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台”

 毗陵桥上星如月 2022-05-25 发布于上海

演易台

文章图片1

演易台

演易台是周文王推演八卦的地方。位于今天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古称羑里,纣王监禁周文王姬昌于此,文王在被拘期间,根据伏羲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幺。演易台坐落于一片高处地面约丈余的土台上,南北长105米,东西宽103米。如今遗址尚存。

鹿台

文章图片2

鹿台

鹿台是商纣王所建,在朝歌皇宫之中,遗址在今在鹤壁新区钜桥镇刘寨与申寨之间,约市区南七里许,两面濒临淇水,面积100余亩。据传,妲己蛊惑商纣王,让纣王大费民力,修建高台,请神仙下凡,于是商纣王兴师动众,集各地工匠,命姜子牙监修,历时七年,聚全国财宝,修建了一座壮丽恢弘的高台。高台和宫殿勾心斗角,斗拱飞檐,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商纣王和妲己以及众多歌女整日在上面饮宴,不理朝政。后来武王伐纣,纣王在鹿台上自焚。

但是据近代历史学家考证,所谓的“鹿台”,原为“廪台”,因为“廪”和“鹿”相似,所以以讹传讹,误传成“鹿台”了。廪台原为储存物品的仓库,据史书记载,周武王克商之后“散鹿台之钱”,可见,廪台应该是库藏重要物品的地方。

三归台

文章图片3

三归台

春秋时期,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称霸诸侯,国力空前强盛。为了表彰管仲的功劳,齐桓公赏赐给管仲齐国一年的赋税。从此以后,管仲过起了极端奢华的生活,管仲在自己家中修建了一座高台,取名叫“三归台”,经常在上面宴饮宾朋。至于为什么叫“三归台”,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晏子春秋》中说,“三归”指的是齐桓公赏赐给管仲的三处住宅。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说,“三归”指的是:民人归,诸侯归,四夷归也。郭嵩焘在《释三归》中说,“三归”指“民之三有归于上矣”。意思是民众的三成收入要交公。此类的解释还有很多。我比较倾向于冯梦龙的解释。管仲好歹也是一代名相,是儒家的白金级代言人,只有“民人归,诸侯归,四夷归”的恢弘境界才能与之匹配。

丛台

文章图片4

丛台

丛台,又名“武灵丛台”,因为是赵国所建,所以也叫“赵丛台”,位于邯郸市。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国力大增,武灵王经常举行大型军队操练及阅兵,于是就在皇宫内苑修建了一系列的楼台,这些楼台有天桥相连,互相畅通,结构奇特,规模宏大、装饰美妙。因为楼台众多,所以叫“丛台”。两千多年来的武灵丛台,曾招来历代政客显贵、文人骚客登台怀古,题诗赋咏,言志抒怀。每当描写历史沧桑,燕赵兴衰的时候,人们都爱用“丛台”来借喻。比如李白有诗:歌酣易水动,鼓震丛台倾。岑参的“伤心丛台下,一带生蔓草。”司马光的“旌旗移幕府,荆棘蔓丛台。”等

黄金台

文章图片5

黄金台

黄金台亦称“招贤台”,战国时期燕昭王所筑,具体地址目前有争议,一说在河北易县东南北易水南,一说在现在北京国贸北边,地铁金台夕照站附近。当年燕昭王继位后,求贤若渴,但是始终招揽不到人才,后来一个叫郭隗的人给燕昭王讲了一个“千金市骨”的故事,大意是,有一个国王让人带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但是过了三年,那个人只带了几块马骨头回来了。那人对国王说,我听说有一匹千里马,但当我找到的时候马已经死了,于是我就把它的骨头买回来了,虽然我买回来的马骨头毫无用处,但是人们听说国君你连马骨头都愿意花千金购买,还愁没有千里马吗?果然,没几天,就有人给国君送来了千里马。郭隗接着说,如今,大王你渴望人才,为何不用重金聘请我呢,这样国人就知道,连我这种才智平庸的人,国君都愿意重金聘请,大王你还愁没有人才来吗。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意见,并在燕国境内修建了一座高台,上面摆满珍宝珠玉,用于在台上招聘人才。因此称“黄金台”或“金台”。后世的文人每当感觉自己怀才不遇,君主无识人之明的时候,都会怀念燕昭王修筑黄金台的典故。唐朝陈子昂著名的“登幽州台歌”讲的就是该台。表达了自己不被朝廷重用,感念当年燕昭王不拘一格揽人才的盛举。李白也曾说: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铜雀台

文章图片6

铜雀台

铜雀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这里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台高10丈,有屋百余间。因为曹植的一篇《登台赋》,又名《铜雀台赋》,令铜雀台名声大噪,同时也从三台中异军突起,名声和地位远远高于其他二台。

铜雀台位于三台中间,南与金虎台、北与冰井台相去各六十步。中间阁道式浮桥相连接,“施,则三台相通,废,则中央悬绝”。十六国后赵石虎时,在曹魏十丈高的基础上又增加二丈,并于其上建五层楼,高十五丈,共去地二十七丈。巍然崇举,其高若山。窗都用铜笼罩装饰,日初出时,流光照耀。又作铜雀于楼顶,高一丈五尺,舒翼若飞。

《邺中记》载:石虎时,铜雀台有殿室一百二十间,房中有女监、女妓。正殿上安御床,挂蜀锦流苏帐,四角设金龙头,街五色流苏,又安金钮屈戍屏风床。又在铜雀台挖两个井,二井之间有铁梁地道相通,叫“命子窟”,窟中存放了很多财宝和食品。 北齐天保九年(公元558年),征发工匠三十万,大修三台。整修后,铜雀台改名为金凤台。唐朝又恢复了旧名。该台驰名中外,历代名人题咏甚多,其中唐代诗人杜牧在他的《赤壁》中曾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名句。

见天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新营。建高殿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冲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川之长流兮,望众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这些华丽的词句,至今读起来,仍能感受到铜雀台的雄伟壮丽,令人激动不已。

邢台

文章图片7

邢台

3700年前,西北的井族部落沿着黄河一路东迁,来到了如今河北南部地区,他们见这里土地肥美,百泉竟流,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并以自己部落的姓氏命名这里叫“井方”。后来黄帝带领这里的人们凿井,开发井田,逐渐发展成人口众多的“邑”,后人为了纪念黄帝在这里凿井建邑,就将“井”和“邑”合起来,创造了一个新字“邢”。商朝末年,邢侯是三公之一,商纣王要求邢侯为他修建行宫,于是邢侯就在沙丘修建了一座“行台”,商纣王在这里长夜饮宴,胡作非为。邢侯劝谏纣王,纣王大怒,杀死邢侯。后来这里一直被叫做“邢州”,宋朝末年,宋徽宗结合古名“邢”和邢侯所建的“行台”之“台”字,改这里为“邢台”。

由于年代久远,当年邢侯建的那座行台已经不复存在,无据可考。

烟台

文章图片8

烟台

和前面的诸台比起来,烟台并不是因为“台”而出名,相反,这个“台”是因为这个地方才出名的。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预防倭寇,明朝在今烟台山设狼烟墩台,即“烽火台”,所以这里被称为“烟台”。1945年8月24日,八路军解放烟台,烟台成为八路军解放最早、最大的沿海港口城市。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支持和当地群众的努力,改革开放以后烟台快速发展,成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