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鉴益堂 2021-03-26

                         〔别 名〕腐肠、黄文、经芩、空肠、元芩、土金茶、山茶根、枯芩、条芩、嫩黄芩。

〔来 源〕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成 分〕黄芩含有五种黄酮: 黄芩甙、汉黄芩甙、汉黄芩素及一种少量的黄芩新素。此外,尚含β-谷甾醇、苯甲酸、黄芩酶、淀粉、鞣质等。其茎及叶含印黄芩素甙。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泻火燥湿: 《神农本草经》: “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名医别录》: “疗痰热, 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药性论》: “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 治五淋……解热渴……”。 《珍珠囊》: “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用药法象》:“治发热口苦”。 《滇南本草》: “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本草纲目》: “治风热湿热头痛,奔豚热痛,火咳”。 《本草正》: “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咳,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

2.解毒消痈: 《神农本草经》: “治恶疮、疽蚀,火疡”。 《日华子本草》: “下气,主天行热疾,疗疮,排脓。治乳痈,发背”。 《本草正义》: “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去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

3.止血安胎: 《滇南本草》: “……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 《本草正》: “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便闭结,便血,漏血”。

二、近代研究

1.解热作用:黄芩煎液灌胃,对注射伤寒疫苗引起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1、2〕。但有几个报告未证明有解热作用。

2.抑菌作用:黄芩煎剂体外试验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等皆有抑制作用。对牛、羊、猪三型布鲁氏菌也有抑制作用〔3~12〕。即使对青霉素有耐药性的葡萄球菌对黄芩也敏感。

3.抗病毒作用:黄芩煎液对流感病毒PR8株有抑制作用,对于感染该病毒的小鼠,从成活天数及肺部情况看有一定治疗效果〔13~14〕。

4.抗真菌作用:黄芩煎液对部分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有效成分为黄芩甙及黄芩素〔15〕。

5.对原虫作用:黄芩在体外有抑制阿米巴原虫的作用〔16〕。

6.抗钩端螺旋体作用:黄芩煎液在体外能杀灭钩端螺旋体〔17〕。

7.抗过敏及抗炎作用:黄芩对离体支气管过敏性收缩及整体动物过敏性气喘有缓解作用,并与麻黄素有协同作用,黄芩甙及黄芩素对动物过敏性浮肿及炎症匀有对抗作用,并能降低小白鼠耳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黄芩素还能防止低气压引起的小白鼠肺出血〔18〕。

8.镇静作用:黄芩能抑制条件反射的形成,使条件反射的时间延长,强化次数增加,使阴性条件反射改善,其镇静作用可能与加强皮层抑制过程有关〔19~21〕。

9.降压作用:黄芩有显著的降压作用,以酊剂的效果最高。临床应用对植物神经性及动脉硬化性高血压可以使其症状减轻。其降压作用可能与镇静及扩张血管有关。黄芩有使动物心率减慢及兔耳和后肢血管轻度扩张,对正常及连神经(硬化的)血管也有扩张作用〔21~23〕。

10.利胆作用:黄芩能增加犬、兔的胆汁排出量,黄芩素对小白鼠因四氯化碳引起的肝脏中毒有解毒作用〔24〕。

11.利尿作用:黄芩煎液及浸出液对猫、犬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尿量增加时血压也同时下降〔25〕。

12.对血糖的影响:动物试验证明,黄芩有升高血糖的作用〔26〕。

13.抑制胃肠平滑肌作用:黄芩有抑制胃肠蠕动的作用〔27〕。

14.抗痉作用:黄芩根茎的酊剂静脉注射,对士的宁中毒的蛙、猫、狗,可以消除强直性痉挛症状,并使动物兔于死亡〔19~21〕。

〔性 味〕苦,寒。归肺、胆、大肠经。

〔功 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 治〕热病发热,往来寒热,肺热咳喘,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淋病,头痛,头眩,泄泻下痢,胎动不安,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等。

〔临床应用〕历代认为黄芩善清上焦之热,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近年来在剂型上也有改进,用治上呼吸道感染、肝胆系统炎症、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病症等。

1.肺热咳喘:咳嗽、喘促、痰黄稠不易咯出、心烦口渴等,如上呼吸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单用有效, 常配伍桑白皮、地骨皮、知母、川贝、麦冬、桔梗、天南星等清肺化痰药,方例《小黄丸》、 《三黄注射液》、 《银黄片》、 《银黄注射液》。

