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幸运是我,已不再年轻

 新用户0528K0W6 2021-03-26

很多人知道苏格拉底柏拉图,却很少有人知道阿里斯托芬。他是一个喜剧大师,从职业上讲,相当于现在的导演或者编剧。他曾经说,瞧见另一半就犯魔怔是常态,跟另一半结合之后才发现不够严丝合缝也是常态,因为不严丝合缝而分开也是常态,再分开时像被劈开一样痛苦也是常态,为了不痛苦而不敢分开也是常态,采用修修补补的手段,试图实现后天的严丝合缝更是常态。


是的,看完电影《幸运是我》之后我想到是竟然是阿里斯托芬的这段话,虽然这部电影的主旋律是无关爱情的。电影中年轻的阿旭和年老的芬姨呈现出了这个社会上的两个分化的年龄层,年轻的迷茫,年老的孤独。就像上面阿里斯托芬的这段话一样,不光爱情如此,年轻时的岁月也是如此。


几乎一无所有的年轻人阿旭靠在餐馆打工为生,但因为看不惯餐馆老板的“河粉魔术”而绝尘而出,炒了老板,丢了这个养活着他的工作。与此同时百无聊赖的他走在路上,会帮助年老的芬姨拾橙子、寻找丢失鸡蛋。就在观众快要认定这是个善良的小伙子的时候,阿旭又在与女友一番云雨后偷了女友的钱并把她赶出家门。再之后是阿旭再次找到工作之后温柔的追求女同事,被拒之后被女同事问及家人的时刻,阿旭大发雷霆,暴怒而去。除却这些,电影中还有诸多细节也不必一一列举。如此这些真实的生活桥段组成了这个看似性格怪异的阿旭。实际上这是电影最真实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些足以让观众看到这个性格多变多面,内心纠结矛盾的一个立体的人。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矛盾体的男主角,追女生的时候温柔是常态,追上了温存过后腻了是常态,被拒绝的时候愤怒是常态,走在街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常态,自己不能被那个帮助过的人所理解的时候暴怒也是常态,发现这个被自己帮助的人病了之后自己哭成泪人是常态,只身一人生活多年突然被陪伴后内心倍感温暖也是常态。


这种看似极其复杂的人心,其实只需要两个字便能解释:年轻。因为年轻,不只是一切皆有可能,也是一切都能被包容。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够在阿旭身上看到自己曾经或现在的样子,年轻时候的迷茫、困惑和纠结,那些细微末节的小事,每一件都像是曾经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不由得让人想要钦佩这部电影的导演罗耀辉,编剧出身的他自编自导了这部《幸运是我》,果然有编剧功底的导演拍出的电影都不会太差。


猜测便知,阿旭最后会在不断经历中成长起来,一部城市温暖的电影就这样完美的结局了。很多人定义这部电影是城市关怀片,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个人年轻时候的状态片。依然是说回到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两个学生,一个是柏拉图,一个是色诺芬。柏拉图有喜欢的人,但是迟迟不婚,花费多年进行严密的方程式运算,想要算出到底谁跟自己最相配;而色诺芬是个粗线条,他只是喜欢上了一个人便结婚生子了。故事还没结束呢。色诺芬越来越觉得自己与伴侣不相配了,他急于离婚;柏拉图多年单身则孤独的要死,他急于结婚。他们一起去请教老师苏格拉底,老苏说:不管怎么选择,你们都将后悔。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一句名言,我觉得也适用于年轻时候的阿旭,以及年轻时候的我们。不管年轻时候的日子怎么过,都会过得乱七八糟,也不管年轻时做过怎样的决定,我们都将后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