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的青少年时期

 岁月有情JH 2021-03-26

徐建华

有一个词大家都熟悉,叫做叛逆期。说的是人成长到某个阶段,会不自觉地和规则、和引导者对着干。据说这个阶段在人生中还不只一次,两岁的时候第一次叛逆期就驾临,到初中阶段尤其突出,是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

据我观察,二岁的孩子的叛逆缘于强烈的好奇。在此之前,他行动不太方便,好容易身体得到了解放,能碰或不能碰的都要碰一碰,能吃或不能吃的都要尝一尝,能去或不能去的地方都要走一走。而大人为了保护他们,总是在控制,孩子就激烈反对控制。这时候,讲道理、他们听不懂惩罚、他们很多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下一刻就忘记了。这个时期的叛逆是本能的,正是在叛逆与约束较量中,孩子逐渐明白了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初中生就不同,他们已经听得懂道理,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常常是明知不能为而偏要去为之,有非常强的主观故意。有些同学,当老师单独面对他们的时候,他们都非常讲道理可一到团队中,到集体活动中又故意唱反调。私下问一些同学:为什么明知道不对一定要这样做?有的同学说:老师,我们现在在青春叛逆期,所以就是这样的。原来,青春叛逆期不只是这种行为的原因,倒成了这种行为的理由,他们是在完成青春叛逆的任务。

姑且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它存在的合理的心理基础。但是,初中就三年的时间,总不能从13岁开始,一直叛逆到15岁初中毕业吧?如果这样浪费了多少学习成长的大好时光!时间浪费是追不回来的,所以,叛逆期是越短越好,不能放任地叛逆下去!青春不是用来叛逆的,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要做。

看看我们学校不同年代的四位老师,他们青少年时期是怎样度过的。

这是我们学校的马向阳校长,大家都熟悉现在的他,却不知道他如何成为现在的他。马校长13岁到15岁的时候,是怎样的呢?马校长13岁的时候在初中二年级读书,那时候,学校没有教材、没有规范的文化知识教学课程,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参加农业劳动(同学们可以向长辈们了解那个时期的情况)。当时,一个13岁的孩子要玩、要闹,是有条件的,因为,无论父母还是老师,没有谁对他的成长提什么要求。在那样的情况下,马校长在劳动之余,潜心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他就在那个时期精读了四大古典名著,还有很多红色军旅文学作品,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了阅读与表达的能力

那时候初中只有初一、初二两个年级,高中只有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在别的同学不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的时候,马校长在默默地坚持学习,因此,他比很多同学的文化知识水平高。14上高中,直接跳级读高中二年级,到15岁,他考取河南大学中文系,和很多长他几岁、十几岁的同学一起,在河大中文系一年级就读。进了大学,学习的条件改善了,他更加如饥似渴,努力学习。

马校长在这个阶段没叛逆吗?马校长说:“不是'没有叛逆,而是不知道什么是'叛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孩子,要劳动,要读书,要挣工分,要替长辈分忧解难,哪里还有什么时间'叛逆?劳动的间隙,能静静地读几页书,就是莫大的享受!

记得马校长在读书报告中讲过一件事情,他去县城参加高考的时候,住最便宜的没有蚊帐的房间、吃最简单廉价的饭菜,把省下来的钱买书读。因为在一门心思谋书读,哪里还有闲心去叛逆呢?马校长不知道什么是叛逆,只是安然地享受静静读书的幸福。于是,他没有像那个年代很多人一样成为“被耽误的一代”,而是极差的求知条件下顽强地成长,成为恢复高考后早期的大学生,为后来成为全国知名学校的知名校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是我们的心理老师唐彩霞老师,我们学校的学生科副科长,很多同学的知心朋友。她13岁到15岁时是怎么样的呢?她13岁到15岁在海南华侨中学读初中,是半走读生,早上去学校,下午放学后回家。唐老师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她自觉承担家务,每天下午放学后,做饭洗衣服给菜地浇水从水井里打水担回家准备全家人一天的生活用水,这些都是她每天要做的事情

承担繁重的家务辛苦吗?有抱怨吗?有叛逆吗?唐老师说:辛苦是肯定的,两桶井水挑在肩上压得肩膀很痛。但是,看到父母都辛苦,就自觉地分担家务,没有抱怨觉得做这些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是想尽力为妈妈多分担一些事情。也没有想到叛逆,因为当时家庭条件不好,甚至有些压抑,不想给爸爸妈妈添乱。

这样懂事的女生,她的学习如何呢?唐老师初中三年,一直班长,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名。当时班里有一部分同学是好学的,也有一部分同学很叛逆,成天只知道玩。不喜欢那些无所事事的同学,总是暗自找优秀的同学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看到一位住校同学,每天早上坚持跑步,她就每天五点半起床,从家里赶到学校和她一起跑步;看到一位同学学习刻苦成绩好,她就要比他更加刻苦,努力要在成绩上超越他。

唐老师身边不乏叛逆的同学,但她没有随波逐流去叛逆。而是选择自觉承担一个家庭成员能够承担的义务,自觉管理好自己不让爸爸妈妈操心,自觉地全面发展,并且把这些自觉落实到行动中去。正是凭着严格自律、高度自觉、不服输的个性,她在初中打下坚实知识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毕业后考取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后来,成为名校名师,管理者中的优秀分子。

这是我们学校的英语老师吴聪燕老师,一位深具教育情怀的、可爱的老师。吴老师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也是爸爸妈妈捧在掌心里的宝贝。她从小学习过拉小提琴、弹钢琴、吹单簧管。工作后,又拜师学艺学习弹古筝和画画,画过中国传统国画的花鸟鱼虫水墨江南,也画过来自西方世界的水彩艺术油画,那些画我见过一些,在我这个外行看来画的非常专业。这么一个多才多艺的女生,13岁到15岁的时候,她又是怎样的呢?

