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散文】以本能感受生活,感受自然而然的快乐

 心静茶味香ed87 2021-03-26

图片

导读雅典人之所以有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因为雅典人伴着最丰厚的遗产而居,活得淡定闲适,不在意更多的物质消耗,而是活在自己的“理想国”里………

本文由 陈春花老师 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雅典是一座透着岁月的城市,每一条街巷都藏着古老的故事,每一块街石都刻着时光的痕迹,每一个角落都诉说着经典,每一处遗迹都承载着人类的挣扎与荣光。走在雅典街巷中,沧桑与欢乐并存的气息始终在四周弥漫,恍不知身在何处;古今穿越带来的厚重与神秘始终落入视线,恍惚不知心在何方。
 
街角的的转弯处,可以看到高高的哈德良拱门。步行穿过广场,会猛然看到哈德良图书馆残存的一堵高墙。街道旁是林立的各种博物馆,有民间的,也有官方的,只要你愿意驻足,总会偶遇一段惊喜。抬头望去,宙斯神庙更是神一般地存在着,我曾经来到这里,为跑马拉松汲取力量。宙斯神庙这个建筑曾经是献给维护自由之神宙斯的,也纪念那些给雅典带来自由和保卫雅典的人。曾经的宙斯神庙一共有104根美丽的科林斯式列柱,如今只剩下13根,10根比较集中在一起举托着拱门;另外3根在较远的地方,其中有1根已经倒塌,断成数截,躺在地上,犹如巨人停下歇息一般。
 
今天的第一站是雅典卫城博物馆(Acropolis Museum),确切讲是卫城博物馆。导游带我们从博物馆侧面进入,率先看到的是几排橄榄树,环郁葱葱的橄榄树衬托着颇具现代风格的建筑,一下子吸引住我,我心想,这个博物馆的设计一定独具匠心。
 
从侧面走到正门前,印证了我的猜想,这真的是一座少见的建筑与遗址完美融合的博物馆。博物馆采用玻璃外墙,把周边建筑完整地映射在博物馆上,你会为这份融入感到欣喜。导游提醒我们看脚下,玻璃地板的设计,带给我们意外的发现。地面采用玻璃地板,让每一位游人清晰地看到博物馆底层的遗址。整个博物馆底层悬浮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12世纪的考古遗址之上。埋藏于地面之下的马克里伊安尼遗址废墟,大多是1万年前迈锡尼文明时期的住宅遗址和墓穴。人走在玻璃地板上,会忍不住放轻脚步,不是担心压碎玻璃,而是担心惊扰到古老的文明。
 
我们在现代化都市中,看厌了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但是这个新馆对于玻璃的运用,堪称绝妙。用一个外部的玻璃走廊,巧妙地衔接了古老与现代。雅典天然的好天气,更是借助玻璃被投射到博物馆内,让展厅弥散着柔和自然的光,这光穿透几千年而来,守护着古老的雅典,也照亮着未来的雅典。慢慢在展厅中观赏时,仿佛置身于几千年前的帕特农神庙,同样的质朴艺术、同样的阳光抚慰、同样的心灵慰藉。
 
扫码进入展厅,可以看到一个缓慢的坡道,坡道的设计也采用了神庙的原型,我们沿着坡道开始参观。博物馆一共分为三层,一层是卫城山坡展区,这里展示了卫城附近山麓诸多神庙以及附近住宅区发掘出的文物,很多是古迹中的残片,一些按照原型修复,一些根据史料添补,还有一些用多媒体介绍其选用的材质、色彩以及原型。
 
在这一层,最吸引我的,是卫城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雅典娜神像。雅典娜的经典形象是一手持长矛,一手持盾牌,有时候是持橄榄树枝,身披一件有很多蛇头的长袍,肩膀上停着一只猫头鹰,胸甲上则是女妖美杜莎的头发。在这里看到的雅典娜,整体还算完整,可以见到她的袍子上有蛇头,她的手势动作可能是执长矛和托物,目光坚定地望向前方,甚是从容。我总是惊讶于古希腊时期雕塑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自然生态的原始材料、质朴单纯的雕刻,却表达出足够的强度、达到极致的生命力。站在这座雕塑前面,一种勃然的生命感扑面而出。
 
二层展区主要为古风时期到希腊化时期的雕塑作品。这一层最吸引我的是厄瑞克翁神庙的女像柱,介绍者说存放于这里的是真品,卫城上的是复制品。博物馆存有5尊少女像石柱,还有一尊被英国人掠走,现存于大英博物馆,我想这5位少女一定会企盼另一位少女早日归来。
 
这一层的每一件作品都令人感叹,雕塑呈现出的人物极为逼真且生动,那些强壮的手臂与刻画的肌肉体现在细节里,很多作品都已不再完整,留存的只是残缺,但也丝毫不损其优美古典的气息。那些或沉静,或带着微笑的脸庞,自信地面对一个他感到自己能够主宰的命运,这种宁静的坚定,对观者的触动,就如显灵般唤醒每一个人,人不再与世界和谐割裂,不再陷入冷漠,人完全可以进入自己的主导处境之中,安然接受属于自己的命运。
 
这个时期的雕塑家们对力的理解、对人体的理解、对健美的理解,以及对和谐与平衡的理解,远高于现代人。看着这些几千年前的创作,表现出的自然热情奔放、绝对真实的特征,一种种内在的力和英雄气概,浑然升起。似乎现代雕塑或者现代艺术,已经缺少了这种真实与自然,很多作品更在意隐晦、奇特或者与众不同。有时候我被邀请去观赏这些作品,不敢做任何评价,因为真的看不懂,却又被告知看不懂说明艺术鉴赏能力不足。这里的作品去却能够让我内心有共鸣,不需要诀窍,也不需要艺术鉴赏力,只需要用直觉去拥抱、直接观察、真实感应,因为这些就是活生生的模型。
 
三层展区则为帕特农神庙的复原展示,对应神庙山墙、嵌板、160米长的内侧中楣浮雕,按照其原本的方位进行陈列,这里采用了帕特农神庙内的结构,开阔,通透。帕特农神庙最精美的外墙雕塑和艺术品都陈列在这里。看到这些雕像装饰,才第一次知道,帕特农神庙是彩色的,我还一直以为是原色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理石色彩,并不是它真实的颜色。另一个令我觉得神奇的是,这些雕塑作品非常大,我很想探究一下,这些巨大的雕塑作品是如何镶嵌到10多米高的庙顶上的。
 
这一层大多数的作品都是复制品,我们看得就没有那么仔细了。展厅外还有国天餐台,不远处的帕特农神庙遗迹作为背景,让这个露台显得很独特,小新老师带着我到露天咖啡馆喝东西,大家陆续来到这里,和着天高云淡,喝着可口冰饮,听导游介绍雅典人典型的生活方式:每年只工作半年,另外半年拿来度假。坐在这个露天平台上,还真的就可以理解这样的生活方式,阳光实在是太好,云天实在是太美,快乐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感受,以本能去感受生活,的确也不需要忙忙碌碌。
 
这是一种看淡世事的习俗,导游是来雅典生活的中国人,同样被熏染成雅典人:他的生活节奏就是半年工作,半年度假。我想,雅典人之所以有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因为雅典人伴着最丰厚的遗产而居,活得淡定闲适,不在意更多的物质消耗,而是活在自己的“理想国”里。任由世界变迁,他们依然只为自由的灵魂而存在,这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后代的生活方式。(本文完)

·  转载授权、演讲资讯,请联系花小蜜  ·
微信 ID:chunnuanhuakai-cc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