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诊的一个男性老年患者,70岁,患有冠心...

 你到哪里去了呢 2021-03-26
门诊的一个男性老年患者,70岁,患有冠心病多年,平时一直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物,但是仍经常有活动时心慌胸闷,乏力,有时还有下肢浮肿。时不时的在慢性病药房买点药,觉得反正是老毛病了,年纪大有心脏病也正常,自己不重视,医生跟他说的注意事项也不当回事。这次一个月前因天气变化受凉感冒后病情加重,胸闷、心慌明显,白天还好点,到了半夜就咳嗽,咳痰,喘促,咳大量凊稀样痰,需要坐起来靠在床头才能稍微有所缓解。平时口干口渴,但是喝水不多,怕冷,后背凉,需要穿个背心马甲护着。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缓。

辩证分析,这个患者是个典型的阳虚证,阳虚则寒,所以有畏寒怕冷,后背凉。心阳不足所以有心慌胸闷,肾阳不足,不能制水,水饮上逆,遏闭肺气,所以有咳喘短气,痰多清稀,不得平卧。《金匮要略》有“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水饮为阴邪,夜为阴,同气相求,所以患者病情夜间发作加重。治疗的原则是温阳利水。用真武汤加减
附子10g 茯苓15g 白术10g 白芍10g 干姜10g 细辛3g 五味子5g 葶苈子30g 3剂。

复诊,患者胸闷喘促明显减轻,咳嗽咳痰也有明显改善,小便量明显增加,夜间已经可以平卧。仍有怕冷,后背凉,原方去葶苈子,加重附子量再与7剂。随访症状基本缓解。

这个患者是原有心脏病史,没有规范治疗。此次受凉后诱发心衰,一般西医学治疗予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心室重构等为原则,如有感染,予以加用抗感染治疗。中医治疗则需要因人而异,心衰患者根据患者症候表现可分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阳虚水泛、痰饮阻肺等证型。方药也是随证选方。辩证准确的话治疗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