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可以这样读唐诗

 岁月有情JH 2021-03-26

读完《六神磊磊读唐诗》,觉得如果不写点什么会显得自己很不仗义,以后都不好意思在读书的圈子里混了。

先发扬唐诗“苦呤派”一不怕苦、二不怕疯、三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做了一件苦哈哈的事情。那就是把书中六神提到过、或引用过的唐诗进行归类整理。为这项工作忙了一整天,因为六神在引用的时候,就象他在《武侠小说怎样用唐诗才高明》一文中所说的那样,走高手引用的路子,时常藏头遮尾,或只取其义。他虽然说自己按照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顺序讲唐诗的故事,但引用时常常不拘一格。所以,我在整理时要查每首诗的出处、要查年代,差一点苦吐了血。

整理的结果如下:

不辞辛苦完成这项工作,缘于三个问题:六神是凭哪些唐诗生发出如许的奇思妙想的?这些唐诗我有哪些没有读到过?如果我读它们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吗?意外的收获是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六神磊磊读唐诗》绝对不是快餐,它是建立在丰富的原材料基础之上的精心烹作,有营养够味!

原来还可以这样读唐诗。

从唐诗中读诗运。初唐的诗是如何从靡靡造作中走向清新自然的?盛唐诗坛三股潮流是如何挣脱羁绊舞动出万千气象的?中唐的诗风如何越来越贴近生活实际的?晚唐的诗坛又是如何发出最后的回光的?读罢会觉得,诗运就是国运。

从唐诗中读人品学问。努力拿着高级单反却拍出平平照片的李世民,坦荡不羁的王绩,心里揣着三个小人的陈子昂,见风使舵的宋之问,天马行空的李白,苦哈哈谦卑厚道的杜甫,风流倜傥的多情种子王维,放下筷子骂娘却衣食无忧善始善终的白居易,命运弄人的李商隐,屡试不第而后有春风得意的孟郊,生不逢时却耿直可爱的聂夷中,骄傲的高适多才的罗隐......书中刻画了一群生动活泼的唐代诗人的形象,虽然皆是从唐诗里的蛛丝马迹中演绎而来,但是让人感到理当如是。

从唐诗中读诗人命运。初唐四杰的命运分别读起来也会有一番感慨,但把他们放在一个大时代之中比较着读,更让人不胜唏嘘。杜甫一生的遭际单独读起来也会让人伤感,放在大唐朋友圈里读,更加让人心酸。在唐诗里那些赫赫扬扬的大家,竟然很多是“高考差生班”的成员;那些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很多是诗人在穷愁潦倒、郁郁不得志时的诉说。感叹之余,只能像宋之问一样自我安慰:“自古皆死,不朽者文。”

从唐诗中读才艺高低。唐诗、诗人那么多,读起来当然难免相比较,六神的比较很独特。陈子昂个人作品比较读,读出一个人的三面。王通、王绩、王勃三人特点比较,牵出一家人的诗坛佳话。作品的比较手法更新鲜,是用六神磊磊最熟悉的江湖套路。《颧鹊楼》的作品用轮番登场的比较方式,绝句用歌女唱曲比点击率高低的比较方式。还有用联句的方式、刷屏的方式、选秀的方式等等比较某类唐诗......如此花样百出的比较阅读法,又新鲜又有趣。

六神从唐诗中还读了很多很多。读什么是人际关系、读什么是世态炎凉、读什么是改革艰辛、读什么是推敲变态、读什么是暨生瑜何生亮、什么是虚情假意、什么是真情实感、什么是人品、什么是恶俗、什么是空话套话、什么是肺腑之言......读山读水、读史读今,这些都是六神慧眼识珠、妙笔生花的地方,读者可以自己去阅读体会。

书中有一些很独特的见解,特摘录如下:

伟大的时代往往是这样开启的:当门被推开时,并没有什么大动静,大家尚在沉睡。只有光照进来之后,人们才被惊醒,发出赞叹的声音。

一个诗人,当他没有资格粉饰太平,断绝了机会拍马跪舔,往往才能放眼苍凉世界,书写心灵之声。

唐初的气象:开放的选择,多样的可能,羊头各自挂,狗肉随便卖,这才有可能不经意间搅出一个文艺大盛世来。

这些朋友们(指唐代诗人们)生前关系很复杂,都不是省油的灯。和我等俗人一样,他们也有一见如故,也有久别重逢;也有点赞之交,也有生死契阔;有贫贱时的知遇,也有富贵时的相忘。然而他们又和我们不同,这个朋友圈里的每一位,都象座座耸立云天的高山,他们的才华象汨汨清流,沿着各自的路线狂奔。他们互相之间友爱也好,疏远也好,隔膜也好,仇恨也罢,都不重要了,他们的诗情都化作滔滔江河,一起汇入了伟大诗国的碧海中。

