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乡村

 昵称tdI63pFx 2021-03-30

花露寄语:

当钟声响彻夜空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2018年。值些佳节之际,花露文学社向所有的热爱文学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愿大家在2018年里,心想事成,工作顺利,阖家欢乐!  

岁月无痕,流光难驻。用笔印证心灵的虹影,用心感悟时代的呼声,让无痕的岁月缀满珍珠,让难驻的流光激情滚滚——这便是花露的情,这便是花露的志。不管未来有多遥远,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 不管相逢在什么时候,花露永远是你的朋友。 

走进乡村

七月的太阳红得恰似胭脂染过,天空蔚蓝如海,白云如棉絮如海藻轻轻随风荡漾,空气里飘着清凉的微风,树叶如蝴蝶飞舞,远处的山坡披着绿色的盛装,像穿着长裙的姑娘展示着曼妙的身材,一切显得那么美好而有希望。好惬意好诗意的夏天啊!

在这如歌的盛夏,我打起背包戴上草帽去远行,因为我实在不想待在家里辜负了这大方而浪漫的季节。夏天曾留给我许多渴望和梦想,我非常羡慕小时候见过的捏泥人的走村穿乡的师傅,他不知来自那里,操着外地口音,用灵巧的手三下两下就捏出一只尾巴翘在天上的鸟儿,周围站着一群好奇的小伙伴,连大人们都好奇地看着,那时候我就想,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去过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走到哪儿都受孩子们欢迎;我也很羡慕每到这个季节就来卖蚂蚱的甘谷人,他们用大背篓装满了佛香蚂蚱,把夏天的歌声带进了每个村落,每个巷道,每个儿童的耳鼓里。孩子们用缠了棉花的竹棍轻轻去拨叫得最嘹亮的蚂蚱,脸上洋溢着天真和幸福的笑容;同样,我也忘不了那些载着老人来赶集的大轱辘车,卖簸箕,连枷,草帽,筛子和镰刀的外地贩子,他们给乡村带来了收割的工具,也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走在路上,我才意识到根本不需要带水,因为河谷和山窝里到处都是清澈的溪水,清凉得咽人,喝下去真个感觉到是凉到心底里去了。山路的两边,是陡峭的山坡,开满了星星点点的山花,有枇杷,有山丹,也有野棉花。河谷里的麦子泛着绿黄的底色正在成熟,麦梢尖上的蛐蛐儿起劲地叫着,还有蝗虫快速地在草丛间跳跃,因为它的翅膀底下有丝绸一样的薄翼,我们叫它“扯红布”,当然也有壁虎和七寸蛇出没,他们是怕人的,但是人也很怕他们。你里一片如海的昆虫之声,仿佛有一个看不见的指挥家在指挥这一盛大的夏日歌会。

我走了一村又一村,每个村都有繁茂的树木掩映着红瓦房青瓦房,村前最光滑的墙壁上书写着大幅的标语,有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有宣传旅游景点的,也有本村的村委会告示。树林子里有乘凉的老者在打牌,扎着短辫子的姑娘在飞跑着捉打打蛾儿(蝴蝶),牛在草滩子里自由地向天摆头,大概是在躲避门赞(一种比苍蝇大的昆虫,专门盯咬牲口)吧!

村子里当然最值得一提的还是那些孩子,从老年人长长的胡须下可以了解到村里的历史,沧桑得没有任何证据但是又正确的历史,但是孩子,他们始终是某个村的希望,代表着村庄鲜活的生命力。可是多数孩子,还是没有梳头发,穿着短裤,踏着旧布鞋,像自由的鸟儿在村头跳橡皮筋,跳着学校里年轻老师教的现代舞。乡村的动物也是最自由的,母猪甩着短尾巴带着猪崽子散步,鸡成群结队四处觅食,栓在门洞里的狗见了生人汪汪乱叫,但是挣不脱缰绳的桎梏。老梨树上的青果结得非常密集,快要把树枝压短了似的。场上的麦架已经绑好,只等着收割,黄土墙围拢的菜园里,有一行行翠绿的韭菜,有绿牡丹一样的卷心菜,有冒出地面的水萝卜,其实有可人的绿菜就够了,可是还有一丛丛的大叶水漆花,开着红艳艳的花朵,有嫩绿粗壮的海腊(女孩子们可以同它来染红指甲),有开着黄花的千层乌月,有一月一开的月季,有单瓣的各色大梨花。农家院落里虽然没有整齐的花园,但是却有果子垂到地上的苹果和黄梨树,有门柱上常年挂着的白蒜和鲜红的辣椒,有屋檐下咕咕叫的鸽子,有墙角蜂箱里嗡嗡鸣叫的金蜂。

