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一学生的学习内容

 渐新堂 2021-03-30

高一学生的学习内容

渐新堂

       高一学生的学习内容有多少,贴出之后,引来了一些议论:真的有这么多吗,的确太多了。

       其实,这与过去几十年来的高一学生的学习内容相比,大概也没有多多少。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太多,负担太重,尤其是学生家长。

       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接受高中教育的人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49年前,内陆省份,不少地方读初中只能够到县城,读高中只能够到省城。那时候,读书是极少数人的事情,需要家境优渥,基因超好。1955年在将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准备向科学文化大举进军,勒紧裤腰带办大学,拟招收8万名大学生时,才发现:当年全国高中毕业的学生总数仅仅为5万。只好在转业军人里的粗有笔墨的文化人中去招,要求带薪学习,以调干生身份进入高校。而今天,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是上1000万,增长了200倍。高等教育也于前年开始进入了普及化阶段,去年招收的高校新生多达845万。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普及,受教育的学习任务自然也将随之发生重大的调整。1990年初期,曾经参加过一次教科文组织的义务教育最低学习量的社会调查,给犁田的农民一人10元钱回答一些提问。

       2007年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出具的《2006年中国人语言生活年度报告书》中就曾经披露出一个数据,外国人能认识978个汉字,就可以正常阅读一般的中文报刊杂志。

       而我们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仍然在坚持1950年代的扫盲标准,坚持小学3500个汉字初中4500个汉字,虽然实际上高中毕业学生大多数认读书写的量远远低于此限,能够写出1000字的都实属凤毛麟角。

       在文化越来越普及,工作越来越自动化,甚至智能化的今天,对于一般的学生对于普通的公民,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学习到什么程度水平,的确是值得客观调研深入讨论的,尤其是人脑可移植入芯片开始尝试试验之后。

       德国从相当于我国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分流为商贸、种植、工科与综合等四类中学,这并没有影响德国的科学发展与文明进步。而我们国家却死死抱住全人教育精英教育的固有观念不放,强调形式上的全面发展数量上的多多益善,只看到一些专家学者的所谓为顶层为科研为精英所做的课程设计,只体现着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全,却完全不管不顾脚下的大地,与实实在在发生着的巨大变化。

       误以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再差也会有比较好的结果。只要一旦有精英出现,绝大多数陪读似乎也是值得的,一人得病,全国吃药的思维惯性顽强地体现在这里。

        面对上千万人参与的有天花板限制的高考试题,这点点学习内容,对那些垄断了优质生源的顶尖学校根本不是问题,甚至还远远不够学习不够展现;还可以完全不按照教材进行教学,随心所欲地另搞出几套选修教材校本教材,都不会减损一丝丝精英学生高度集中彻底垄断了的学校高考后的赫赫战功。

       但是,同样的同一课程设置以及统一编印的教材,对普通中学的普通学生,则苦不堪言。没有办法接受高密度高强度的内容学习,最后只有迷迷糊糊昏昏沉沉地被拖着走,靠撞大运蒙选项来渡过难关应对考试。

       要知道,至今不敢认真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际的学习基础学习结果的监测公示,到底在全员监测中最低学习任务学习量里,有多少人到小学结束甚至到初中毕业时还连九九表都不能够背得出来,连汉字的书写方正都难以做到?

       我们太长时间里早已经陶醉在极少数尖子学生精英学生在气势恢宏的霓虹灯大屏幕下的堪比春晚的精湛表演,谁还在乎那些普罗大众芸芸众生的子弟,我们将长期共处的共和国的普通公民们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