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二十五章揭示:道一定是先天的,这是道家的根本

 心慧文化 2021-03-29
道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早在中国的上古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尧舜时代的许由、商初的伊尹、周初的姜子牙等人,都是中国上古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春秋末期的老子,是中国道家智慧思想的集大成者,老子所写的《道德经》,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道家思想的理论体系,老子也被后世的人们称为道祖,并在道教中被尊为太上老君。

老子的《道德经》,以其精深的思想、精妙的阐述、严密的逻辑、朴实的教诲、简洁的描写,从而成为了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


与老子同时代的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但不可否认的是,孔子是在中国上古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细化和发挥而创立儒家的,并从上古的道家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派新的文化思想。

直到东汉的明帝时期,佛学才开始传入中国,并逐渐与中国的儒道思想互相融合,最终共同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

作为道家文化的最基本概念,就是人们常说的道,道绝对是道家文化的核心。

对于我们后人来说,只有正确理解了道这个核心概念,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道家文化,如果连道这个概念都理解不清或者理解错了,一切也就无从谈起。

那么,在《道德经》中,老子是如何来阐述道这个核心概念的呢?

查遍了所有从古墓中出土的文献资料,包括战国郭店楚简、西汉马王堆帛书、西汉竹书,还有傅奕古本,也翻遍了《道德经》五千多字,可以清楚地看到,老子对于道这个概念,是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阐述的。


这个章节就是传世本《道德经》的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从最古老的战国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甲乙本来看,《道德经》的原文中是没有“周行而不殆”一句的,最早出现这一句的版本是西汉竹书,作“偏行而不殆”,可见这一句话的出现,是在西汉时加入到《道德经》的,应该不是《道德经》的原文。

至于《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的意思,还是比较简单的,就是说有一个东西,在宇宙天地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宇宙天地万物都是这个东西所生的,这个东西是虚无缥缈的,是独立存在而不会改变的,勉强给这个东西取个名字,就叫做道,也可以叫做大。

从《道德经》的这段阐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道是先于宇宙天地而存在的,是先天地而生的!宇宙天地万物都是这个道所生的,所以道是先天的!宇宙天地万物都只是后天的东西。

先天这个概念,非常非常重要,正如道家祖师王重阳的诗中有一句“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这首诗在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作为全真七子出场时的吟诗也出现过,先天指的是事物未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东西,平常我们在讨论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时,说这个人“先天不足”,指的也是这个意思。

正因为道是先天的,是先天的道生了宇宙天地万物,所以才说道是混成的,如果道不是混成的,而是单一的,那么道的所生之物也只能是单一的,也就不可能出现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了,《道德经》中的“有物混成”,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有些学者专家,把“混成”解释为道的状态是混然而成的,把“混成”理解为浑朴,很显然,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

正因为道是先天的,是先于宇宙天地的,而万事万物和人类都是后天的,因而在天地之内是找不到道的,所以才说道的形体是寂兮廖兮的,是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是虚无缥缈的,《道德经》中也多次讲到了道是“恍兮惚兮、窈兮冥兮”的,第二十五章说的“先天地生,寂兮廖兮”,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正因为道是先天的,是在宇宙天地之前的,是独立于天地万物之外而存在的,所以道本身的形体和道的作用,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就是“独立而不改”。

正因为道是先天的,宇宙天地万物都是道所生的,所以道对天地万物的作用是生生不息的,这就是《道德经》其他章句中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所以,道“可以为天下母”。

综上所述,因为道是先天的,才可以为天下母,才可以生成宇宙天地及万事万物,如果道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是在宇宙天地产生之后才有的,怎么还可能成为天下之母呢?

因为道是先天的,所以才连个名字都没有,只能勉强取个名字叫做道,这就是“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因为先天的道能生万物,所以道是最大的,因此还可以按照道的特性,再给道取个名字叫做大,这就是“强为之名曰大”。

从《道德经》中可以看出,老子反复阐述的,就是道早于宇宙天地而存在,是道生了天地万物,这个思想即是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是道家文化的理论基础。

所以,凡是客观规律、自然法则、科学定律,包括天地运行的规律等等,都不是道,而只是道的产物,天地本身都是道的产物,何况天地运行的规律!

非常遗憾的是,现在还有不少读者网友,在评论区里这样发言:“我的理解,道指的是规律。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大自然在规律的作用下,自我繁衍”、“其本质是大自然的根本运行规律,仙是天人合一的具体呈现。”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强调道是先天的呢?把道理解为规律法则,为什么不可以呢?

如果把道理解为规律法则,那我们的心灵就会被限制在规律法则之内,如果我们的心灵,不能跳出宇宙天地的限制,不能冲破时间空间的束缚,那我们的心灵就不可能达到道一样的虚无空灵,也就不能够无中生有地产生智慧了。


用道家的话来说,如果自己的思想始终在天地之内,那就始终要受天地规律的束缚,也就不可能达到道家“朝游北海,暮宿苍梧”的逍遥自在,当然也就不可能达到姑射山神女这样的境界,只能永远是一个凡夫俗子。

在所有的道家内丹术中,无一不强调先天一炁,无一不强调内丹的根本必须是先天之炁的发动,如果自己的内心都达不到先天的境界,怎么可能得到先天一炁的发动呢?

在另一部道家经典《阴符经》中,讲到道家可以达到“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如果自己的心灵还在宇宙之内,怎么可能“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呢?很显然,只有让心灵跑到宇宙之外,达到心包宇宙,才能回过头来掌控宇宙,对不对?而宇宙之外,不就是先天的道吗?

甚至在《封神演义》、《西游记》这样的神话小说中,若要形容一件厉害的兵器法宝,就会说成是“先天之物”,或者说是“来自先天”。

如果还要在佛学的修行中达到禅定的境界,那更加要理解道是先天的,因为四禅八定的境界,没有一个不是超越了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天地的。

因此,对于道的理解,绝对不能离开“先天地生”这一根本核心。


综上所述,对于道的领悟,绝对不能只停留在天地万物的表面,还要从天地万物的来源上,追溯到天地万物的未生之前,从而领悟到在宇宙天地的前面,还有一个先天的道。

对于道的体会,还要从万事万物所表现出来的变化中,体会到隐藏在万事万物背后的,是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正是这股来自于道的生力,才推动了万事万物的种种变化发展,如果能够体会到这股生力的作用,就可以获得无中生有的智慧,从而让自己做到“无为而无不为”。

对于道的修炼,更要让自己的心灵,清空一切后天的思想观念,从而让心灵达到虚无空灵,这样才能进入先天的境界,才能得到先天一炁的发动,至于先天一炁的重要性,那就不必说了吧。

所以说,要学习道家文化,就必须要认识到道是先天的!


智慧到底是如何得到的?请务必要看《道德经》第十五章

翻遍《老子》,只有一句话写出了《道德经》对每个人的用处

如何才能领悟老子的道并获得智慧,这四个误解必须纠正过来

老子的“道法自然”有什么不一般的含义,再看《道德经》二十五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