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史记》正义补 中华书局标点二十四史,以前四史为最好,而前四史又以《史记》为最好(以下简称中华本)。中华本称其《史记》用金陵局本作为底本,分段标点。而日人龙川资言作《史记会注考证》亦以金陵本为底本(以下简称《考证》本)。经将《考证》本与中华本合参,发现两者差异处不少,仅《正义》一项,就有不少《考证》本有,而中华本无的情况。据《考证》本自称,其《正义》,又以僧幻云所录补。中华本后出,本当吸收《考证》本之长,但没有这样做。笔者以为是中华本的一大缺陷。现仅就中华标点本本纪中存在的《正义》遗漏列举如下。 1、三七二页 至即绝河津。 当补:正义绝,断也。河津,即蒲州蒲津关也。蒲津桥即此。豹从同州由桥至河东,即断之而叛汉也。 2、三七三页 因杀魏豹。 注[一]后当补:正义《史记》项羽及高祖纪,《汉书》及《史记月表》皆言三年杀魏豹,而《月表》又言周苛魏豹死,在四年夏四月,表误。 3、三七三页 使韩信等辑河北。 当补:正义辑,与集同,谓和合也。 4、三七八页 注[三]后当补:正义《汉书》云:汉亦遣人诱楚大司马周殷。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迎黥布。 5、三八二页 尊太公为太上皇。 注[二]后当补:正义崔浩曰:拥,抱也。篲,长帚,卒寺之所执也。按拥篲,曲腰持帚。 6、三八四页 曼丘臣、王黄立故赵将赵利为王以反。 当补:正义《汉书》云:韩王信之将曼丘臣、王黄,共立故赵后赵利为王。按故赵,六国时赵也。 7、三八七页 楚王、梁王皆来送葬。 注[一]后当补:正义《括地志》云:汉太上皇陵,在雍州栎阳县北二十五里。《汉书》云:高帝十年,太上皇崩。葬万年县也。 8、三九一页 具言绾有反端矣。 当补:正义《方言》云,端,绪也。 9、三九三页 皆令为吹乐。 当补:正义上尺瑞反,下音丘。以前但有歌儿,今加吹乐。 10、三九四页 注[三]后当补:正义先代反。又音四。僿犹细碎也。言周末世,文细碎鄙薄恶,小人之甚。 11、三九四页 得天统矣。 当补:正义夏之政忠,忠之敝,其末世败坏多威仪,若事鬼神。周人承殷为文,其末细碎薄陋文法,无有悃诚。秦人承周不改敝,反成酷法严刑,故汉人承秦苛法,约法三章。反其忠政,使民不倦,得天统矣。故太史公引礼文为此赞者,美高祖能变易秦敝,使百姓安宁。 (以上《高祖本纪》) 12、三九七页 注[二]后当补:正义酖亦名运日,又食野葛,昼酒中饮,立死。 13、三九八页 注[三]当补:正义公主此时为宣平侯夫人。正以公主先是赵王敖后,其为鲁王,故公主得为太后。 14、四0二页 太子立为帝。 当补:正义此述前事也。 15、四0八页 注[一]后当补:正义与,音预。又作豫。《尔雅》犹如鹿旨(周骋按,此字字库无),善登木。《说文》云,犹多疑,师古云,犹兽名也性多疑虑,常居山中,忽闻有声,则恐有人且来害之,每豫上木。久之无人,然后敢下,须臾又上。如此非一,故不果决者称犹豫。一曰,陇西俗谓犬子为犹,犬子随人行,每豫在前,待人不得,还来迎候,故曰犹豫。又曰,犹豫二兽,普与狐疑或有疑事,故曰犹豫。顾野王曰,猿类。 16、四0九页 平阳侯窋行御史大夫事。 当补:正义窋,竹律反。曹参子也。 17、四0九页 军中皆左袒为刘氏。 当补:正义繵,音但,与袒同。 18、四一一页 即长用事。 当补:正义长,丁丈反。言少帝年少,即长用事,诛害吾辈,群属无种类。 (以上《吕太后本纪》) 19、四一二页 注[一]后当补:正义又白北反,又李附反。徐广曰,音仆。 20、四一四页 注[一]后当补:正义啑血,上音歃。《汉书》作喋。《广雅》云,喋,履之也。颜师古云,字当作喋。喋,谓履涉之耳。 21、四一五页 太尉乃跪上天子玺符。 当补:正义上,时掌反。 22、四一六页 注[五][六]后当补:正义颉,纪八反。顷,奇倾反。 周骋按,此为注释《集解》内容。 23、四一七页 注[四]本有:正义横,胡孟反。 周骋按,不详此所注为何。 24、四二七页 诏狱逮徙系长安。 当补:正义逮徙,上音代,谓追捕徙禁长安诏狱。 25、四二九页 注[一]后当补:正义塞,先代反。《括地志》云,朝那故城在原州百泉县西七十里,汉朝那县是也。即萧关。今名陇山关。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入朝那县之地。缾,白刑反。《地理志》云,缾,属琅邪郡。 26四二九页 注[三]后当补:正义赤,音赫。 27、四三0页 注[一]后当补:正义见,音胡练反。韦昭云,听聪知正,则共龙见。文帝尊孝弟力田,又除祕祝肉刑。故黄龙为之见。成纪,在秦州县,本汉县。至今在州北二里。 28、四三0页 岁以有年。 当补:正义言丰年也。 29、四三0页 注[三]后当补:正义《汉书郊祀志》云,汉五帝庙同宇,帝一殿,阳面。五帝各如其帝色。《括地志》云,在渭城。 30、四三0页 令天下大酺。 当补:正义古者祭酺,聚钱饮酒。故后世听民聚饮,皆谓之酺。《汉书》每有嘉庆,全民大酺,是其事也。彼注云,因祭酺而其长幼全酬。郑注,所谓祭酺,合醵也。酺,音蒲。 31、四三二页(一) 注[二]后当补:正义上古侯反,下之具反。《括地志》曰,句注山,一名西陲山,在代州雁门县西北三十里。句,《汉书音义》,章句之句。 32、四三二页(一) 注[六]后当补:正义横,音光。