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都藏在你的气质里。”这是真的吗?我觉得这个不太好说,毕竟气质这东西属于意识中的概念,没有实物好确认。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东西的确会留在你的大脑里,变成一道道褶皱,丰富着你的人生。 最近看大卫·伊格曼的《大脑的故事》(关于脑神经科学的书),书中的两个例子让我突然想到了这句话。 第一个是关于伦敦出租车司机和他们的大脑。伦敦不仅是个巨大的城市,而且道路极其复杂。要做那里的出租车司机,必须经过4年的强化培训,并通过“伦敦知识”考试,试题的知识库包括贯穿全市的320条贯穿线路,25000条大街,20000个地标和兴趣点…… 如此艰巨复杂的考试简直就是一场脑力挑战,这激起了伦敦大学的一群神经科学家的兴趣,他们扫描了若干出租车司机的大脑,结果发现,这些司机大脑中主管记忆功能的海马体,比没有参加考试的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变。他们的海马体后部大了很多,这极可能就是大量增加空间记忆造成的。这个研究表明,即使是成年人的大脑也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通过经历重塑。 另一个例子是科研人员对20世纪最著名的大脑——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的研究,发现他大脑中掌管左手手指的区域明显扩大,在皮质里形成了一个形似“Ω”的巨大褶皱,这源于他一个不大为人知的爱好——拉小提琴(遗憾的是上述研究没有发现他成为天才的奥秘)。而且所有经验丰富的小提琴手大脑中的这个褶皱都会扩大,因为他们集中的发展了左手手指的精细灵巧性。 现在我明白,那些读过就忘的书确实没有白读,他至少在我的大脑里留下了一些细小的褶皱。 书中总结说: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改变了大脑的生理结构。我们的出身、文化、朋友、工作,我们看过的每一部电影、进行的每一次谈话,这些全在大脑中留下了痕迹。这些微小的、不可磨灭的印象累加起来,造就了我们是什么人,也限定了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的确都会留下来,即使不在气质里,至少也会留在我们大脑的褶皱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