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三大名胜:晴川阁、黄鹤楼、古琴台

 耐克傲使 2021-03-25

 武汉,又称江城,因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而得名。武汉自然风光独特,四季气候分明,人文景观更是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色,境内的历史名胜古迹非常丰富。

晴川阁

武汉三大名胜:晴川阁、黄鹤楼、古琴台

 

晴川阁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武昌蛇山黄鹤楼隔江相望,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有"楚天第一名楼"之称。晴川阁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47年-1549年),为汉阳县太守范之箴在修建“禹稷行宫(禹王庙)”时所建,得名于唐朝诗人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

晴川阁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由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三大主体建筑和、朝宗亭、楚波亭、荆楚雄风碑、禹碑亭、禹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楼、临江驳岸、曲径回廊等十几处附属建筑组成。晴川阁是原汁原味地楚地建筑,再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的雄奇风貌,并富有浓郁的楚文化气息。

黄鹤楼

武汉三大名胜:晴川阁、黄鹤楼、古琴台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孙权在武昌江边修筑黄鹤楼,当初主要发挥军事上的瞭望和警戒作用。后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代,逐渐演变成了一处江景名胜之地。登黄鹤楼观赏壮丽长江,气势雄伟,令人诗意勃发。在崔颢之后,李白、王维、贾岛、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在黄鹤楼留下千古名篇。

相传李白因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的登峰造极而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事实上,李白咏黄鹤楼的佳句,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等同样流传不朽。古往今来,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崔颢的一首《黄鹤楼》使武汉的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也作为武汉最亮丽的名片名扬四海。

古琴台

武汉三大名胜:晴川阁、黄鹤楼、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是中国音乐文化古迹、国家AAA级景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市文物旅游景观之一,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

据《吕氏春秋》、《列子》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于该处偶遇钟子期,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并相约一年后重临此地。不料,一年后伯牙依约回来,却得知子期已经病故,伯牙悲痛之余,从此不复鼓琴,史称伯牙绝弦。古琴台建筑群占地约15亩,除殿堂主建筑外,还有庭院、林园、花坛、茶室等,布局精巧、层次分明。殿堂前有琴台,为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约20平方米,相传为伯牙抚琴之处。

武汉这座城市,在历史的跌宕起伏中,仍旧保持着自己的味道。而武汉的这些老建筑,也见证了岁月的更迭,兴衰的巨变。

古建家园-- 古建中国,以古建筑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筑互联网创新平台!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