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如周天子邀请你参加宴会,先别高兴,你可能连筷子都用错地方了

 芜史 2021-12-16

假如某一天,你突然收到了来自大周天子,邀请你参加宴会,

你惊喜交加,同时开始发愁了,这又没时空穿梭,该怎么去?

别着急,本文作者把你写过去.......

于是,你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宴会现场。

01先秦时期,古人不是一日两餐吗?‍‍‍

假如周天子邀请你参加宴会,先别高兴,你可能连筷子都用错地方了

忽然,你感觉到一丝不对,

你抬头看了看天,现在是晚上了

不是说,春秋时期人们都是一日两餐么

这个时间哪来的宴会?

作者出来解释一下:

一日二餐的是平民,秦简《日书》记载,

日出而作前吃一餐“大食”,即早餐(上午7-9点),吃的多些;

日落而息前再吃一餐“小食”,即午后餐(下午15-17点),吃的少些,

而王公贵族们,则渐渐实行一日三餐

增加了晚餐(晚上19-21点),《庄子》有云:" 三湌而返,腹犹果然。"

02周天子一般宴请谁?

假如周天子邀请你参加宴会,先别高兴,你可能连筷子都用错地方了

你说,好吧,只要不是鸿门宴,

不就参加个古代“趴踢”么,有啥不敢去的,

于是,你雄赳赳气昂昂走进了宴会大厅.......

这时,你又发现不对了,

目光所及之处,不是诸侯,就是使臣、卿大夫的,

你才想起来,自己一小平民怎么能被周天子邀请呢?

作者解释一下

因为你带着本文的主角光环。

古代王设宴邀请的宾客,《晏子春秋》记载,

要么是来朝诸侯及臣子,要么是亲戚

要么是戎狄使臣,要么是官职不高但有名望的人。

03饮食分尊卑

假如周天子邀请你参加宴会,先别高兴,你可能连筷子都用错地方了

你默默走到小小的位置上,悲哀的发现,

周天子的席子五层,诸侯三层,大夫两层,

而你的,只有一层,

还是作者写给你的.......实在不忍心让你坐地上。

既来之,则安之,虽然没有凳子可坐,

你决定凑合一下,至少还有美食可以期待。

但是你得先向周天子跪拜,才能入席。

但没过多久,当你瞥见你的案几上,

只有三鼎二簋三俎,没有豆(士),

而周天子九鼎八簋九俎二十六豆,

王公七鼎六簋十六豆,

大夫五鼎四簋五俎八(或六)豆......

你心塞了,为什么不给你安排个能吃得多的身份?

作者表示,担心你会“水土不服”。

这里简单说一下,鼎、簋、俎、豆用途:

鼎,烹调煮烧器具。

簋,盛熟饭熟肉器具

俎,砧板,将肉从鼎里取出放在俎上,用小刀将肉切开,蘸调料吃

豆,盛腌菜肉羹器具

其中,只有周天子的九鼎之一有牛肉

诸侯无故不得杀牛,大夫无故不得杀羊,士无故不得杀狗和猪——《礼记》

04食中则有座次、摆食法、进食次序、劝进祝对、忌犯‍

假如周天子邀请你参加宴会,先别高兴,你可能连筷子都用错地方了

你勉强接受了这个安排,已经饿得眼花的你,现在只想赶紧吃,

这时,旁边一大哥忽然被拖了出去,

原来他把袖子撸起来,袖口露出了里面的中衣,

甚至还佩戴着剑,

就这样,还没开饭大哥就因两大不敬之罪成了刀下冤魂。

你赶紧悄悄给自己点了个赞,

幸好你没撸袖子(作者给你安排了个文雅儒士的形象)。

总算可以开吃了!

等等,吃饭之前要先祭拜先人,周天子不发话不能拜,

拜就是动作,后地上洒点酒,

另外,饭前要净手漱口。

接着编钟响起,钟鸣鼎食!

不过,要记着顺序:先食后饮,先菜后肉,先饭后果品。

你看着案几上,

右侧是烧肉块、菜羹、酒浆醯酱等,

左侧是带骨的肉、脍炙、葱、饭属等,

瞬间食欲大增量了吧?

但是,应该让天子先吃,你才能吃,

你喜欢的菜在远处,你也得先顺着近处的食物开始吃,

天子没开口引导你吃,你不能贸然一筷子夹过去。

接着,你看着眼前的用餐工具傻眼了,

大部分你都认得,但是,你确定要用筷子夹米饭么?

你问作者,有筷子难不成,还用手不成?