看一个文学家的伟大程度,可以看他有多大程度融入本民族的血脉。......李白这一位唐代大诗人,已经化成了一种基因,和每个华人的血脉一起流淌。哪怕一个没有什么文化和学历的中国人,哪怕他半点都不喜欢诗歌,也会开口遇到李白,落笔碰到李白,童年邂逅李白,人生时时、处处、事事都被打下李白的印记。

在杜甫面前,会感到无助、绝望。他才华比你高,学问比你大,你认了,那没办法。但他人品也比你好,做人做到完美,你会觉得绝望,同样是人,怎么差距这么大呢。所以,每当读到他一些幸福的诗,比如“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时候,我翻书页会不自觉地轻一些,唯恐打扰了他们短暂的幸福。

我们对李商隐都用错了情。我们钻进了一个死胡同——总想一字一句解释他的诗。......可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想注释,李商隐离我们越遥远;越想解析,李商隐的面目越模糊。......我们拆下来句子,剥下来零件,拿到显微镜下去分析,可是几百年研究下来,得到的不过是一堆乱码。......读李商隐,有点象在夜晚仰望星云。人人都知道它美,但人人都是在看热闹——那星云里是什么物质?是气体还是固体?它有没有生命?藏着什么故事?我们一概不知道。然而我们却又偏偏傻站着不肯离去,仍然愿意仰着头,啧啧地说:“哦哦,真美,真美。”

......

精彩不止这些。我怕自己引用多了,抄袭超过一定量,公众号发不出去了,就此打住吧。

194首唐诗中探寻唐诗的发展轨迹,讲述时代的更替,解读那么多诗人的命运,讲出如此有趣的关于唐诗的故事,真的让人非常佩服!

我觉得《六神磊磊读唐诗》这本书,写起来要比金庸写小说难度大得多。金庸的小说常常以历史事件或民间传说为大背景,从诗歌、成语中化出很多武功,任他天马行空地编造没有人会跟他较真,大家只会赞他编地巧。而六神读唐诗,即使是编吧也得事出有因(文后的注释可以证明),不能信马由缰。还要编得生动有趣,满足传媒密集时代读者挑剔的口味,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这样的年代还有这样的人愿意下这样的功夫写出这样一本书,作为读者我感到幸运!

如果一定要给这本书提点意见,有这么几点:

1.不是哪个读者都像六神那样谙熟唐诗,有些引用还是注明出处的好。不是带着大家翻墙吗?没有注明出处就像把大家推上墙头后不管似的,上和下都让人忐忑。

2.引用还是用原诗比较好,那些用自己语言表意的诗,虽然在注释中有呈现,觉得还是在原文中呈现更好。读唐诗嘛,我比较喜欢原汁原味。至于那些得意的意译,可以写在原诗后面。

3.到中唐后故事顺序有些乱了,整体还是过得去的。能不能一以贯之像初唐与盛唐那样写,让那些花絮一样的篇目如《武侠小说怎样引用唐诗才高明?》、《唐诗里的四种最美的植物》来断后,而《唐代诗人里的好男人》说的是王绩,通盘考虑可以放在断后列,局部考虑可以放在《有趣的王家人》后面。那样,会不会更像是一本史诗般的唐诗的故事呢?

今天早晨起床后,孩子在窗前叫道:妈、妈,快来看,又看得到那座山了。我跑到窗前一看,有一座山在朝阳下在成都的西部逶迤绵延,山间有白闪闪的仿佛是积雪,根据方位我有理由认为它是西岭。于是把它拍下来,发了朋友圈,写了一句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那一刻,我有一种作为诗的国度的公民的幸福感。

我不由得有些羡慕那些唐朝的诗人们,无论他们生前有怎样的遭际、有怎样的遗憾,他们最终都会含笑九泉的。因为,他们离开了这个世界一千多年,却无处不在。我也羡慕他们那个年代,送别的时候写首诗,相逢的时候写首诗;痛苦的时候写诗,幸福的时候写诗;失意的时候写诗,得志的时候写诗;想念的时候写诗,吐槽的时候写诗;遇不见的时候写诗,送不及的时候写诗......生活即诗、诗即生活。那些诗不仅滋润了当年的时光,还滋养着漫长的岁月。而且,在传媒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人们为他们传播、为他们整理、为他们收珍藏。他们是何其有幸的文人骚客啊!

  由衷感谢那些诗人,和那些倾力把这些诗存留下来传播到今的人们。由衷感谢六神磊磊写了这本书,琐碎的现实几乎让我忘记了唐诗,他的书再次最大限度地拉近了我与唐诗的距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