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几道前年古方治疗失眠真是香

 本草裕华 2021-03-27


第 1765 期

图片

作者 / 1廖思2赵恒侠1曾霖3张学文2李惠林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2深圳市中医院3陕西中医药大学

编辑 / 段瑞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图片

李惠林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失眠验案采撷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现代人越来越多受到失眠的困扰。西医治疗主要以巴比妥、苯二氮䓬类、非苯二氮䓬类等镇静催眠药为主,有一定的依赖性及诸多不良反应。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有着其独特性和优势,通过辨证施治,可获佳效。李惠林,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在杏林医路上相继师从于张学文、熊曼琪、杜雨茂、王孟庸、骆继杰等名家。从事行医、教研30余春秋,精通医理,学验俱丰。笔者幸列门墙,聆听言教,受益匪浅。导师李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疗效显著,现简述导师的治疗经验,以飨同道。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本方由小柴胡汤去甘草加龙骨、牡蛎、桂枝、茯苓、铅丹、大黄组成,主治少阳邪郁而出现神志症状较为突出者,为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之剂。李教授认为,当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大,情绪及心理因素不稳定,情志不畅则易于引发失眠的产生,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够调和阴阳、宣畅气机,对于气郁,即多伴有情志刺激或情志变化所致的失眠,可显现其疗效性。另外患者表现为夜间难以入睡或早醒,有明显的节律性,与柴胡汤证的“休作有时”“往来”证相似,投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调理枢机、宣畅化郁,每每可获良效。

案:某,女,49岁,2017年11月7日初诊。主诉: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月余。患者2017年8月出现心慌、手抖、汗出症状,身体逐渐消瘦,查甲功示:TSH 0.002 5 mIU/L,FT3 12.67 pmol/L,FT4 25.52 pmol/L,TT3 3.93 nmol/L,TT4 196.81 nmol/L,TgAb 261.7IU/L,TPOAb 133.1IU/L,被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平素服用“甲巯咪唑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症状。刻下:患者神志清,精神尚可,口干口苦,无明显心慌手抖,汗出,消瘦,情绪烦躁,胃口差,眠差,夜寐多梦,遇事则加重,二便调。近2年月经周期紊乱,末次月经:2017-08-01。舌红,苔薄白中有裂纹,脉弦细。脉证合参,辨证属少阳枢机不利。以和解少阳,镇静安神为法。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药物组成:北柴胡10 g、党参15 g、黄芩10 g、法半夏10 g、桂枝10 g、茯苓15 g、龙骨30 g(先煎)、煅牡蛎30 g(先煎)、磁石30 g(先煎)、大黄5 g、大枣5 g、白芍10 g、鸡血藤30 g、首乌藤15 g、桃仁10 g、红花10 g。7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嘱其他药物同前服用,注意饮食,适量运动,调畅情志。11月14日二诊:患者情绪烦躁症状好转,仍入睡困难,但睡眠时间延长,心悸多梦,月经未至。守上方减大黄,加合欢皮30 g、酸枣仁30 g、牛膝20 g、乌梢蛇15 g。继服14剂。12月12日三诊:患者情绪烦躁,不易入眠,夜寐多梦症状诸症消失,复查甲状腺功能三项示:未见明显异常。效不更方,继服1月,病愈。

按:患者正处围绝经期,既往甲状腺疾病,多由肝脾不调所致,且失眠遇事加重,提示患者肝气不舒。《辨证录·不寐门》:“气郁既久,则肝气不舒,肝气不舒,则肝血必耗,肝血既耗,则木中之血上不能润心”。不能润心,故致失眠。由此可见,肝气的顺畅与入眠的安然密切相关。患者肝郁为因,郁而化火,热扰心神,则情绪烦躁、难以安眠,且遇事加重,故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和解少阳、镇静安神。一诊方中所加鸡血藤、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调经通络,首乌藤养心安神以助眠。二诊患者情绪烦躁好转,仍入睡困难、心悸多梦,加用合欢皮、酸枣仁解郁安神;月经未至,予牛膝、乌梢蛇加强活血化瘀之力。诸药合用,搭配有度,切中病机,故获预期之效。

2 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此为少阴热化证,水亏于下,火炎于上,水不得上济,火不得下降,心肾无以交通,故见心中烦而不寐。诚如《伤寒论浅注》所及:“下焦水阴之气,不能上交于君火,故心中烦,上焦君火之气,不能下入于水阴,故不得卧”。刘渡舟亦曰:“此证夜晚每当阳入于阴时,则因烦甚而出现不能卧寐”。阳入于阴则能寐,心火亢盛,阳不入阴,心神不安,于是出现不寐。黄连阿胶汤由黄连、黄芩、阿胶、白芍及鸡子黄五味药组成,具有滋阴降火、除烦安神的作用,是治疗失眠的代表方。(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李教授认为,黄连阿胶汤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尤其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患者,临床常见夜间心烦不易入睡,或入睡后多梦,潮热汗出,心烦急躁易怒等症,运用黄连阿胶汤取其育阴制阳之功效,使阴阳平衡,心神得平,则夜寐得安。李教授在运用此方时常叮嘱患者鸡子黄的重要性,不可忘在汤药中加入鸡子黄,也不可用溏心鸡蛋代替,另外鸡子黄应在温热的汤药中加入并搅拌均匀,否则药效将会大减甚至是无效。

