员的殷切希望,更是鼓舞人心。报告从上午八时,一直讲到下午二时,持续六个小时,全场同学精神饱满,掌声不断。最后学校领导怕影响耀邦同志的休息、才宣布散会。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地离开会场。大家一致感到,听了耀邦同志一场报告,胜读十年书。一九四九年三月十六日,春光明媚。兵团参谋长陈漫远同志又来太谷,召集我们二大队全体学员前往太谷城天主教礼堂,传达七届二中全会精神。那天上午,我们二大队全体学员、戎装整齐,从太谷城东铭贤中学旧址出发,九时许开进大礼堂。大会由学校副政委吴西同志主持。由陈漫远同志,传达了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两个务必”的讲话精神和新时期我党的工作重点“由农村包围城市领导农村的转折”,以及我军在华北战场最后攻克太原和向全国大进军的大好形势。报告会上自始至终同学们情绪高涨。会后同学们个个磨拳擦掌,纷纷要求尽快到部队第一线,参加最后解放全中国的战斗。 经过随营学校七个月的学习训练,我们于同年五月中旬毕业,并立即分配到部队第一线。我被分配到解放军第六十二军八六师五五七团司令部工作,从此踏上了解放大西北,进军大西南的光辉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