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芦根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鉴益堂 2021-03-26

                         〔别 名〕芦茅根、苇根、苇茎、芦头。〔来 源〕为禾本科芦苇属植物芦苇Phrgmites Communs Trin.的根状茎。

〔成 分〕根茎含薏苡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天门冬酰胺、淀粉等。全草含β-香树精、蒲公英赛醇、蒲公英赛烯酮、菜油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另含多量维生素B1、B 2、C及苜蓿素等。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清热生津: 《名医别录》: “主消渴客热”。 《日华子本草》: “治寒热时疾烦闷,妊孕心热,并泻痢人渴”。 《玉楸药解》: “清降肺胃,消荡郁烦, 生津止渴……治噎哕懊��”。

2.清热止呕: 《药性论》: “能解大热,开胃,治噎哕不止”。 《唐本草》:“疗呕逆不能下食、胃中热、伤寒患者弥良”。《本草原始》: “治干呕霍乱”。

3.解毒消痈: 《医林纂要》 “能渗湿行水,疗肺痈”。 《天宝本草》: “清心益肾……疮毒……”。

4.利尿通淋: 《名医别录》: “止小便不利”。 《山东中药》: “治浮肿”。

5.解毒作用: 《日用本草》: “解河豚鱼毒”。《本草蒙筌》:“解酒毒、鱼蟹中毒”。

二、近代研究

1.抑菌作用:体外试验证明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1〕。

2.溶解结石:能溶解胆结石〔2〕。

〔性 味〕甘,寒。归肺、胃经。

〔功 效〕清热生律,止呕除烦,消痈解毒,利尿。

〔主 治〕热病发热,心烦口渴,胃热呕哕,肺痈,齿衄,鼻衄,小便赤涩等。

〔临床应用〕

1.外感风热:发热、口渴、咳嗽、痰黄稠,类似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及某些上呼吸道感染,常配伍金银花、连翘、桑叶、牛蒡子、薏苡仁、冬瓜仁等,方例《银翘散》(方见金银花)。

2.肺热痈脓:如肺痈肺痿,咳吐脓痰,腥臭,痰中带血,或消瘦、骨蒸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类似于肺脓疡、肺坏疽、支气管扩张症等,常配伍桃仁、冬瓜仁、薏苡仁、赤芍、牡丹皮、地骨皮等,方例《苇茎汤》。

3.胃热呕哕:呕吐、口干、 心胸烦闷等,类似于急性胃肠炎等。单用有效,常配伍竹茹、生姜汁、半夏、黄连等,方例《芦根饮》。若胃阴虚者宜加知母、 石斛、 麦冬、地骨皮等滋养胃阴药,方例《加味芦根饮》。

4.痿痹发热:发热、双下肢痿痹不用。多指小儿麻痹前期和麻痹期。常配伍忍冬藤、连翘、淡竹叶、赤小豆等,方例《芦根汤》。

5.预防麻疹:近年用芦根配伍绿豆、黑豆等,用于预防麻疹方有效。

6.河豚中毒:单用芦根1斤捣汁,也可用干者煎服。

此外,尚可用治淋症,近用于治胆结石的方中。

〔用 量〕 30~100克,丸散酌减。

〔用 法〕生用。

〔禁 忌〕中寒便溏者不用。

〔附 方〕

1.苇茎汤(《千金方》):芦根、薏苡仁、桃仁、冬瓜仁。

2.芦根饮(《千金方》): 芦根、 竹茹、生姜汁、粳米、半夏。

3.加味芦根饮(验方):芦根、麦冬、地骨皮、生姜、茯苓、石斛、陈皮、知母、花粉、甘草。

4.芦根汤(验方) ,鲜芦根、忍冬藤、连翘、淡竹叶、牛蒡子、荆芥、淡豆豉、薄荷、桔梗、甘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