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频繁体检未必科学

 浅字淡墨 2021-03-27

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多数人都有条件做身体健康检查,有些人每年甚至半年体检一次,这么做的理由是“早发现早治疗,趁轻好治。”而且认为这才是对自己负责。这么说、这么做都有道理,问题是那些有条件还不愿意体检的人,它们是怎么想的呢?

拿医疗体系比较发达的美国为例。美国大约有1%的适龄女性罹患乳腺癌,所以美国和很多欧洲国家,要求40岁以上的妇女进行乳腺X线扫描。如果一位女性检查结果为阳性,她去问医生确诊的概率时,医生会怎么回答呢?心理学家格尔德·吉仁泽实地调查发现,多数医生的回答是90%,因为对于已经患有乳腺癌的女性来说,她在扫描时呈阳性的概率就是90%。可想而知,这个回答对这位女性的心理打击会有多大,可问题是,真实情况下确诊的概率并非如此。

问题出在误诊率上。对于一位健康女性来说,做这种扫描呈阳性的概率有9%。也就是说,平均100个做乳腺X射线扫描的女性,会有9——10个呈阳性(标准咋定的?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走一个?)。从技术层面来看,一个人患乳腺癌的基础概率是1%,检测的敏感度是90%,还有9%的假阳性。简单说,就是每检查出来9——10个呈阳性的结果,只有一个可以确诊,所以医生给出的确诊概率应该是10%,而不是吓死人的90%,看来医生的话也不如想象中的精准。

再看一个美国的例子。就像关爱妇女一样,美国人也同样关爱男人。同样在美国和欧洲大部分国家,医生会建议40——50岁的男性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诊断,因为这种检查特别简便,只要一滴血就可以,所以很多人会做。

这么做的好处是及早发现,尽早治疗,降低死亡率,这当然是医疗检查的一般目的。坏处是这种检查也存在大量假阳性结果,就是说一个人越是频繁的去做这种检查,就越可能得出阳性结果,哪怕他并没有患癌。其结果就是面临手术治疗,这种手术可能导致失禁和阳痿这些伴随一生的严重后果。

那么患癌又没发现的后果会不会更严重呢?这个并不确定,因为从美国和欧洲的尸体解剖研究中发现,有1/31/4自然死亡的男性都有前列腺癌。其实,每个人身体中都有癌细胞,如果都去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诊断,一旦查出来(包括大量假阳性结果)就极有可能遭遇过度治疗,之后带着严重的生理损伤度过余生的几年乃至几十年,这就是现实。

所以,说那些不喜欢体检的人就是不相信科学的说法,的确有失偏颇,确实有些人是为了避免误诊或过度治疗的风险。说来说去,是否经常体检更多体现的是个人选择,和有没有科学精神关系不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