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家长可以尝试这三招!

 杨春林的班 2021-03-25

「您在教育上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点上方蓝标即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文/杨春林

有个朋友孩子上小学了,和我关系非常好,直言不讳问我一个问题:如何和老师搞好关系?言下之意要不要表示一下。

我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师,也是家长,行走于两种身份间,可能感受更深。恰逢教师节,我们一起来谈谈这个问题,倒也是挺有意义和价值的。

作为家长,女儿现今已经上高中了,我也算是过来人。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我跟老师们的关系都非常好,有些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作为教师,我不能代表全部教师,但我相信,绝大部分老师是纯粹的,一心为着孩子,诉求是简单美好的。

总体来讲,老师和单纯的孩子在一起,还是容易相处的群体,当然,对如何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不少家长认识上走入了误区,也走了不少弯路。结合切身的体会,谈几点感性的认识。

1、用心培养孩子,让老师体验教育的幸福。

其实,关系不是搞出来的,是自然生成的,是水到渠成的,在我看来,要和老师搞好关系不是靠父亲母亲去努力的,不是通过家长去达成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孩子去实现的。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聪明乖巧、知书达理,懂得礼貌,成绩优秀,哪个老师会不喜欢?老师比较头疼的是那些熊孩子,习惯不好,没有教养,态度不端正,屡屡犯错误。越想和老师搞好关系,老师内心越是发怵,因为说不定他什么时候出幺蛾子,这是多大的压力啊。

所以,与其把时间放在和老师搞好关系上面,不如琢磨一下如何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孩子优秀了,不只是老师喜欢,同学喜欢,同学的家长也喜欢,以后走上社会,还会得到更多的人接纳与欢迎。

当然,我也注意到一种情况,有的家长感觉自己的教育比较成功,言谈举止间颇有几分趾高气昂,目空一切目中无人,在老师面前高谈阔论指导老师工作,这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对此,有的老师呵呵一笑;有的则心存芥蒂。家长好位置,履行教育职责,是建立良好家校关系的前提。

2、多联系老师,传达合力教育的信息。

曾有文章说,教育的最后,拼的都是父母的态度,这个态度包括父母看待问题的态度,父母之间相处的态度,父母对待他人的态度,家长对教育的态度自然也在其中。

班级授课制,一个班级学生比较多,老师要照顾每一个学生确实有些困难。不是说老师功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多一些重视,老师或多或少会多一分关注,因为家长重视,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给老师提醒。与此同时,家长的重视也会给老师多一分信心,因为孩子的优秀,需要老师的教育,更离不开家长的持续关注和重视。家长的重视和态度,让老师看到更多的希望。

多和老师联系,资讯时代,路径多了很多选择。可以继续沿用传统的走访老师,也可以给老师打电话,发短信,微信和QQ留言。既可以一种方式为主,其它方式为辅,也可以齐头并进,多管齐下。交流多了,也就熟悉了,感情也就深了,成为知心朋友也并非没有可能。

当然,凡事都有度,不闻不问自然不妥,联系过于频繁也增加老师的负担,毕竟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和家长。曾经就有朋友向我诉苦,看到某个家长电话内心充满恐惧,有时就假装没接到。和老师打电话,原则上不要超过15分钟,20分钟差不多到了接听的极限,如果是面对面交流,三四十分钟左右为妥。如果老师已经暗示结束了,家长还没完没了说个不停,确实很难让人产生好感。畅通沟通渠道,时有度地交流,是强化良好家校关系的保障。

3、多真诚支持,给予老师精神的鼓励。

被欣赏被赞美是人性深处最真实的渴望,老师也不例外。作为家长,多理解老师,看到老师的不易,多欣赏老师,多看看老师的优点。当然,这个理解和欣赏,是发自内心对教师职业的尊重,而不是为了孩子私利的虚情假意,是否表里如一 一目了然。

一个好汉三个帮,老师也需要得到来自家长的支持。立场不同,视角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最终的行为方式肯定有差异,只要不违背原则,对老师的工作多一分理解和支持。比如手机管理,是每个学校都头疼的事,绝大部分学校选择禁止携带。如果接纳了学校的管理方式,就要积极配合,不要表面支持学校,暗地里让孩子携带,老师更希望你表达真实的观点,有困难提出来,而不是表里不一拖后腿,给班级管理制造障碍。

内归因和外归因,是常见的两种形态。一个人多内归因容易成长,当然也容易受人欢迎。孩子表现不好,多检讨自己的行为,真诚向老师表达歉意,而不是指责学校,抱怨老师。毕竟,事情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孩子的责任总是有的。一个家长能多反思自己检讨自己,孩子也往往更优秀。

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其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遵循人与人关系的一般规律,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彼此包容。在物质日渐丰盈的今天,老师真正需要的,是精神的愉悦体验。多欣赏老师,给老师派发精神红包,是建立良好家校关系的升华。

上述观点,是自身经验出发的点滴思考,中国之大超乎你想象,区域发展不平衡让人瞠目,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可能适用性会有一定程度受限,但我相信,应该是大同小异。愿我们,老师和家长,在融洽的氛围中沉下心来,各司其职,种好自家田。

值此教师节之际,祝老师们节日快乐!!!

尊重原创,支持好文

喜欢本文,可识别下列二维码向作者打赏 ▼

▼▼▼

 杨春林, 杭州市优秀教师, 语文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 杭州市优秀班主任、杭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 浙江班主任网络研修团队创始人。浙大等多所高校培训讲师,国培、省培授课教师。《班主任》 《新班主任》  等媒体封面人物, 浙江 2015 年教育新闻人物,著有 《变出品牌班》等。

█ 交流/约稿/咨询请联系杨春林老师(微信号:zjjsycl)

█ 问题求助,分享感受,请在公众平台(hzycl2016)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