作者无奈地告诉你,

虽然春秋时期贵族阶层渐渐不用手抓饭了,

但是筷子不能用来夹米饭,是用来夹菜的。

长得像板子的,叫,不是刀哦;

假如周天子邀请你参加宴会,先别高兴,你可能连筷子都用错地方了

滑滑的,与匕形状相似的,叫作,用来舀取饭食;

假如周天子邀请你参加宴会,先别高兴,你可能连筷子都用错地方了

另有勺、斗、瓒,同属舀汤、酒的餐具,三者都有柄联接前端小杯,

假如周天子邀请你参加宴会,先别高兴,你可能连筷子都用错地方了

区别:

勺为直柄,可挹可饮;

斗一般为曲柄长尾;

瓒则专指以玉为柄的铜勺,十分名贵,主要用于重大场合。

假如周天子邀请你参加宴会,先别高兴,你可能连筷子都用错地方了

刀、削是指餐刀之类。

还有签,扦子。

叉子,有二齿、三齿、四齿、五齿。

假如周天子邀请你参加宴会,先别高兴,你可能连筷子都用错地方了

你忽然觉得,这顿饭吃的太复杂了,

明明一双筷子就能搞定,怎么要弄这么多餐具,

还不能乱用。

这就是春秋特色嘛,啥都围绕着“礼”,也是为了区别尊卑。

这就完了?

没呀,吃差不多得喝酒了。

凡主人以酒敬客,称为" 献" ,客只能饮品尝一下,

敬一次称一献,献用奇数,有严格的等级尊卑之分。

劝客饮酒,称为"酬",

客以酒还敬主人,称为"酢",

饮而不相酬酢,称为"醮"。

终于吃完了,还得用酒或汤漱口,然后咽下去,这个是必须的。

05南北食谱有啥不同


假如周天子邀请你参加宴会,先别高兴,你可能连筷子都用错地方了

感觉刚刚经历“刀山火海”的你,终于回到了现代,

令你意外的是,你竟然又收到了一个邀请,

来自某诸侯,

你愤怒的问作者啥意思,这主角光环还能不能摘了?

作者表示不知这是咋回事,

还有人改剧本么?

但是建议你看看,邀请函是来自哪个诸侯?

是黄河流域的比如秦、晋、燕、齐,还是南方的比如楚?

如果北方诸侯,你将会吃到这么一风格的菜品:

1.三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

大羹[dà gēng]——不调入酸苦甘辛咸五味的肉汤。

和羹[hé gēng]——用不同调味品调制成的羹汤。

铏羹[xíng gēng]——调入五味的菜汤,盛于铏器而得名。

2.五齑(jī)——为菜蔬肉类切碎经醋浸制品。

昌本(石菖蒲)、脾析(pí xī,牛百叶)、蜃肉(大蛤蜊)

豚拍(小猪肩肉)、深蒲(蒲菜)

3.七菹(zū)‍‍——菹为咸菜、酸菜之类。

韭菹、茆菹、葵菹、菁菹、芹菹、笋菹、箈菹。

4.八珍‍

淳熬,肉酱盖浇饭淳母,肉酱黍米盖浇饭;

炮豚,烧烤炖乳猪或羊羔;捣珍,脍肉扒(牛、羊、鹿);

渍,酒香牛肉;熬,烘肉脯,肉干;

糁,三鲜烙饵(牛羊豕三鲜);肝膋,烧烤肉油包狗肝。

5.七醢(hǎi) ——醢是肉酱。

酖(肉)、蠃(大蛤)、蠯(小蛤)、蚳(蛾子)、鱼、兔、雁七种肉酱制品。

6.三臡(luán)——为干肉连骨莝碎后杂以粱、麴、盐、酒制成的肉酱。

指麋mí、鹿、麇jūn三种制品。

若是南方江淮流域列国权贵,那瓜果、水产就多了。

梅、杏、栗、柿、枣、梨、菱

以《楚辞 招魂》为例:

大米、小米、新麦、黄粱般般有,

酸、甜、苦、辣、浓香、咸淡样样都可口,

肥牛筋的清炖软滑又芳香;厨师的拿手酸辣羹,真叫人口水直流;

红烧甲鱼、挂炉羊肉,蘸上甜酱;

炸烹天鹅、红焖野鸭、铁扒肥雁和大鹤,喝着解腻的酸梅羹

卤汁油鸡、清炖大龟,油炸蛋馓、蜜沾粱粑、豆馅煎饼,味酸又清凉。

想想就美味~

你兴高采烈地问,作者能不能再把你写过去吃一轮,

当然可以,礼节同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