2.热病发热: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类似于上呼吸道感染,常配伍黄连、梔子、大黄、柴胡、葛根、银花、连翘等,方例《黄连解毒汤》 (方见黄连)加味。往来寒热则用《小柴胡汤》 (方见柴胡)。

3.中焦湿热:湿热留阻中焦, 发热不退,头昏而重,身重疼者,类似于肠伤寒以及布鲁氏菌病等,前者多配伍滑石、茯苓、威灵仙等,方例《黄芩滑石汤》;后者多配伍丹参、黄柏等,方例《黄芩丹参汤》。并可用于湿热黄疸,类似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慢性肝炎等,常配伍茵陈、梔子、大青叶、板蓝根、 连翘、柴胡、茯苓等清热利湿,疏肝利胆药, 方例《黄芩素注射液》。此外,尚可用治钩端螺旋体病。

4.湿热泻痢:外感湿热所致之泄泻,或恶寒发热等,常配伍黄连、葛根、厚朴、芍药等,方例《黄芩汤》。若下痢脓血、腹痛、里急后重、发热,类似于细菌性痢疾,常配伍黄连、芍药等,方例《加减芩芍汤》、《黄芩丸》、 《葛根芩连汤》 (方见葛根)。

5.湿热湿症:下焦湿热之尿急、尿频、尿痛、小便不利或尿血,如急性膀胱炎、急性尿道炎、急性肾盂肾炎等。单用有效,也可配伍生地黄、木通、龙胆草、梔子、车前子、泽泻、滑石等,方例《火麻丹》。

6.胎产诸疾:如妊娠胎动不安,虚烦口渴,常配伍白术、杭芍、 当归、 川芎、苏梗、砂仁、杜仲等,方例《当归散》、 《黄芩白术汤》。产后虚烦可配伍麦冬、知母、沙参、天花粉等。

7.热证出血:如吐血、咯血、衄血、便血、血尿、崩中下血等。单用有效,也可配伍黄连、黄柏、梔子、大黄等,方例《泻心汤》。

8.头痛目赤:黄芩善治眉棱骨痛,单用有效,也可配伍白芷、蔓荆子等用。也可用治高血压之肝阳上亢型所见的目赤、 头痛等,常配伍龙胆草、梔子、生地黄、柴胡、泽泻等,方例《龙胆泻肝汤》 (方见龙胆草)、 《黄芩连夏汤》。

9.痈肿疔毒:痈、疖、湿疹、丹毒等,常配伍野菊花、地丁草、黄连、黄柏、金银花等,方例《芩连银花汤》。

〔用 量〕 6~12克,丸散酌减。

〔用 法〕生用或炒后用。

〔禁 忌〕脾胃虚寒、孕妇胎寒者不宜用。

〔附 方〕

1.小黄丸(《洁古冢珍》):黄芩、天南星、半夏各等分。

2.三黄注射液(成药):黄芩、黄柏、黄连。

3.银黄片(成药)金银花、黄芩。

4.银黄注射液(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市中药一厂):金银花提取物, 黄芩素。

5.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黄芩、滑石、茯苓、大腹皮、白蔻仁、通草、猪苓。

6.黄芩丹参汤(验方): 黄芩、 紫丹参、黄柏、威灵仙、羌活、三颗针、马尾连。

7.黄芩素注射液(上海市中药一厂):每毫升注射液含20毫克的黄芩素。

8.黄芩汤(《伤寒论》): 黄芩、芍药、甘草、大枣。

9.加减芩芍汤 (《温病条辨》):黄芩、芍药、黄连、厚朴、木香、陈皮。

10.黄芩丸(《证治准绳》): 黄芩、瓜蒌、黄连、当归、臭樗根白皮、乌梅肉、诃子。

11.火府丹(《本事方》):黄芩、 生地、木通。

12.当归散(《金匮要略》): 黄芩、当归、芍药、白术、川芎

13.黄芩白术散(《丹溪心法》):黄芩、 白术。

14.泻心汤(《金匮要略》):黄芩、黄连、大黄。

15.黄芩连夏汤(验方):黄芩、连翘、夏枯草。

16.芩菊连银汤(验方):黄芩、菊花、连翘、金银花、天花粉、象贝母、蒲公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