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是川渝美食十级研究者吗?

 淡墨书香日子长 2021-03-27

*本文为「三联美食」原创内容

图片

『 满足口腹之欲后,一起来探究美食文化的奥秘吧!』

上周,三联美食在资深美食家的“高考题”·川渝卷中出了十道关于川渝菜品的考题。不少读者在后台留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读者@陈志博更是表示:“对于川菜的喜爱难以言表,尤其是四川火锅和串串,其它菜对我而言没有这个诱惑大。”

那这十道题的正确答案究竟是什么呢?就让小编来为您一一解析。

 · 01 · 

下列不属于川菜流派之一的是:

A.上河帮菜

B.下河帮菜

C.本帮菜

D.盐帮菜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本帮菜

本帮菜一般指上海菜,以浓油赤酱为特色;川菜三派中,上河帮川菜即以川西成都、乐山为中心地区的乐山川菜;小河帮川菜即以川南自贡为中心的盐帮菜,同时涵盖宜宾菜、泸州菜和内江菜;下河帮川菜即以老川东地区达州菜、重庆菜、万州菜为代表的江湖菜。

 · 02 · 

以下因苏轼得名的美食,不属于川菜的是:

A.东坡肘子

B.东坡肉 

C.东坡豆腐

D.东坡墨鱼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B.东坡肉

东坡肉又名滚肉、红烧肉,是江南地区汉族传统名菜,属于浙菜系,正如读者@陈康所说:“苏轼眉州人被贬去浙江,薪水不够的打工人只能吃猪肉,于是他通过时光把猪肉变成美味。”

图片

美食节目《大厨之作》

 · 03 · 

重庆名菜“棒棒鸡”的得名是源自:

A. 菜肴口味棒

B. 制作时,使用棒棒捶打

C. 用棒棒串食 

D.由挑夫创制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B. 制作时,使用棒棒捶打

在制作棒棒鸡时,一人持刀一人持棒,木棒敲击刀背,将鸡肉片捶松,故此得名棒棒鸡。

 · 04 · 

成都传统糯米小吃“三大炮”的得名是因为:

A.制作时,糯米因被抛扔而发出类似炮一样的响声

B.由发炮士兵创制

C.常在新年点炮竹时食用

D.食物形状像三架大炮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制作时,糯米因被抛扔而发出类似炮一样的响声

小吃“三大炮”在制成时,三个糯米团会被抛扔到案板上,发出“当当当”的炮响声,人们称之为“铁炮”、“火炮”、“枪炮”三大炮。

 · 05 · 

以下不属于川菜系面条的是:

A.豌杂面

B.铺盖面

C.三虾面

D.甜水面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三虾面

三虾面是上海和苏州一带的面点。“三虾”指虾籽、虾脑、虾仁,味道鲜美柔滑。

图片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 06 · 

四川有一种小吃,以糯米粉做皮,内部馅料常以芽菜和鲜猪肉炒制而成,外部则用良姜叶包裹,以下不属于这种小吃的名称的是:

A.叶儿粑

B.猪儿粑

C.牛儿粑

D.鸭儿粑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牛儿粑

叶儿粑,亦可叫猪儿粑、鸭儿粑,是川西农家清明节、川南春节的传统食品。具有不粘叶、不粘筷、不粘牙等“三不粘”的特点。

 · 07 · 

川渝火锅中常用的食材“黄喉”,取自牛的哪个部位:

A.食道 

B.气管 

C.大血管 

D.喉咙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大血管 

黄喉指大血管,一般为主动脉,又称心管。很多人会望文生义,将黄喉误以为是食管或者气管。

 · 08 · 

夫妻肺片作为四川省成都市的传统名菜,其使用的主要食材为:

A.羊肉与羊杂

B.猪肉与猪杂

C.牛肉与牛杂

D.驴肉与驴杂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牛肉与牛杂

夫妻肺片由郭朝华、张田政夫妻创制而成,常以牛头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为主料,卤制后切片,再配以辣椒油、花椒面等辅料浇制而成。

图片

纪录片《百部看四川》

 · 09 · 

特色川菜“火爆双脆”的“双脆”指:

A.猪肚和鸡肫

B.猪肚和鸭肫

C.牛肚和鸡肫

D.牛肚和鸭肫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猪肚和鸡肫

“双脆”指的是猪肚和鸡肫,这道菜脆嫩爽口,咸鲜味美。对于此题,读者@老猫留言道:“做题时最拿不准的是火爆双脆,这传统菜最近在饭店里见得少,饭店里这两年多肝腰合炒的。这些菜除了要多用佐料,还有就是快,快炒快起锅,吃起来才够脆。”

 · 10 · 

以下川菜中,哪个没有使用鸡肉?

A.罗江豆鸡

B.口水鸡

C.辣子鸡

D.宫保鸡丁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 罗江豆鸡

罗江豆鸡是一种黄豆制品,由袁通儒创制,极富植物蛋白。

在这期答案征集中,亲爱的读者@梦飞、@孙宁、@Sunday、@辉辉、@雪姐、@Hazelnut_Trust、@陈志博、@aicc、@Lex、@小妖、@破妖小呆龙、@章丫丫,给出了满分回答,不愧是爱吃、懂吃的老饕。

图片

纪录片《川味》

许多四川读者留言表示,这些题目对四川人而言太简单了,读者@手留余香写道:“川人答题不假思索,边答边筹划今天吃什么来安抚肠胃!”不知道你觉得这些题目,是难是易呢?

不过,不得不说,食物的味道与它们背后的讲究真是千变万化。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了解紧锁其中的文化与乡愁,实乃人间乐事之一,就像读者@木沐蓝所说:“作为一个在沪的川妹子,会时常想起家乡的各种美食,从早到晚到宵夜,那是童年少年的记忆,永不可替。”

END
本文作者:阿鼠
微信编辑:阿鼠

监制:L.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