秦舆乐宫北门,对横桥,今渭桥。 33、四三二页(二) 注(二)后当补:正义胡公名广,后汉太尉。《百官箴》者,广所著书名。应劭著《官仪》次比。 34、四三三页 注[二]后当补:正义绨,厚缯也。 35、四三五页 注[八]后当补:正义颜师古云,此丧制者。文帝自率己意,创而为之。非有取于《周礼》也。何为以日易月乎?三代之丧,其实二十七月,岂有三十六月之文。禫又无七月也。应氏既失之地前,而近代学者因循谬说,未之思也。按文帝权制百官而已,轻重之服,不当并言三十六日。 36、四三五页 注[九]后当补:正义《括地志》云:霸陵,汉文帝陵,在雍州万年县东二十里。霸陵故芷阳也。《汉晋春秋》云,愍帝建兴三年,秦人发霸杜二陵,珠玉彩帛以千万计。帝问索琳曰:“汉陵中物,何乃多耶?”对曰:“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客,一充山陵。武帝享年既久,比崩,茂陵不复容物。赤眉贼不能减半。今犹有朽帛委积。珠玉未尽。此二陵是俭者也。” 37、四三五页 注[十三]后当补:正义(郎中令)张武也。 (以上《孝文本纪》) 38、四四0页 注[一]后当补:正义《萧何传》云,以武阳县二千户封何孙嘉为列侯。《汉书》及《史记》《功臣表》皆云,孝景二年,封系为列侯,恐有二名也。 39、四四0页 注[六]后当补:正义《汉书百官表》云,内史周官,秦因之。掌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右内史更名京兆;左内史更左冯翊,主爵中尉更名右扶风。是为三辅。《地理志》云,祋祤故城,在雍州同官县界。 40、四四三页 注[三]正义后当补:《括地志》,兰池陵,即秦之兰池也。在雍州咸阳县界。《三秦记》云,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长池。筑为蓬莱山,刻石为鲸,长二百丈。刘伯庄云,此时兰池毁溢,故堰填。 41、四四四页 绳侯。 当补:正义绳侯未详。 42、四四六页 分四侯。 当补:正义四侯未详。 43、四四八页 注[三]后当补:正义舂,成龙切。马碾硙之类也。先时用马,今止之。 44、四四八页 禁天下食不造岁。 当补:正义造,至也。禁天下费米谷。恐食不造岁。 45、四五二页 注[四]后当补:正义《括地志》云,汉明堂,在雍州长安县西北七里,长安故城南门外也。《关中记》云,明堂,在长安城南门外杜门之西。 46、四五四页 注[一]后当补:正义《周礼注》曰,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以为灶神。 47、四五四页 注[四]后当补:正义《功臣表》曰,深泽侯头子修,景帝七年,有罪绝。至中九年,头子夷胡复封。至元朔五年,因除。 48、四五五页(一) 注[二]后当补:正义剂,在西切,皆也。言同诸药化丹沙皆为黄金。 49四五五页 而海上迂怪之方士多相效。 当补:正义迂,犹远也。言怪异处燕齐之方士,多于相效。更言神事。谓谬忌少翁栾大之属。 50、四五六页 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 当补:正义解,纪买反。又纪卖反。祭神曰解,言黄帝欲绝其类枭破镜,故使祭百物之祠。后世每春秋祠黄帝,用一枭及一破镜,以解黄帝绝恶之类。故言解祠黄帝。 51、四六一页 注[一]后当补:正义按二家之说皆非也。如淳曰:《汉仪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瓒曰,《百官表》,无书太史公。茂陵中书,司马谈以太史丞为太史公。《自叙传》云,生谈,为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又云,太史公既治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又云,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又云,余述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凡百三十篇。考此四科,明司马迁父子为太史公。太史公乃司马迁自题。 52、四六八页 注[四]后当补:正义《汉书效祀志》及《封禅书》,作申公,疑功错误。 53、四七0页 立泰畤坛以明应。 当补:正义下于证反。师古云,明著神光,及黄云之祥应也。 周骋按,下,或为“应”之讹。 54、四七一页(二) 注[三]后当补:正义晋灼曰,牡荆切间不相当者,月晕刻之为券,以畏病者,万毕术云,以南山牡荆指,病自愈也。颜师古曰,言以畏病,牡荆为幡竿,而画幡为日月龙及星也。 55、四七四页(一) 注[四]后当补:正义按说同耳。张言人皇九首,如今人呼牛九头,以上古质,故言九首也。 56、四八五(二) 注[二]后当补:正义谓后土兼上五凡六祠也。后土在汾阳,非宽舒领祠,故别言凡六祠。 (以上《孝景本纪》) 另外《秦始皇本纪》 二十五年,天下大甫 中华本有正义。误,当为集解。 二十八年,南登琅邪。 中华本有集解。误,当为正义。 刊载于 古典文献学术论丛(第3辑) 原价:58.00元 作者:王政,周有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