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容忽视的“心理传染病”

 浅字淡墨 2021-03-27

当年富士康的跳楼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人们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总结,比如管理不够人性化,工作压力太大,没完没了的加班导致崩溃等等。不过也有人举出反例,因为这种事儿并不只有富士康一家,就是在欧洲的各种劳动保护下,在极其人性化管理的公司里,同样发生过类似事件。像法国电信公司,就曾在10个月里相继有26名员工自杀,这可比富士康还多得多。

有一种叫做“维特效应”的心理学现象,是说大文豪歌德有本小说叫《少年维特之烦恼》,里面写了一个叫维特的少年,因为失恋而自杀的故事。结果这个小说出版之后,很多欧洲少年都在模仿维特自杀了,这就是“维特效应”。 

维特效应所导致的连环自杀,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传染病。其原理是人有简化思维的本能,在自己遇到很难解决的问题时,就倾向于模仿别人的行为,于是那些本来就不堪生活重负的人,在看到周围有人做出示范效应时,就难免会有模仿的冲动了。

其实人善于模仿的本性,在很多方面都有表现。比如,有几个科学家发现,欧洲国家历史上的生育高峰是一下子到来的,手机也是一下子流行起来的。按道理说,生孩子、买手机这种事,应该是逐渐流行,然后蔚然成风,突然一下子火起来确实很费解。科学家觉得,这可能也是因为人们在相互模仿,你生娃儿我也生,你显摆手机我也得买。

既然人这么容易相互模仿,那怎么才能防止大家相互模仿做坏事呢?

社会学家发现,虽然一个群体很容易相互模仿,但这种现象更像是一个链条式的反应,就是说如果拿掉其中重要的环节(比如领头的人),那就很容易让这个链条停止传递。

咱们在新闻里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大货车翻车了,周边的村民就把货物哄抢了一空。平时老老实实的村民怎么就突然变成强盗了呢?其实大多数人只是单纯的模仿,心理学家发现,如果最初的一两个人出来帮助维护现场的话,整个事件就可能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了。比如有时候,大街上某位市民的钱被风吹散了一地,如果起手就有人帮忙捡钱而不是抢,那么后来的人大概率会帮忙捡,最后就可能会分文不少的还回去,心理学家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开始那几位带了个好头。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发布过一个报告,说如果媒体把自杀事件报道的越详细,引发的后续自杀事件就越多,如果是名人自杀的话,效果会更加明显。所以很多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比如说,奥地利政府禁止报道地铁自杀事件后,地铁自杀率立即减少了75%;美国过去二十几年,每次有枪击事件媒体都大篇幅报道,但911发生之后,美国媒体把更多目光都转向了反恐,不再像以前那样大肆渲染枪击事件,然后校园枪击案居然很少发生了。

这个模仿效应,应用很广泛。犯罪学上有个“破窗理论”,是说社会就像一栋大楼,如果它有个窗户破了,就应该赶快修好,不然会引来更多人打破窗户,这是一样的道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