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费心理中的锚定效应

 浅字淡墨 2021-03-27

如果你在奢侈品店里看到一个标价几万的包,尽管你未必会买,但不一定觉得很贵。反过来,如果有人在夜市地摊上卖个几千块的包,你都会觉得他有病,这哥们疯了。

这里抛开商家信誉或消费安全之类的原因不说,其实更底层的决定因素是人的比价心里和某种特定的“锚定效应”。

商家在做营销时,当然会利用这些心里效应,小到商场营业员,大到品牌营销,这只“锚”无处不在。

比如你去商场买一件衣服,如果你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价格或品牌偏好,营业员的最佳策略,是先把那件贵的离谱,差不多没人会买的镇店之宝推荐给你,在你稍一犹豫的时候,马上再介绍一个中低档的款式,这时候你会对价格非常不敏感,即使贵一点也觉得还能接受。

前几年,有一个奢侈品内衣品牌曾推出过一款价值几百万,上面镶满钻石文胸。会有人买吗?可能性不大,就连设计师都表示,只要能在维密天使身上亮亮相就行了,没指望能卖掉。但为什么要做?这就跟上面的镇店之宝一样,它们的作用就是为顾客心里抛下一个“锚”,在之后的比价心理中,你会觉得一件内衣几千块还说得过去,而不会认为老板疯了。

商家的这些促销手段无可非议,毕竟生意难做。现在早点摊老板都满嘴商业策划、消费心理,好像不懂点心理学都不好意思开门做生意似的。但我们作为消费者却要提高警惕,别被那个“锚”牵着鼻子走,尤其重量级消费的时候,一定要真正的货比三家,而不是在一家比三件。要对自己的心里价位有清晰明澈的认识,不能随心所欲跟着感觉走,迷迷糊糊的冲动消费损失的不只是钱,还有好心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