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根:隔日禁食也挽救不了腹部脂肪?

 陈根谈科技 2021-03-30

/陈根

间歇性禁食(IF是一种认可度颇高的针对代谢疾病的饮食干预措施,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是一种禁食与正常饮食交替、短期内连续禁食或者限制饮热量的饮食方式。

已有多项研究表明间歇性禁食降低了心血管风险,改善了整体健康和心功能参数(比如血压、心率和能量消耗)。在各种形式的间歇性禁食(IF)中,隔日禁食(ADF)被定义为严格的36小时不摄入热量,然后是12小时无限制饮食。

  

同样发表在Cell Metabolism 上的一篇文章探讨了ADF对非超重健康成年人心血管参数的影响,如心率、血压、胆固醇水平、CVD风险、身体成分、代谢物,从而评估这种干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ADF改善了心血管指标,降低了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动脉和脉搏压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并且最终可能延缓衰老发生

但现在,一项发表在《细胞报告》杂志上的研究却意料之外地发现,对于腹部脂肪来说,隔日禁食会抑制脂解作用,并促进脂肪合成而这被认为是机体在主动对抗能量存储的流失

具体来看,研究人员8周大的小鼠进行了2周的隔日禁食,对比随意吃(AL)小鼠,它们的总食物摄入略有减少,差别不明显,体重也没有显著变化。

在禁食/随意喂食16小时之后,研究者从小鼠身上取得了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和棕色脂肪,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对125000个肽段数据进行筛选,最终分析鉴定得8500多种蛋白。

其中,较多的内脏脂肪与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高发病率成正相关。相比之下,皮下脂肪反而与代谢疾病风险低有关。棕色脂肪则是一种能够燃脂健康脂肪。

结果显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对隔日禁食的反应比较类似,两者变化幅度不同;而棕色脂肪对隔日禁食的反应比较小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中上调最明显的500种蛋白里,约50%与线粒体功能有关,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中线粒体蛋白丰度翻倍,而棕色脂肪中则减半。

并且,内脏脂肪中白色脂肪主要儿茶酚胺受体β3-肾上腺素受体(ADRB3)水平降至1/4,皮下脂肪中该受体也有减少,但幅度小得多。儿茶酚胺途径是禁食下脂解释放游离脂肪酸的关键。这意味着隔日禁食使得白色脂肪开始抵抗脂解

也就是说,在隔日禁食的条件下,内脏脂肪一边暗中提高脂肪合成,一边消极对抗脂肪分解。显然,腹部脂肪,易增难减,而BMI不太高的人群中,腹部脂肪增加更是独立的危险因素。除了隔日禁食外,探索针对腹部脂肪更加可行的减肥策略,将成为研究的下一目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