吴聪燕老师的13岁到15岁是在海口七中度过的,小升初的时候,身边很多朋友去了重点中学,而她去了一所普通中学,心里有些失落。开始的时候,也不重视知识的学习,喜欢做白日梦、很多时间在想入非非中度过。当时,她的同学中喜欢玩、不喜欢学习的人很多,她也和爱玩的同学一起玩,但是,白天玩过了,晚上想起来总觉得不是很心安。

吴老师有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写日记。她每天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自己和自己谈心,反省这一天做了什么?自己究竟想要怎么样?自己所做的和自己所想要的是一致的吗?她和同学们一样,有要考取海中高中的梦想,她在日记中认真分析,自己初中毕业后,考取海中和考取一中的可能性。因为有梦想、有思考,她最终选择远离那些贪玩不上进的同学,跟安静的、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做朋友,选择努力学习。

吴老师说:“有一个静得下心学习的朋友,自己自然也静得下心学习。”静下心来学习的吴老师,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初中毕业之后,她的分数超过了一中录取分数线,爸爸妈妈建议她读中师。在中师,吴老师始终没有忘记她的海中梦,她努力学习,在学校奖学金排名考试中名列前茅,获得保送上大学的机会。大学毕业后,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综合素质、应聘到海南中学当老师。她说:14岁就有一种海中情结,当年没有当成海中的学生,最终能来海中当了老师,也是自己不断努力争取到的理想结果吧。正是初中时期成功的心态调整,让吴老师一直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为此积极努力,后来成为海南省中学英语骨干老师。

这是我们学校的青年教师杜攀老师。他是90后,从四川农村中学考取海南师范大学,应聘到我们学校当老师,用了六年的时间,论文获得校、省、全国比赛大满贯,赛教也获得校、省、全国大满贯。这非常不容易!这么出彩的杜老师,13岁到15岁的时候是怎样的呢?

杜老师13岁到15岁的时候,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江南镇学校读初中,这是一所农村学校,只有一栋楼,一到三层是教学楼,四五层是和教室一样的学生宿他读初一和初二的时候,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一周回一次外婆家。每一次回家,他还要放牛、或下田、下地帮助外婆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空闲时节,周五放假不立刻回家,而是走很远的路去县城的新华书店看书,看到书店关门,天黑了走路回家。那样的经历,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

因为没有人督促他学习,他在学习上也抓得不紧,尤其是英语成绩相对落后,一直都是4050分(满分120。读初三的时候,母亲回家照顾,依然住校,只不过每周回家后,有丰盛的食物,也开始喝上牛奶。杜老师家务事少了,生活也比过去好了,他非常珍惜这幸福的生活,用努力学习来回报妈妈。他总是全校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学生,后,他中考英语成绩到了112,如愿考取最好的中学读高中

杜攀老师说:爸爸妈妈长年四季在外地为家庭生计奔波,外婆年纪又那么大了,自己连撒娇的机会都没有,即使心里有时有一些不满的,也不敢太过分,就怕自己让爸爸妈妈不放心,就怕自己让外婆太操心。不是没有叛逆,而是自己把叛逆消化了。杜老师还说:初中这三年,最大的收就是相信努力一定有回报。所以无论是高中,大学、还是后来参加工作,我一直坚信,踏踏实实、努力去做一件事,就一定会有回报因此,我总是会努力去做每一件事正是初中时期树立的信念,才让他受益至今。

这是我们身边几位优秀的老师代表、他们进入“青春反叛期”的时候的情况。他们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

叛逆不是人生的必须的经历。马向阳校长的故事、唐彩霞副科长的故事说明,没有经历过叛逆一样长大,而且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成长得相当精彩。也许有人会说:时代不同了。其实,现在也有很多初中生没有把叛逆当作一件必须的任务来完成。他们在家里体贴家长、是乖孩子,在学校尊重老师、是好学生,阳光积极地成长,不断取得与他们的努力程度、与他们的态度相匹配的进步。他们同样是大家的榜样。可见,无论在什么年代,叛逆不是人生必须的经历,一个有头脑的人,不会完全由着自我而漠视社会的需求,而是会在每一个阶段,根据社会的需要,自觉地担当起主动发展的使命。

叛逆不是一味地蛮不讲理的任性。吴聪燕老师没有和小学的小朋友一起考取重点初中,她因此失落叛逆。吴老师一边叛逆着,一边通过记日记反省自己,反省之后及时调整自己,给自己确定努力的目标,并把叛逆的精力用于实现目标的努力中,这才是真正的聪明。杜老师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陪伴,自己还要做辛苦的农活,他有足够的叛逆的理由与条件,但他心疼父母和外婆,表现出超出那个年纪的男孩子的克制与自觉,没有放任自己去叛逆,这才是真正的勇敢。国际知名文化学者李欧梵先生说:“叛逆应该是有道理的叛逆。反叛是基于内心的反省,对自己问了无数个为什么之后的选择,只有有反省与选择才有资格反叛,而不是乱反叛。”一味地不讲道理那就是乱反叛,那就是在愚蠢地误自己、害自己。

虽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不可复制。但我们总能从别人的经历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不要把宝贵的青春虚度在没思考的叛逆里,不要把宝贵的生命浪费在无聊、肤浅的快乐中。十几岁的孩子的身上有很多的潜能,要自觉地对这些潜能进行开发。让未来的自己为今天没有浪费青春而骄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