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截了当的邀约电话 每每聚餐,同事们都不约而同吐槽我当初打邀约电话的架势。 每每打电话遇到奇葩的求职者,我都是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结束通话。既然彼此不合适,就没必要浪费时间。 上司对待求职者的态度是:随缘,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求职者里里外外都必须符合我们企业文化,不勉强,也不过分热情。 公司没有独立房间,大家都集中在大厅办公。身兼数职,我很少有空专门邀请面试者。 遇到合适的简历立马打电话,也顾不上所处环境。安静的公司往往只听到我一个人在通电话。 So,我通话内容几乎成了同事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以及大伙模拟情景对话的剧本。“请问,您~睡醒了吗?”“请您睡醒了再和我说话”“你可以不用来了!”...... 同事们都纷纷吐槽:“好在我在Minnie之前就进来了,不然我估计是进不了公司!” “好在不是Minnie给我打电话,不然.......!” “Minnie,好在招聘我的不是你!.......” 很多求职者都觉得:“公司什么都不需要做,等着求职者上门逐个刷选,而求职者却日晒雨淋马不停蹄地赶来面试。” 其实,公司对待每一个面试者都是很认真的。 我们每天刷选招聘岗位所需要付给招聘平台的费用不是小数目,投递进来有意向的简历却为数不多。 除招聘岗位本身的问题还牵涉到刷选招聘信息的黄金时间以及频率等等技巧性的因素。 而在刷选简历方面,还需要把一部分投错的,或者一些投简历来推销的,或者不符合我们要求的剔除掉。 所以作为企业是很认真对待每一个求职者,毕竟是“卖钱买来的面试机会”。 你可以回去等通知了 您可以回去等通知了!这句话,我相信在很多人面试中都会听到这句高频率出现的话。 而这句话往往意味着你并没有通过面试,HR婉转地拒绝了您的求职便用这句话打发你。 首先,我不是HR。但是就算我是,我也不会说这句话,因为我特别直截了当,我很不喜欢拐弯抹角。因此,我从来都不用这种善意的谎言去打发求职者。 每个求职者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放鸽子!”答应了某某公司下午2点的面试,后来来了一个更近的面试电话就临时改变了; 或者完全是先答应后无视承诺,也不告知对方等等。个别求职者比较有责任心会电话或者邮件告知对方,因此很多HR都在抱怨,那些面试者答应了来面试,时间到了却一个都没来。 这种局面和上文“你可以回去等通知了”一个原理。作为HR常常失信于人,却抱怨别人失信于他。 作为求职者,常常放鸽子,却抱怨HR虚伪,不通过面试也不说一下,自己都不知道哪里不够好,都不知道怎么修正错误。 这种情形虽然不是绝对,但却是非常常见。而我们公司从我开始,是和每一个面试者用最真诚的方式沟通。 “如果您周五之前没有收到我的通知就是没有通过面试,我就不回复你了”“您的情况基本了解,我们考虑后电邮回复您”“就算没有通过面试也会告知您,我们下午还有其他面试者,请您回家稍等.....” 诚实守信,重视每一个承诺,自以为是地把所谓善意的谎言当成打发人的潜台词,到头来只能坐着抱怨别人放鸽子。 在中国的最后一份工作离职近16个月,对于偶尔协助上司刷选简历、面试招聘及入职培训还是很深刻,需要在求职面试建议或入职适应建议的弟弟妹妹们可以私信我。 又是暑假,又是毕业季,很多刚刚走出校门的弟弟妹妹们,估计现在顶着烈日当空,抱着一堆3块钱一张的简历沐浴在灿烂的太阳下。 而美丽的招聘陷阱处处可见,刚出校门稚嫩的小白如何见招拆招呢?作为曾经的求职者以及曾经的面试官。 我把我遇到以及我同事们遇到的一些陷阱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供刚刚毕业的弟弟妹妹们参考: 一,注意识别虚假招聘信息。虚假招聘不管在国内国外都很普遍,这类招聘特征很明显:待遇好,没门槛;只要记住,没有天掉大馅饼的好事就行,多问对方信息,再做调查。 二,挂羊头卖狗肉式的培训机构。很多培训机构以招聘为幌子,实际上把求职者忽悠过去推销他们的培训课程,比如:网络推广、网络营销等等。 没有投简历,对方主动找你,对你专业没有要求,而你又没有什么经验的情况下就要小心这种打着招聘的旗号,实际上是把面试者当成推销对象,为他们的培训课程招揽“水鱼”。 这类公司往往都把培训字眼去掉,没有去到现场往往难分辨,但是到了面试现场,你会发现公司可能不大,看起来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文员,却来的都是面试文员的,人数多到数不过来。 三,利用您的简历,窃取私人信息。有些公司目标不在于招聘,而是求职者手上的简历。这一个我曾经亲身体会,那时候我顶着英语专业这顶大帽子却达不到企业对英语的要求。 而某家方公司不断催促我去面试,到了那公司最先上来的是前台,收了我自备的简历还让我填写了一份查户口般详细的简历,甚至包括了我父母的详细信息。 面试结果是:回家等通知!此后,我收到各种推销电话,对,是各种推销。还有个某某婚恋网网站招聘文职行政岗,拿着求职者的简历不了了之。 四,房地产金融或者保险的文职岗位,比如行政助理,客服之类。这些行业里面组织架构往往缺的都是销售人员,而很多HR都以招聘文职岗位来做销售的事情。 虽然不是骗子公司,但是却有有点像:“活不对岗”,说好的做文职,入职才发现是去发传单。 而这类公司的销售人员往往底薪很低及无底薪,对于一无人脉二无经验的职场小白挑战难度极大。 其实,类似的招聘陷阱还有很多,但是大同小异,万变不离其宗。要学会脚踏实地,看清自己的能力,不能太高估也不能太低估自己,求职小心谨慎,面试不卑不亢。 面对陷阱如何去识别? 如何保护自己呢? 还有面试技巧又有哪些呢? 我是想到一点写一点,可能比较凌乱, 但本文6千个字都是我用心写的, 希望弟弟妹妹您能好好看完。
朝气蓬勃的你们,像10点钟的太阳,热情奔放,暑假好热,多喝点水,加油吧! |
|
来自: 昵称tPGhnJKW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