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维摩诘经:面对生命的短暂,能感悟到这一点,便不枉此生了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1-03-25

“也许很远或是昨天,在这里或在对岸,长路婉转离合悲欢,人聚又人散。”

“没有神的光环,你我生而平凡。在心碎中认清遗憾,生命漫长也短暂……”

这是电影《我不是药神》中主题曲《只要平凡》的经典歌词,歌词虽平浅,却直击人心灵的深处,曾经让无数人潸然泪下。

的确,人生寄一世,忽焉若飙尘。生命无常又短暂,而且充满了各种遗憾。

自古至今,这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只是现代人有这种感觉,我们的古人更是留下了无尽的诗篇,来表达对人生易逝,年华易老的感慨。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苏轼在夜游长江之后的感怀;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李白高歌醉饮之后的浩叹。

然而,伤春悲秋的感怀只可作为暂时的排遣,化解内心的忧愁,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人生短短的几十年。

只有我们树立了正确的生命观,学会了恰当处理肉身寄存与灵魂归宿的问题,才能真正地做到不枉此生。

在这一点上,我们古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就要比那些诗人和文学家,看得更加通透与深邃。

所谓人生,无非就是我们人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一个具有高度个性化的过程,这是人生的长度,以我们肉身的生灭为标志。

但是,古代的先贤们却无不启发我们,去追求与思考那些超脱于肉身之外的“形而上”的规律,因为这涉及到人灵魂的归宿,以及其背后更宏大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儒家的圣者认为,一个人的一生,他不能只关注眼前的物质享乐,只有听闻和感悟到了,超脱于物质世界之上的大道,这样的人,才算没白活一场。

那么道家是怎样认为的呢?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的确,我们所有的担心、忧虑、与病痛,都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一个肉身存在,如果我们没有身体的存在,那又怎么会有各种病患呢?

所以,如果我们可以问老子一个问题:人在什么时候才是最快乐了?我想他的答案应该是,人没有被生下来的时候,或者是一个人可以超脱了肉身的束缚的时候,他才是最快乐的。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契合佛家小乘教法里的那种“人生皆苦、所受即苦”的观点。

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至死都没有往那个生前身后的世界,去看一眼,去探索更多的可能与更大的世界。

在这一方面,佛家的各种经典对此著述的最为详细。

在《维摩诘经》中,维摩诘居士就是用了因病称疾的方式,为众生方便说法,来启发人们感悟这个肉身与生命之外的东西。

因为维摩诘居士称病,这个消息一经传开,就马上惊动了从国王到社会各界人士有好几千人,都去探视,而维摩诘居士也是借机说法,教化大众。

维摩诘居士说:“诸仁者!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速朽之法,不可信也;为苦、为恼,众病所集。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

也就是说,我们这个身体,它是无常的,不会永恒存在,而且不坚固,非常脆弱,很快就会坏掉,所以不要贪恋、执着和过分依赖我们这个身体。

我们这个身体它是一切痛苦的根本,也是种种烦恼的根源,所有的病痛也都会汇集到我们这个肉身之上发作,所以对于这个身体,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是不会过分在意的。

生命虽然短暂与无常,但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会利用我们这个短暂的生命,这个暂时可为我们支配的肉身,来觉悟真理,升华灵魂。

一个人,只有朝着这个方向走,才算是不枉此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