案:某,女,49岁,2017年10月31日初诊。主诉:反复失眠2年余。患者诉近2年来夜间入睡困难,多梦,月经不规律,时2个月来潮1次,时半年来潮1次,月经量少,末次月经:2017年6月15日。刻下:精神疲倦,易疲劳,乏力,失眠,入睡困难,伴多梦,口干咽干,双目干涩,心烦,腰酸膝软,五心烦热,纳可,小便调,便秘。舌红苔少津,脉沉细。脉证合参,辨证属心肾不交。以交通心肾、除烦安神为法。处方:黄连阿胶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连10 g、黄芩10 g、阿胶15 g(烊化)、白芍20 g、,鸡子黄1枚、益母草30 g、当归20 g、北柴胡10 g、香附15 g、百合15 g、生地黄20 g。7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嘱咐患者在汤药中融入阿胶,在温热时加入鸡子黄服下,并嘱其忌浓茶、忌咖啡、忌饮酒,适量运动,调畅情志。11月7日二诊:患者诉失眠、心烦等症好转,但入睡后易醒,睡不安稳,继予前方加入龙骨、牡蛎各30 g,五味子15 g,以重镇宁心安神,再服14剂。12月12日三诊:患者诉睡眠时间、睡眠深度均较前明显延长,心烦、五心烦热症状消除,效不更方,继服14剂。1个月后复诊诉其可正常睡眠。

按:《景岳全书·不寐》曰:“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本案患者正处围绝经期,“(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天癸竭”,即阴精不足,肾阴亏虚不能上济心火,心火妄动,故见心烦不寐;肝肾阴亏,故见腰酸膝软;上焦心火偏盛、虚火灼津,故见口干咽干、双目干涩。宗仲景之法,用交通心肾之黄连阿胶汤,以黄连、黄芩清上焦火热,白芍、阿胶滋补肝肾之阴,鸡子黄养心安神,加之益母草活血通经,当归养血活血,柴胡、香附疏肝行气,百合、生地黄养心生津。诸药合用,心肾交合,水升火降,水火既济、心肾交通则心烦可除、夜寐自安。

3 酸枣仁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4 甘麦大枣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5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少阴、太阳两经同病的证候,具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的功效,用于治疗肾阳虚外感。李教授认为,临床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不应局限于太少两感之证,不管是否兼有恶寒发热的表证,凡证属阳气虚衰、阴寒内盛者皆可运用此方。《伤寒论》曰:“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脉微细”,阳不足而阴有余也,即阴阳失衡,若素体阴盛阳虚,阴寒凝结则格虚阳于外以致阳不入阴;“但欲寐”,就是精神差、嗜睡、困倦,既可以表现为睡不醒,也可以表现为睡不着,都属于神志病。少阴病阳气亏虚、阴寒内伏则阳气不振、精神失养,故见精神萎靡、神志恍惚、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阳虚阴盛又可致不寐,清代医家郑钦安《医法圆通》曾曰:“不卧一证,因内伤而致者,由素秉阳衰,有因肾阳衰而不能启真水上升以交于心,心气即不得下降故不卧”。李教授指出,此类患者多表现为乏力困倦、嗜睡、失眠,或整天精神萎靡,嗜卧无神,或夜间难以入睡、白天犯困。治病求本,临床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阳虚失眠,药证相对,疗效显著。

案:某,男,67岁,2018年7月10日初诊。主诉:失眠伴疲乏无力5年余。患者诉白天精神萎靡、困倦乏力,久坐后昏昏欲睡,但夜间不能安然入眠,每晚口服“阿普唑仑”1片,效果不佳,可浅睡眠2~3 h,多梦易醒。平素畏寒怕风,常觉四肢冰凉,健忘、记忆力减退。刻下:精神疲倦,乏力,昏昏欲睡,反应迟钝,畏寒肢冷,双下肢轻度水肿,夜间失眠,且眠浅易醒,小便频,大便尚可。舌淡胖,苔白,脉沉细。脉证合参,辨证属阳气虚衰、阴寒内盛。以温阳利水、宁心安神为法,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方药:麻黄10 g、制附片15 g(先煎)、细辛10 g、桂枝10 g、干姜10 g、茯苓15 g、茯神15 g、炒白术15 g、猪苓10 g、首乌藤15 g、大枣5枚。7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7月24日二诊:患者诉白天精神较前好转,畏寒较前减轻,双下肢水肿较前消退,睡眠质量大有改善,入睡较前容易,但仍眠浅易醒,舌淡胖,苔薄白,脉沉。原方改麻黄15 g、干姜20 g,加龙骨、牡蛎各30 g,继服14剂。8月14日三诊:患者精神尚可,诉夜间可安睡达4 h,醒后精神尚佳,双下肢水肿已消退,肢冷改善。前方去猪苓,加远志10 g、鸡血藤15 g,调治1月余,患者睡眠明显改善,夜间可安睡至4~5 h。

图片

图片

6 半夏泻心汤

图片

图片


图片

参,辨证属湿热痞阻中焦,上扰心神。以清热祛湿、宁心安神为法,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图片

图片

图片

提示:转载请注明来源 “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