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氏文化】张状元赠扇题扇 (文/张垣 )

 百年yesuo 2021-03-27
郁氏文化

张状元赠扇题扇

文/张垣 







众所周知,海门籍的清末状元张謇先生是伟大的实业家,教育家,同时也是地地道道的戏剧家。作为南通的戏迷来讲,都知道他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三请梅兰芳献艺南通更俗剧场的故事,早成梨园佳话。今天我讲的张状元为梅兰芳赠扇题扇的故事,却发生在1914年。

话说那年金秋十月,年逾花甲的张状元在北京的文明茶园观看二十刚出头的梅兰芳挂头牌的红楼戏《黛玉葬花》,京城的梁启超、熊希龄等名流同时观剧。

帷幕拉开了,只见梅兰芳扮演的林黛玉,踩着锣鼓点子,踏着碎步,左手提篮,右手握锄上台来哉,顿时倾倒全场观众,来了个碰头彩。接着的大段唱腔,梅兰芳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表演,如海棠初绽,似轻风拂柳,再现了弱不禁风的林妹妹的千般怨恨万种愁肠,张状元跟着大家报以热烈掌声。

散戏后,梁启超提议:"走,会会梅老板去!"张状元也兴致勃勃地跟着走了。此刻梅兰芳已还了男儿身,一身深色的西装,鼻上架了金丝眼镜,风度翩翩,帅哥一个,俊男模样,与戏台上的林妹妹,判若二人。众人一看,眼前一亮。但梅兰芳无目空一切的名角派头,他虚怀若谷,君子风度,拱手致礼,敬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然而这些梅氏粉丝只一个劲地捧场说好话,唯张状元真的提了意见。

张状元站起来,真心实意道:"看了梅先生您的《黛玉葬花》,总体还可以,确实将林黛玉演活了,尤其是您的舞蹈,可说是婀娜绰约,丰姿秀美。"状元公肯定了梅兰芳的成功,然后认真地挑疵,"但在台词方面,有值得推敲之处。比如,黛玉看了《西厢记》后,宝玉问她感受如何?她接口说`有趣`,依我之见,这不符合黛玉之身份。这样显得黛玉轻佻粗俗,如改成含而不露,只微微一笑,虽然无声胜有声。观众也能看得懂,剧情更加趣妙,不知说得对否?"

梅兰芳一听,点头称好。想不到张状元这么懂行,能从细枝末节中提出宝贵意见,而不少大人物庸俗的捧场是不能与状元公高见同日而语的,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慨,他恭敬地对张状元说:"想不到张先生对戏剧如此精通,且能对后辈提出中肯的意见,我梅浣华(梅兰芳的字)今天算是找到了知音。今天太晚了,改日我作东请各位吃饭,能否给我一个薄面?张先生这个师傅我是拜定了!如蒙不弃,请师傅常到敝府走走。"

张状元也很开心:"一定一定!今天不甚方便,只有一柄扇子相赠,聊表心意。“说完,把手中一把坠有翡翠的折扇送给了梅兰芳。梅兰芳喜孜孜地接过扇子,梁启超敲起了边鼓:"有扇无诗枉然也!”大伙也催状元公在扇上题诗。

张状元爽快答应,接过戏院老板送来的文房四宝,铺开扇子,泼墨挥毫,一首《观梅郎戏因赠》七律,跃然扇面:

京师乐籍噪青衫,

家世同光潮至咸。

歌彻碧箫莺欲哑,

舞回红缓凤教衔。

千人笑得都成趣,

一艺传名信不凡。

已幸品题归士类,

姓名应付五云菡。

梅兰芳恭恭敬敬收下了张状元的赠扇,也收下了状元公的一片真心。从此,一对相差41年的忘年交,成为梨园内外的一段佳话。



作者简介


张垣,江苏省海门天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海门市8,9,10届政协委员,1985年创办补天戏曲社,35年如一日主编社刊《补天戏苑》,该报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优秀报刊,已出千期,同时推出《戏苑女娲乐补天》《戏海拾贝勤补天》《美善天地》等五册戏曲校本读物,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接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