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谁识背水战(足本)

 九段道场 2021-03-29

千古谁识背水战(足本)

  菜九段供稿

  千古谁识背水战(足本)细目

  1.短命的汉赵结盟
  2.汉赵战争是由赵发起的
  3.汉对赵的战争应该是刘邦在主导
  4.击赵前的韩信动向
  5.张耳与韩信的会合
  6.先来查看有无李左车
  7.勘察史料地理见背水战之荒谬
  8.背水一战过程之荒谬
  9.陈馀、赵王歇,都没有死在背水一战
  10.韩信攻赵的实际路线
  11.韩信战赵的真实功绩考
  12.是谁编造了背水一战神话
  背水战,就是背水一战,是韩信灭赵的传奇经典之战,说是尽人皆知也毫不为过。如今菜九对这种家喻户晓之战役,也要千古谁识,看来菜九想以一己之力推翻两千多年的共识与定论,这是又要闯纰漏了,也太胆大妄为了嘛。韩信的背水一战是汉灭赵的唯一一役,已成为牢不可破的历史共识。换言之,现在接受的汉赵战争记录模式就是韩信一战而定,这有《资治通鉴》等正史的记录为证。菜九起先也是这样接受、这样认为的。不过,菜九做《秦楚纲鉴》时发现,韩信于此战后有很长时间的空白期,显得在赵无所事事,感觉非常不解,隐约觉着这里面肯定有不为人知的什么猫腻。因为一个旷世奇才,一个战争之神,怎么可以在刘项两边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闲出鸟来。后来的研究发现,原来击赵者不仅有韩信,还应该加上陈豨。再后来,发现靳歙、刘邦也参加了对赵作战。这些韩信以外的汉击赵军事行动,两千多年来,基本上是被漠视的。如果对韩信以外的战赵汉力量作通盘考虑的话,韩信一战而定赵的历史结论,肯定要被彻底颠覆,背水一战的战果、乃至此战是不是发生过,估计也将受到严重质疑了。换一个说法是不是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按韩信事迹的记录模式,是汉对赵进行了侵略战争,但历史的实际发生情况却是赵对汉的侵略在先,然后才会有汉对赵的反侵略,并且通过反侵略将赵给灭了。而这一点并非不重要。但奇怪的是,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似乎没有人关心这样的战争性质。估计人们被韩信神奇的胜利弄得神魂颠倒,都忘记还有两国是怎么打起来或者为什么要打的原因了。如果正视汉赵战争的前因后果,韩信战赵事迹即为前提已虚,后面的事情立不住脚,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因为有怀疑,所以下了一番考据功夫,结果发现,韩信史迹中的假史远不止这一端。韩信的的历史记录可谓真人假史,但每揭穿一个假史,都必须回到整个楚汉战争的过程中去追寻其假何在。菜九此前对韩信的一系列研究已基本上否定了背水一战的真实性,但此战作为韩信神迹的奠基之战,仅靠否定其发生的前提尚且不够,欲否定其真实发生过,还是要综合菜九此前的功课,专门写一篇文字,来揭示背水一战的真伪。结果会不会让人大吃一惊啊——这岂止是鸡蛋里能挑出骨头来,甚至骨头里能挑出鸡蛋来。
  欲知鸡蛋是如何从骨头里挑出来的,还得追溯汉赵关系上来。因为汉赵战争实际上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赵对汉的侵略战争,一是汉对赵的反侵略终至灭赵。
  1.短命的汉赵结盟
  韩信战赵前的汉赵关系真是一言难尽。简单来说,两国原本是盟友,后来成为敌人,这成为敌人又是由赵对汉的侵略造成的。两国结盟的时间非常短暂,可能连两个月都不到。之所以联盟非常短暂,菜九以为,是各怀鬼胎的结果。汉赵结盟的时间大约在汉二年三月,两国的情况是这样的。
  反秦时期刘邦率部先入关中灭秦,按楚怀王的决战号令,他应该享有王关中的权利。但项羽不甘心灭秦这个反秦最大战利品落入刘邦手中,便准备以武力消灭刘邦。刘邦见势力不敌,便提出王巴蜀而为项羽接受。待项羽返回彭城后,刘邦反出汉中,消灭三秦王,占有关中,并出关伐楚,攻灭了河南、殷、韩国。当时打出的旗号就是讨伐项羽分封不公,以此为前提拉拢赵加盟。这是汉与赵结盟的共同点。
  赵在分封时被项羽分为常山与代二国,张耳为常山王,原赵王歇为代王,而陈馀只分得三县,所以大为不满。史称陈馀对项羽的分封政策不满,勾结同样不满的田荣,借齐兵驱逐张耳。考虑到齐的一贯孤立倾向及兵员运动的技术难度,估计田荣对陈馀的支持,是声援的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最终,陈馀逐走张耳,扶持赵歇成为赵王;赵王歇又任命陈馀为代王。赵、代二国,虽名义上为二国,实际上为一体,与项羽分封时的赵、代不是一回事。之所以陈馀很快就完成了驱逐张耳一统赵、代大业,估计是张耳统领的常山武装多为陈馀旧部,陈馀与张耳对决,那些旧交可能选择站到陈馀这一边。所以陈馀一统代、赵,没有费太多周折。实际情况究竟如何,不详。
  可以看出,结盟时的汉与赵均非项羽分封的格局。汉担心项羽会因此而兴师问罪,所以先发制人出关伐楚,也正因为这样,汉才要拉赵入伙以便抱团取暖。而陈馀主导的赵与代也有与汉同样的担心,所以当汉提出结盟意愿,赵在汉满足了附加条件后加盟。与汉相比,赵、代实力要小得多,当此之际,结盟是对赵有利的。但赵对汉不信任,原因是此前的常山王张耳与刘邦有师生之谊,张耳被陈馀逐出后,投靠了刘邦。张耳与陈馀原本交好,估计陈馀也很了解张耳与刘邦的深层次关系。本来刘邦有帮老师收复旧赵的心愿及义务,但当时的局面是以反楚为首务,其余均退居次要地位,而反楚又要有赵加盟才好。所以刘邦一开始并没有着手帮张耳收复常山,而是拉陈馀之赵入伙。陈馀提出必杀张耳方可,大概陈馀想解决掉张耳,消除自己在赵、代的统治地位的隐患。此时的汉赵关系非常微妙,既有潜在的敌对成分(结盟前),也有相互借力的当前实际需要(寻求结盟与结盟后)。刘邦找了个死囚冒充张耳,赚得赵与汉结盟。《秦楚之际月表》没有记陈馀与汉结盟的痕迹,但记其逐走张耳的时间是汉二年十月;《高祖本纪》记张耳失国见汉王的时间是汉二年元月,刘邦应该是在这个时间才知道赵地之变故。本纪又记,此年三月,汉王至洛阳,召集各路诸侯建立反楚联盟,并记了魏豹加盟之事。估计陈馀是在这个时间与汉结盟的。而要求汉杀张耳的事,应该发生在张耳归汉到三月之间,可以具体到汉王至洛阳前后,即汉二年二三月。所以汉赵联盟非常不稳定,双方都抱着相互利用的目的结盟,无论反楚成功或反楚失败,联盟的解体也是可以预期的,只是解体的形式过于匪夷所思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