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雀台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杜牧说:如果没有东风助东吴赤壁之胜,大小乔可能要关在曹操的铜雀台了。 铜雀台为何? 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拿下邺城后,即着手营建邺宫。 宫中分外朝、内朝、后宫三部分。 外朝宫殿主要有文昌殿,是举行朝会庆典之处; 内朝主要有听政殿,是处理日常政务的处所; 后宫有鸣鹤堂、木兰坊等,是曹操休息的地方。 铜雀台,就位于外朝的西侧、铜雀苑内,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台高10丈,有屋百余间。 几年后在此又建金虎台,冰井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 曹操建台一是出于安全考虑,此处地势高,可作为军事上的暸望台。 二是出于艺术爱好,曹操在铜雀台上设置声伎鼓乐,蓄养歌伎,开展文娱生活。 曹操也经常在这临时“抽查”一众儿子的才学,铜雀台,也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 ![]() 射蛟台 五月江声千里客,夜深同到射蛟台。 ——姚鼐《夜抵枞阳》 射蛟台,一称射蛟浦。位于安徽铜陵枞阳县达观山之巅,因汉武帝刘彻在此射蛟江中而得名。 旧时,山上有一块平整巨石,上面有两块天然痕迹,酷似一双大脚印,相传这是当年汉武帝弯弓射蛟时留下的足迹。 据史书记载,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的冬天,汉武帝出驾南巡,沿江而下,抵达枞阳时,忽见江水泛滥成灾,波涛汹涌。 汉武帝登上岸边达观山,他怀疑江中有蛟龙在兴风作浪,于是捻弓搭箭,射向江中,顿时风平浪止。 汉武帝非常兴奋,即兴《盛唐枞阳之歌》记载此事。可惜此诗今已不存。 ![]() 拜将台 将军坛上冷云低,丞相祠前春日暮。 ——陆游《山南行》 拜将台位于陕西汉中。相传为汉高祖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南台上书“韩信拜将坛”碑。 韩信初在项羽军中,不被重视。后得萧何赏识,被推荐给刘邦,也没有获得与才能相符的职位。 不得志的韩信再次出走,离汉东归,行至“寒溪”(汉中马道镇)被萧何追回。 在萧何的极力举荐后,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并举行隆重的仪式。 “战神”韩信的精彩故事由此展开… ![]() 黄金台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李白《行路难 之二》 黄金台亦称招贤台,为战国时期燕昭王所筑,为燕昭王尊师郭隗(wěi)之所。 《战国策》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他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 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 后来有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即一个国家花五百两黄金买千里马的死马骨,由此聚集贤才的故事。 因为:都舍得花钱买马骨了,更何况活马呢?可见求才之心! 郭隗又说:要招揽人才,你得从招纳我郭隗开始,我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本事更大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 果然,不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人才济济了。从一个内乱外祸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