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自主,教师先行

 木香草堂 2021-03-30

陈涛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成为这一时代语文教学的风潮。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便能袖手旁观?偶然的机会,听到了几位教师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指导的课堂教学。在钦佩之余不由产生更多的疑问,自主学习仅仅是学生的事吗?自主学习的背后教师往往缺乏一种独立自主的教学思想,盲从的风潮从一开始便主导了整个课堂,缺乏个性的张扬,自主学习又从何谈起。

学生自主,教师先行

教例一:《送东阳马生序》

文中有“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一句,学生指出此句难以理解。课文明确注释:[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教师教学用书》中注释:住在客舍,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面对学生的疑难,教师不假思索,借用《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注释搪塞过去,尽管初中文言文不必深究字词用法,可是细细品味,便能发现其中无法理解的重大失误:首先,《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注释将“鲜肥”字理解成为新鲜肥美,这是有违作者原意及字词本意的理解。其次,细品此句,全句主语为“我”,而“主人日再食”此句又是写“主人”,更是背离了作者的真意。细品此句,便可以发现编者引用时出现了明显错误,此句当为“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查《古文观止》等书籍更能证明教材的错误。全句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寄住在旅店主人那里,每天只能吃两顿,没有鱼肉这些美味可以享受。

当教学中出现了如此明显的失误时,我们的教师选择了相信书本,却没有正视其中的错误。自主学习下,学生的学习是自主了,可教师是否在自主学习呢?孟子曾指出:“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教师而言,更应是跳出书本,用自己的理解来回答学生的质疑。而这种解惑,正是基于教师的自主学习基础之上的。没有教师对于教材的深刻理解,又怎么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无穷收获?没有教师对教材的深刻分析,又怎么能让学生在解惑时得到最有力的解答?学生的自主学习,应源于教师的自主学习,也唯有教师的自主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其实,语文教村中的错误并非只有这一处,周密《观潮》中有“四马塞途”一句,笔者曾多次听到教师将其理解为“四匹马堵塞了道路”,很显然这样的解释很难让人信服。重查原文可以看到这里应是:“车马塞途”。以讹传讹的教育方式只可能让教者更迷惘听者更糊涂,当打着自主学习的幌子让这些疑问一带而过时,只可能是对自主学习的一种极大的伤害。自主学习必须要教师自主学习教材,也只有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才有可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实效。

教例二:《老王》

学生自主分析“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句,并理解全文。教师评点:“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从这里可以看到,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来表现自己的遗憾与惋惜,以及对老王的怀念。”很显然,教者在运用自主学习教学法时,最终还是回归到教师总括的旧路上来,更为可怕的是,教师在对课文的理解上有着明显的偏颇,完全背离了原文所表达的思想。杨绛的文风朴实静穆而蕴含深意,细品《老王》的写作背景就可以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深意:在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下,造成老王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以及像老王这样的朴实劳动者在“我们”落魄之时所表现的人性光辉。结合这两点来理解全文理解原句,更能达到一种深刻的反思效果,而作者是非常隐晦含蓄地表达了这种思想。同样主题的课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频繁出现:《紫藤萝瀑布》、《华南虎》、《星星变奏曲》、《地下森林断想》等都表达了一个时代的呼唤。而缺乏对这一时代作品的理解,使得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产生一定的误区。也许对于教学而言,我们无需深刻品评作品深刻的内涵,但对于教师而言,唯有高屋建瓴的教学思想,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更为深刻的追思。

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回避教师的参与,但教师的参与并不能是一种低层次的参与,而应将学生的理解带入到更高更深的境界,而要达到如此之境,显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教师想在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理解,更需要对教材的自主学习。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背后的思想更为丰富。当我们在阅读教材本身时,也应思考教材背后那让我们感动的内涵,也唯有如此,才能够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思想。语文教学讲究文道统一,这种统一更应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上得来,也唯有教师理解深刻,才能让学生感悟深刻。自主学习绝不是表面的学习,当我们把自主学习定位于简单学习时,也就背离了自主学习的深刻内涵。丰美的教材让学生感受到的也许只是语文的美不胜收,但让教师感受的便是深刻的思想和沉重的责任。从这个意义让说,教师对教材的自主学习便显得更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教例三:一组让人深思的短镜头

1. 《观潮》一文有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学生自主讨论质疑:为什么是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教师顾左右而言他,学生始终紧抓问题,教师难以为继。

2. 《两小儿辩日》。学生分组讨论理解了两小儿辩论的孰是孰非,忽提出如此问题:孔子是中国的大思想家,两个小孩的问题难住了他,中国的古人们都没有想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吗?教师愕然难以回答。

3. 《生物入侵者》。学生自主讨论理解了这一课文所反映的深刻环境主题,忽然质疑:本文都是写美国的生物入侵危害,难道中国就没有吗?我们本地又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呢?教师只能让学生下课后自主调查。

很显然,这些问题都不曾出现在教师的备课中,出乎意料的提问打破了深寂的课堂,也击碎了教师的形象。当我们在指责学生的问题时,是否还应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自主学习让学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学习动力,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我们的教师是否对此做出了应有的对策?语文教师往往以渊博的学识、精深的谈吐赢得学生的赞赏,一味的回避只可能让学生渐行渐远,而这一切,教师又是否真正理解?自主学习,不仅仅是对教材教法的理解,更应是对学生的深刻理解,教师在自主学习中不能忽略学生的感受。尽管我们只在学生提出如此艰深的问题时才考虑到我们教学的对象,但这已经提醒我们应对学生整体地认识与了解。当我们在教学中用过深过难的问题诘难学生时,当我们在低估学生的理解能力时,都表明我们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基于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的指导又从何谈起?教师在改革自己的教法时,还得时刻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唯有知识储备的精深,才有可能从容应对学生的活跃与灵动,才能让语文教学展现出一片前所未有的精彩。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更应先行,当我们的教学中出现如此多的硬伤时,教师真的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的自主学习绝不是盲目跟随,更不是毫无目标,在展示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时,教师还应该自主探究教材,自主研习作品,自主研究学生,唯有如此,自主学习才不至于流于形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