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我们习惯将“另类”统称为“非主流”,甚至有时会将其约等于“不入流”。 另类教育也是如此,从不被社会广泛接受,到让大众摘掉有色眼镜,其核心理念正愈发得到广泛认可。 什么是另类教育?另类教育(Alternative education)指的是和主流体制不同的教育,例如另类学校、在家学习、学徒制和社会教育。 另类学校:主流教育以升学为导向,以分数来评量学生,另类学校属于体制外的教育学校,跳出僵化的教育体制,不以分数为导向,让孩子更自由、有创意的发展。 例如,英国的夏山学校,以生活公约和自主学习取代威权体制教育中的校规,一切的教育以学习者为出发点,没有“学年”或“固定班级”的概念,一个班级经常有不同年龄的学生,体现了儿童应有发展自己的步伐,而不应以满足一定的年龄为接受哪种教育的标准。 在家学习(Homeschooling):指不进入学校系统,而依靠家庭与社会资源的学习方式。选择在家学习,并不意味着隔绝外界资源。 学徒制:这是职业教育的原始形态。由学徒、工匠和师傅构成一个教学组织,以招生契约为教学管理和制度规范,以手艺为考核标准评量学生,以学徒、工匠和师傅作为三个层级的学位。 学徒制发展出多种模式,例如德国的“双元制”,双元代表的是企业和职业学校;瑞士的“三元制”,三元指企业、职业学校和产业培训中心,几种模式的关注点不同,包括过程管理、教学质量、教学结果等方面,现代学徒制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实践。 社会教育:广义指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狭义指学校和家庭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现代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另类教育在教育历史的嬗变中也在不断转型,探索并延伸出更多的发展路径和实践模式。但总而言之,其立足于为教育提供多样性,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教育选择权,重视对独立性的培养。 图源:网络 名人的另类教育实践01 苏洵藏起书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门父子三词客”,相信在今天的很多家长眼里,苏洵实属教子有方。 苏轼苏辙两兄弟有此成就离不开父亲苏洵的言传身教,但这种教育方法其实稍显另类。很多家长和学校都关注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一些虎妈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采取高压策略,每天按时按点逼着孩子阅读,甚至蹲守在侧看着孩子读书,谨防孩子偷偷玩电子产品。 苏洵截然相反。他和当今的众多家长一样,也想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但不同之处在于,苏洵没有强迫孩子阅读,而是从自身做起,当着孩子的面读书。甚至当孩子们对父亲在看什么感到好奇时,他也没有趁势把孩子拉过来说教,告诉他们书中自有黄金屋。而是当孩子对他所读的内容产生好奇时躲起来,到一旁偷偷看书,吊足孩子们的胃口,放大他们的好奇感,让他们在自己的好奇心驱使下,主动翻开书本,寻找其中的耐人寻味之处。就这样,两个孩子在苏洵的熏陶下读书破万卷,并成为下笔如有神的一代文豪。 02 杨绛父亲“无为而教” 著名现代作家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先生的教育理念也颇为特别。他奉行自由、民主教育,爱而不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杨绛先生回忆,自己到高中还不会辨别平仄声,父亲不以为然,还安慰她不必一时心急,水到渠成。在孩子的专业选择上,他不会强行干预,只是从旁给出建议,告诉孩子尊重爱好即可,“什么该不该?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就是自己的兴之所在,就是自己最相宜的。”当子女在婚姻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他也能充分尊重孩子的独立自主性,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反观我们今天的许多父母,不管孩子是否成年,在他们眼中真的就被永远当作“孩子”,他们想要插手孩子人生中要做出的每一个选择,生怕孩子走弯路,结果有些人费力不讨好,有些人甚至让孩子成为了一辈子无法自立的“妈宝”。 还有在客观评估女儿的能力之后,规劝女儿不必考大学的林语堂先生……这些名人的下一代无一不是出类拔萃,而这些名家不走寻常路的家教也都颇具另类教育的色彩。对孩子的尊重是对健全人格的塑造,是对孩子内驱力的保护。 另类或许也是“主流”其实,这种另类教育方法看似非主流,但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这种致力于提供教育多样性的理念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国际教育领域,众多国际学校不断地革新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看重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创新性,唯分数论的传统教育体制或许才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界的“非主流”。 相比于体制内教育的“主科、副科”论调,众多国际学校更加认同“全人教育”培养观念,并积极将这种教育理念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全人教育整合了“以社会为本”和“以人为本”的两种教育观点,提出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特、有价值的个体,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都有独特的生理、经济、知识精神需要和能力,也都有无限的学习潜力,因此对每个学习者对必须给予宽容、尊重和欣赏。 这种教育思想与另类教育的理念一脉相承,很多国际学校已经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海嘉双语国际学校参照先进的芬兰教育设计的低评价、低管控、低竞争为特色的形成性评估,以“弱考评、弱分数化”著称,以反馈为基础,让学生能够清晰、及时地看到自己纵向的进步和成长。 海嘉对毕业生的要求从不以成绩来衡量,而是用“4R”准则表达对学子的劝勉——努力(Rigor)、尊重(Respect)、责任(Responsibility)、友情(Relationships)。 北京市朝阳区凯文学校校长徐涛作为全国名校代表,在京领榜单发布会暨诺奖创新论坛上发表的演讲中提到: “对于全人教育理念,朝阳凯文非常坚信这样三个方向:一个就是通过运动塑造学生强健的体魄和他们优秀的品格,第二个就是通过艺术教育去培养孩子们的这种自信以及他们的创新,第三,我们看到中国的未来和世界的未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所以我们要与科技结盟,确保我们的科学创新是全人教育里特别重要的一部分。” 并不是只有传统的几大主科才重要,体育和艺术课程是对学术课程的平衡,也是健全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能够让孩子们在未来的复杂环境中脱颖而出的,不是一纸文凭,不是分数等级,而是能力和素质,这才是教育竞争和人才竞争的关键所在。 在申请国外名校时,学生要想让个人陈述打动已经看过无数千篇一律的材料的考官,内容就要独特、创新、形象生动,这几大特点是必不可少的。 试想一个习惯了墨守成规的人何来想象力?他们会被规矩磨去棱角,会将是非对错建立在他人的喜好和评判之上,这样的孩子写出来的故事又怎么会有特别之处呢?换言之,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内驱力的孩子,他们的好奇心受到了良好的保护,他们的声音能得到倾听和尊重,那么,这些孩子也会更愿意思考、更愿意发出自己的声音,更愿意洞察和了解这个世界,于是,他们的生活也是生动、灵活的。这样一来,即便这段文字是平铺直叙也能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因为它真实且独特,生动且有趣。 另类教育或许需要一定的适用条件,例如:在家学习对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条件都有一定要求;对于另类学校而言,法令、经费不足、监督及研究机制等方面都需要完善。因此,另类教育想要成为主流教育还需假以时日,但另类教育的部分思想契合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些理念在主流教育中的应用或将成为“主流”。 结语:教育是立体的,如果只关注到正面或侧面,那相当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的教育方式也应该是多面的,只习惯于在主流教育体制的框架中行走,终将变成井底之蛙,又何谈培养出有能力应对未来复杂环境的人才? 将另类教育理念和主流教育机制相结合,别再用寻常思维固化教育方式,想要培养创新性人才,我们的教育方式首先要是灵活、创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