乡村是大方的,乡村是淳朴的。如果你渴了或饿了,随便走进那家,都会有人给你一碗水,一块馍馍,为你搬出一只凳子休息,让你在对乡村的感情逐渐难以割舍。他们不会嫌你这样那样,而是总怕你嫌和落后。如果你能帮村民干点活计,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了,你既可以听到他们生动有趣的语言,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而且可以了解到关于乡村的许多真实故事,比电影里演的还精彩。尤其我还非常惊异地听到在乡村,居然还有在网上谈恋爱谈成功的青年,还有通过发手机短信谈婚论嫁的新闻,更有把美国小伙子吸引到乡村落户的奇闻。时代变了,乡村的风俗也在变,但是唯一不变的,还是乡村千万年都永恒的淳朴。

我见到在一棵树底下,有几个小小地摊,摆放着总共不上二百元的货物,守摊的是一位七十高龄的老大娘,旁边依偎着她的小孙子。村子里的人都打工去了,十分寂静,几乎没有顾客光临。我看着老大娘那么大年纪实在不忍心,就买了一包方便面和一瓶可乐,她就高兴得像小孩子似的,跟我说她有几个儿子,有几个孙子,七扯八扯地说了好多话。当然她这么一天到晚地说都行,可我要去别处,所以就匆匆道别了。在另一个村子,村头有一座小庙,庙前有一个爆米花的江湖人,小媳妇们把家里的包谷或豆子或大米拿来,让这人加工。这人生起火,开始摇那有长柄的轱辘锅,孩子们在旁边耐心地等着,一起数着:“一,二,三,四﹒﹒﹒”,突然,“砰”地一声,轱辘锅响了,天空中好象起了个炸雷,米花爆好了,孩子们高兴得像打了个胜仗。偶尔,乡村里也有来收猪毛的,有换针换线的,有上门收药材的,有化缘的和尚,有报春的春官,有拉着满车的西瓜和柿子来换粮食和洋芋的商人,有卖瓤皮和凉粉的镇上人,更有按规定时间来的外村的社戏“走马路”。

当我走过每个乡村的时候,我觉得这些村子既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一样之处。共同的地方在于他们都在进步,都在悄悄地发展,就像春天来了,残雪和坚冰正在消融,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催开了封冻的大地,也唤醒了人们麻木的灵魂和落后的思想,人们开始懂得了如何才能甩掉贫困的帽子,生活迈进;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们的居住环境,他们有的住在广袤的平川,有的住在山风习习的河湾,有的住在岩壁陡峭的山腰,有的则住在雾蔼深深的山顶。有的村庄白杨林多,有的村庄庭院比较讲究,有的村庄只有十几户人家,宽大的院子里长满了杂花奇树,是得天独厚的“农家乐”。

在通往乡村的路上,有时也有守山人的幽静的房子,在大山深处恰似神仙的旅居之处,让人妄生躲避茫茫世界纭纭众生的幻想。通往夏天深处的道路有时很遥远,既有尘土飞扬的盘旋大路,也有崎岖难行的羊肠小道。我的脸上虽然有汗珠在不断地滚落,但是眼前的景色却让人大饱眼福。山野的风像风扇给我凉快,远山向我频频招手,一人深的蒿草里藏着山鸡和斑鸠,藏着刺猬和野兔。当我的脚步轻移到他们跟前时,他们就飞到不远处,仿佛跟你闹着玩似的。路边的草莓红如地毯,野葱飘散着幽香,牛舌头草上奔跑着七星瓢虫,马兰花舒展着葱茏的叶子。荞麦和大豆长得十分茂盛,麦田里插着很卡通的稻草人,耕地的山民在大声地吆喝着耕牛——虽然看不见人,但是皮鞭的声音清脆得十几个山头都能听得见。

远处的茫茫青山背后,又一座神话般的村庄,挺立在洁白的云朵之上,在夏天的扑朔迷离中等待着我的来访。

作者简介:寒含,山西运城人,大学学历。现为花露文学社》主编,发表作品多部(篇),参写、参编著作、教材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目前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批评、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征稿要求:

1,文章必须是作者本人原创,不得抄袭剽窃,必须从未在博客、空间或者论坛 上张贴过,并且从未在其它微信公众号上刊发过,已经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稿件不在收稿范围之内;

2,小说、散文字数原则上控制在5000字以内,日记随笔系列3000字以内,诗歌不超过100行;
3,文章不要用附件,直接复制粘贴,照片用附件上传;投稿邮箱:                  2483328248@qq.com
4,每篇文稿后面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联系微信以及个人生活照一张(缺一不用);
5,因为投稿众多,一周后不见刊出即可另处。

花露文学社    本期编辑:梦溪

顾  问: 老黄牛

主  编: 梦溪

副 主 编: 方圆   寒含

平面设计及推广: 凡雪

推广编辑: 诗妍

联系微信: L-123-A

投稿邮箱:

2483328248@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