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 栝楼、地楼、泽巨、泽姑、黄瓜、天圆子、柿瓜、野苦瓜、杜瓜。单用壳称“瓜蒌壳”;单用仁称“瓜蒌仁”。 〔来 源〕 为葫芦科栝蒌属植物栝楼Trichoanthes kirilowii Maxim和双边栝楼T.uniflora Hao.的果实。此外,大栝楼的种子也供药用。 〔成 分〕 果实含三萜皂甙、有机酸及其盐类、树脂、糖、色素及脂肪油等。其醇及醚提取物含抗癌成分,以60%醇提取物最佳,皮的提取物中得一种抗癌成分。为白色结晶的惰性物。种子含脂肪油约26%,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66.5%,饱和脂肪酸占30%。果实还含蛋白质,但与根(天花粉)所含的蛋白质不同。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化痰止咳: 《本草品汇精要》: “消结痰,散痈毒”。 《本草纲目》: “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利咽喉,消痈肿疮毒”。 2.散结止痛: 《名医别录》: “主胸痹”。 《本草纲目》: “张仲景治胸痹痛引心背,也用瓜蒌实……”。《本草思辨录》:“栝楼之长,在导痰浊下行,故结胸胸痹,非此不治”。 3.消痈肿疮毒: 《本草便读》: “一切肺痈,肠痈,乳痈之属火者,尤为相宜。” 二、近代研究 1.抑菌作用:果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流感杆菌、大肠杆菌、 痢疾杆菌、变形杆菌、肺炎双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结核杆菌等有抑菌作用〔1〕。 2.对血糖的影响:瓜蒌水提取物可使血糖先升高,后降低,然后恢复正常,肝糖元增量,肌糖元不变〔2〕。 3.抗癌作用:瓜蒌提取物有抗癌作用,对肉瘤的作用比腹水瘤强,对腹水癌细胞有致死作用,醚浸出液的抗癌作用比种子强〔3〕。 4.导泻作用:瓜萎含有强烈的致泻物质,临床观察有导泻作用。 〔性 味〕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 效〕化痰止咳,散结止痛,消痈解毒。 〔主 治〕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肺痈,胁痛,吐衄、乳痈,消渴,黄疸,便秘等。 〔临床应用〕 1.痰热咳嗽:咳嗽,痰黄而稠,不易咯出,胸闷胸痛,或见喘急者。类似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单用有效,如《宣明论方》治小儿膈热,咳嗽痰喘久不瘥,方用《润肺散》。 《普济方》则配明矾,萝卜煎服。此外,常配伍浙贝母、沙参、麦冬、杏仁、桔梗、甘草等润肺化痰药,方例《瓜萎贝母汤》、 《清气化痰丸》。此外,尚用治肺萎咯血及吐血。 2.胸痹心痛:痰凝血瘀,胸阳不通,胸痹心痛,或咳喘、气短、不能平卧、脉浮滑或沉迟等,类似于胁间神经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心绞痛”,单用有效,常配伍薤白、桂枝、厚朴、桃仁、红花、丹参、三棱、莪术、香附子等理气活血化瘀药,方例《瓜蒌薤白白酒汤》、 《瓜蒌薤白苦酒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瓜萎莪术汤》、 《瓜蒌丹参饮》。 此外,尚用治“结胸症”之胸痛,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者。常配伍黄连、半夏、苏子、芒硝等,方例《小陷胸汤》、《荡胸汤》。 3.痈肿疮毒:如乳痈初起之红肿热痛,常配伍蒲公英、白芷、乳香、没药、 陈皮等,方例《神效瓜萎散》、 《瓜萎牛蒡汤》。肠风便血则配伍赤小豆及黄连等分研末服,热游丹赤肿单用炙黄研末醋调敷。 4.恶性肿瘤:如肺癌、胃癌、肝癌等,现多入复方中作临床观察,效果尚待进一步肯定。 古方多用全瓜蒌,近代将萎壳及萎仁分开使用,一般壳善开胸散结,并有清肺化痰作用,仁则以降火涤痰,通便见长。 〔用 量〕全瓜篓10~25克,瓜萎壳6~12克,瓜蒌仁10~15克。 〔用 法〕生用或炒黄后用。 〔禁 忌〕寒痰咳喘,脾虚便溏者不用。 〔附 方〕 1.润肺散(《宣明论方》):瓜萎实一枚,去子,炙黄,研末,每服3克。 2.瓜篓贝母汤(验方):瓜萎、 浙贝母、桔梗、沙参、麦冬、桑白皮、杏仁、半夏、甘草。 3.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 瓜篓仁、黄芩、茯苓、枳实、杏仁、陈皮、胆南星、半夏、姜汁,为丸服。 4.瓜篓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瓜篓、薤白、白酒。 5.瓜篓薤白苦酒汤(《金匮要略》):瓜萎、薤白、苦酒(即醋)。 6.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枳实、瓜萎、薤白、厚朴、桂枝。 7.瓜蒌莪术汤(验方):瓜蒌、薤白、莪术、红花、桃仁、三棱。 8.瓜蒌丹参饮(验方):瓜蒌、丹参、薤白、香附子、五灵脂、生槐花、桃仁、远志。 9.小陷胸汤(《伤寒论》):黄连、半夏、全瓜萎。 10.荡胸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全瓜萎、生赭石、苏子、芒硝。 11.瓜蒌汤(验方):瓜蒌、蒲公英。 12.瓜蒌牛蒡子汤(验方):瓜篓、牛蒡子、金银花、野菊花、白芷、 陈皮、 赤芍、当归、甘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