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肖绍国:指向言语秘妙的细读之旅

 诗画绍国 2021-03-25

『诗画统编』二十四:

肖绍国

(接上篇推文)

04

写法决定教法,读法决定教法。林海音写《窃读记》,文字的蓄发点聚焦在“惧怕”上。

为了营造惧怕的情绪张力,英子的文字在极力拉出频率极快的语言节奏感,譬如:

连续地自问自答,拉快语言的节奏,给人造成一种急切地心理压力;

运用一连串的“短平快”的动词,营造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动词的使用,一呼一应,语言像荡秋千似的,节奏是那么明快;

通篇文字在结构上的最大秘妙,是“快”和“慢”节奏的突转;

通篇文字的节奏是那么“短平快”。

图片 / 来自网络

而我也正是“基于语言”的文本细读倾向,发现了英子语言的密码。在课堂上当然要跟孩子们玩味这种语言表达的妙处,于是有了如下的教学设想:

起:窃读滋味入课来

由学生熟悉的作家,琦君、贾平凹、季羡林等作家读书的滋味引到林海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切住一个“窃”字,渐次入课。

承:窃读滋味入味来

1.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循着这个“窃”字的滋味,英子回忆了童年怎样的一幕幕窃读的画面?(放学后疾奔书店、急切寻找那本书、饿狼似的读、贴在大人身边读、倾盆大雨时读、饥肠辘辘时读、咽一口唾沫读)

2.在这些画面中,请你把目光聚焦到“惧怕”上,从课文的哪些字里行间中你体会到“惧”和“怕”?

3.引导学生把目光集中到“放学后疾奔书店”、“急切寻找那本书”、“饿狼似的读”、“贴在大人身边读”、“倾盆大雨时读”、“饥肠辘辘时读”、“咽一口唾沫读”等一幅幅画面上,让学生把感觉聚焦到这些画面的节奏上,这些文字节奏带给你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短平快)

转:窃读滋味入言来

读到那本书前,两幅画面:

放学后疾奔书店、急切寻找那本书

1林海音用了什么魔法使得文字呈现出短平快的节奏感呢?来,静静地默读英子读到那本书前的文字,细细地体味,把那些魔法词语都捡出来,咀嚼咀嚼。(学生默读)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图片 / 来自网络

这样的开头,带给你怎样的感觉?一连串的心里活动,带给你怎样的语言节奏感?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揣摩“跨进、踮起、钻过去、弄乱、挤到、寻找、再找、打开、读着……”一连串如疾风骤雨似的的语言雨点,砸落时那种淋漓尽致的言语节奏。

2.(音乐:琵琶曲《雨打芭蕉》响起),伴随着老师的诗意引读,在急骤的言语节奏中朗读上段文字。

图片 / 来自网络

读到那本书时,四幅画面:

“饿狼似的读”、“贴在大人身边读”、“倾盆大雨时读”、“饥肠辘辘时读”

1品味连续地自问自答,给人造成一种急切地心理压力,拉快语言的节奏: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以上文字,小英子总自己先抛出一个问题,然后自己去自圆其说,一呼一应,语言像荡秋千似的,节奏是明快。

图片 / 来自网络

2.品味“快”和“慢”节奏的突转: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经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摆上了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然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以上画面,英子故意将节奏转慢,好像前面的文字给人的冲击太大了,到这里,总要给人喘口气吧,文字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用英子的“白日梦”、“依依不舍”等字眼将语言的节奏拉长,让读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读到那本书后,一幅画面:

“走出书店麻木中的轻松”

朗读勾勒,一笔带过。

合:窃读滋味入心来

1.最后再回到课文结尾过问老师的一段话上: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拓展,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描写自己小时候读书的文字,体会国文老师的话语。

2.(音乐:李叔同《送别》响起)在老师的画外音中将《窃读记》中的所有画面连读起来,在感情朗读中,让学想象动笔——小英子童年的窃读,还可能发生在哪里?用“短平快”的文字写一个片段。

3在音乐声中,提升——读书,让英子的心灵成长!

05

经过这场漫长的细读,我的《窃读记》粉墨登场,在我自己的班级,没有喧哗公开课舞台,没有簇拥而聚的听课者,有的只是我的那间熟悉的教室,我的熟悉的那班孩子。

有我、有孩子、有英子,多么常态的课堂。我认为,英子的文字只能在淡淡的意境中流淌出来,课在短平快的情节中舒展着。我和孩子们感受着英子的童趣、英子的惧怕、英子的快乐,这种率性的课堂真是一种生命的享受。我以为,我享受到了课堂中的“高峰体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