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為什么?

 柏涂hyzvi9113s 2021-03-28
誰最中國
从2014年开始,「誰最中國」便致力于“中国文化,当代表达”的触摸和探索。 历经7年,「誰最中國」希望通过向文化发问、向时代发问、向产业发问的方式,重新寻找中国文化的高级、灵性和密码,重构“文化、美学、设计”这一理论体系。
23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图片图片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来自网络」
首圖 | 「蜗牛DQ」

假如中国各省会城市是同班同学,那么成都绝对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整整“一学年”,成都总是无心“学习”,懒洋洋往茶馆里一坐,不是打麻将就是摆龙门阵,耍累了,便往竹椅上一瘫,采采耳看看川剧。别的同学悬梁刺股,只有她每到放学时间呼啸一声,站起来拂拂衣袖吃火锅去了……

你以为成都迟早要玩儿完,但“成绩”一出来,人家总是名列前茅——前几年,成都是仅次于北上广的“第四城”;2019年,成都经济总量跃升全国第7位;2020年,成都是唯一在《世界城市名册》中获得β 评级的中国城市……

不思进取总在玩,却是妥妥一枚“学霸”,“成绩”来得似乎不费吹灰之力。成都,为什么这么优秀?难道真像易中天所说的那样,“成都是上帝最宠爱的城市”?

图片


上苍确实宠爱成都,她就位于大名鼎鼎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上。“天府之国”,意味着占尽地利,可谓“天赋异禀”,是农业社会时期,中国人对一个地方的最高赞誉。但其实,最早“天府之国”并不是指成都平原。
“天府之国”,也不是天生就是“天府之国”。

图片

随便翻开一张地图,就能看到崇山峻岭像铁桶一样,将成都围困在四川中部。战国之前,交通闭塞与洪灾频发一直都是令成都头疼的两大困扰,“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直到蜀道开通、都江堰修成,“贫困户”成都才逐渐走上发家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西汉时期,成都已经位列“五都”之一,比关中平原还要富饶,“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食无荒年”。

图片图片下图 | @FENDER喜之郎
唐代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的经济地位逐渐下降,长江流域的经济地位随之上升。成都抓住天时,一跃而起,摘得了“天府之国”的桂冠,其繁华程度超越长安、洛阳,仅次于全国最繁华的扬州,时称扬一益二”
从此,成都高歌猛进,一发不可收拾。从唐到宋,几百年间,成都一直以旺盛的精力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她是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她的手工业之胜,与扬州、广州齐名;她通过南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与南亚各国发生密切联系……

图片图 | JohnWickzw

经济的发达、手工艺的繁荣、热气腾腾的生活,引得大量文化名人进入成都。“自古文人例入蜀”,他们的到来,为成都注入了新的血液,让成都有了独特且包容的魅力

天时地利的“加持”,使得人们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相比其他地方,更愿意将身家性命交付给成都。而成都,也没有辜负这种信任,从西汉到三国,从唐代到明初,成都总能为一个个逝去的王朝保留血脉。抗战时期,无川不成军,成都与四川虽从未被正面入侵,但四川却是全国参战人数最多的省份。

图片

成都就像是一颗定心丸,只要“天府之国”无恙,历史总会迎来柳暗花明的转折。而这所有的背后,其实都离不开一个个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成都人。

图片

按说成都深处亚欧大陆,四周崇山峻岭,应该是闭塞的才对,可是地理上的闭塞,并没有将成都人变为井底之蛙,相反,这种闭塞反而激发了成都人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养成了成都人的开拓精神。

道路闭塞,成都人就修蜀道沟通外界;岷江横流,成都人就修都江堰化害为利;成都人还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办地方学校文翁石室、编著了中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


图片图片

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大概才是成都两千年来持续繁荣的根本原因。时至今日,这种精神依然在成都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08年地震之后,整个四川受灾严重,距汶川直线距离90公里的成都也不例外。对于受灾地区,中央财政进行拨款补贴,虽然有67万户房屋损毁,但成都还是没有接受补贴。

成都人不要钱,他们要了政策。天灾带来的创伤,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抚平。因着要到的政策,短短12年时间,成都城区面积增长了一倍多,近乎于再造一个成都。“地盘”变大的同时,成都的经济体量也在不断变大,一市独占全省GDP近五分之二。

图片图片

“扬一益二”的荣光,又一次被成都人从时间的封尘中拾捡起来,擦一擦,依然熠熠生辉。

放眼全球,距海洋直线距离超过一千公里的城市里,成都人口规模第一,经济规模第二。在中国GDP最大的十二个城市里,成都是仅有的两个不通航城市之一,另一座城市是北京。

图片

成都取得了这么耀眼的“成绩”,但在外地人眼中,成都人似乎永远泡在茶馆里温吞吞虚度着光阴,永远在沸腾的火锅店不紧不慢涮着火锅,永远在太古里慢悠悠逛着商场……

图片
图片

如果对成都的印象仅限于此,那说明你对成都的了解还停留在过去。作为一个“基建狂魔”,在过去的十年里,成都所创造的“成都速度”令世人刮目,无论是机场、高铁还是轨道交通,都以爆发式的速度凶猛增长

2020年年底时,成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超过500公里。全球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500公里的城市,此前只有三座,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建成500公里轨道,上海用了二十年,北京用了四十三年,广东用了二十二年,而成都,只用了十年。


图片
 | HerrryStark

就像那些成绩好的同学,会在放学后别人玩耍时不动声色提高自己一样,你以为成都人总泡在茶馆里,但其实大多数时候,他们在拼命搞基建、发展经济、建设这座叫成都的属于自己的城市。有数据显示,这两年,成都人的加班时长已经直逼北京,只是多数人选择了“看不见”而已。

成都人是喜欢安逸,但他们绝不会沉溺安逸。他们只是在呼啸向前的时代里,找到了一种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这种智慧,来自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也来自于成都人用千百年时间积累出来的生活经验——只有充分享受生活,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图片图片

两千三百多年不改名、不迁城址,“天府之国”是成都的底气;历经风雨,摧而不颓、不断新生,成都人是成都的底气。
一座城成全了一群人,一群人成就了一座城,这就是成都饱经沧桑,却总能一次又一次站在每个时代前列的原因。

编辑 | 土包包
-特别鸣谢摄影师-
蜗牛DQ 、@FENDER喜之郎、JohnWickzw、HerrryStark
-参考资料-
何一民 王毅 《成都简史》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财经 《”双面“成都,正是中国经济的缩影》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