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茨

 红谷斋主人 2021-03-30

楚茨

《诗经欣赏》—小雅 ‧北山之什·《楚茨》

(峻岫)

这是一幅反应古代农耕文明祭祀活动的宏大画卷。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或剥或亨,或肆或将。祝祭于祊,祀事孔明。先祖是皇,神保是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君妇莫莫,为豆孔庶,为宾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神保是格,报以介福,万寿攸酢。

我孔熯矣,式礼莫愆。工祝致告:徂赉孝孙。苾芬孝祀,神嗜饮食。卜尔百福,如几如式。既齐既稷,既匡既敕。永锡尔极,时万时亿。

礼仪既备,钟鼓既戒。孝孙徂位,工祝致告。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诸宰君妇,废彻不迟。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乐具入奏,以绥后禄。尔殽既将,莫怨具庆。既醉既饱,小大稽首。神嗜饮食,使君寿考。孔惠孔时,维其尽之。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这首《楚茨》是说“田莱多荒,茨棘不除也。”[《毛诗注疏》]《诗大序》认为《楚茨》“刺幽王也。政烦赋重,田莱多荒,饥馑降丧,民卒流亡,祭祀不飨,故君子思古焉。”[《毛诗注疏》]周幽王时代,“政教既烦,赋敛又重,下民供上,废阙营农,故使田莱多荒,而民皆饥馑。”[《毛诗正义》]因此百姓抛家舍业四散流亡,“故当时君子,思古之明王,而作此诗。”[《毛诗正义》]第一种说法,不合诗意。第二种说法,更不恰当。说《楚茨》是讽刺幽王,就是因为诗歌中出现了“自昔何为”一句,其实“不知此句正唤起下'黍、稷’句,以见黍、稷之所由来也。其馀皆详叙祭祀,自始至终,极其繁盛,无一字刺意。”[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朱熹说:“此诗述公卿有田禄者力于农事以奉其宗庙之祭。”[南宋·朱熹《诗经集传》]也有人说《楚茨》是“王者赏蒸,以祭宗庙也。”[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其实这就是一首描写耕种土地,产生粮食,然后开始祭祀活动的诗歌。“故《序》无词以说之,不得不创为'伤今思古’之论。然诗无一语伤今,固安得谓之思古耶?”[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另外这首《楚茨》也不是“公卿”之诗。诗歌中既有“鼓钟送尸,乃奏《嗣夏》,为天子礼乐。”[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歌共分六章。第一章,诗人唱道: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楚楚”是生长旺盛的样子。“茨”就是杂草。蓺,就是种植。“与与”茂盛的样子。“翼翼”是很齐整。庾,是露天粮堆。享,通飨。“妥”是安坐。“侑”是劝酒。诗歌大意:

田里长出杂草和荆棘,要去清除那些东西。为什么自古如此呢?因为要好好种植黍稷。黍子长得很好,稷子也很整齐。打下粮食堆满仓,粮囤装得漫漫的酿成最好的美酒,也好祭祀祖宗先帝。祖先前来享用,赐我们宏福与天齐

第二章,诗人唱道:“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或剥或亨,或肆或将。祝祭于祊,祀事孔明。先祖是皇,神保是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济济跄跄”,“言有容也。”[南宋·朱熹《诗经集传》]“絜”同洁。“烝尝”冬祭为蒸,秋祭为尝。“亨,煮熟也。”[南宋·朱熹《诗经集传》]“肆”陈列。“将”进献。“祊”,庙门。诗歌大意:

祭祀严肃端庄又急,清洁牛羊应当的,奉献神灵烝尝忙。有的宰割有的烹煮,有人把祭品陈列起。司仪来到庙门前,仪式隆重而辉煌。先皇祖宗都请到,神灵享受来品尝。孝子贤孙孙都得福,洪福齐天大无量,万寿无疆多安康!

第三章,诗人唱道:

“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君妇莫莫,为豆孔庶,为宾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神保是格,报以介福,万寿攸酢。”“爨,灶也。”[南宋·朱熹《诗经集传》]“踖踖”恭敬的意思。“俎”盛装祭祀肉食的礼器。“或燔或炙”,燔是炒,炙是烤。“君妇”主祭的女性。“豆”祭祀礼器。“庶”多的意思。

诗歌大意:

灶上炉火非常旺,盛肉祭器大而广。有的烧来有的烤,主妇献礼有摸样。祭祀食品真丰盛,宾客济济坐满堂。觥筹交错勤酬答,举止礼貌又欢畅。笑语连声互问候,祖宗保佑享安康,赐福子孙满心意,万寿无疆与天长!

第四章,诗人唱道:“我孔熯矣,式礼莫愆。工祝致告:徂赉孝孙。苾芬孝祀,神嗜饮食。卜尔百福,如几如式。既齐既稷,既匡既敕。永锡尔极,时万时亿。”“熯”,通“戁”,敬惧的意思。“愆”,过失,差错。“工祝”,太祝。“致告”,代神致词,以告祭者。“徂”,往的意思。“赉”,赐予。“苾”,香气馥郁。“孝祀”,犹享祀。“卜”,给予、赐予。“畿”,借为期。“式”,法,制度。“齐”,通“斋”。“稷”,疾,敏捷。“敕”,通“饬”。

诗歌大意:

我来祭祀极恭敬,没有瑕疵心欢喜。司仪向前来致辞,赐福孝子贤孙共后裔。我的祭品滋味美,神灵高兴又欢喜。要赐百福与子孙,祭祀总是能按期,庄重斋戒动作齐,隆重诚敬和礼仪。祖宗保佑永无极,亿万年间与天齐。

第五章,诗人唱道:“礼仪既备,钟鼓既戒。孝孙徂位,工祝致告。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诸宰君妇,废彻不迟。诸父兄弟,备言燕私。”“戒”告的意思。“徂位”,指孝孙回到原位。“皇尸”,代表神只受祭的人。“聿”,乃。“宰”,膳夫,厨师。诗歌大意:

祭祀仪式都完成,钟鼓之乐正奏鸣。孝子贤孙归原位,司仪欣然来致辞。神灵个个乐陶陶,神尸起身座位离。钟鼓敲响送神去,祖宗神祗要回程。厨师主妇都忙碌,撤去祭品不迟疑。在场父老和兄弟,家庭宴会就开始。

第六章,诗人唱道:“乐具入奏,以绥后禄。尔殽既将,莫怨具庆。既醉既饱,小大稽首。神嗜饮食,使君寿考。孔惠孔时,维其尽之。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入奏”,进入后殿演奏。“绥”,安。“后禄”,祭后的口福。诗歌大意:

乐队演奏到后堂,大家享用祭酒浆。美味佳肴非常好,无人埋怨无烦恼。酒足饭饱大家乐,纷纷叩头无老少。神灵享受美滋味,保佑长生寿不老。祭祀顺利又圆满,主人尽心守孝道。子子孙孙万年长,香火永传与天长!

这是一幅展示农耕文化,主要是祭祀活动的画卷。诗人从农耕劳作开始,然后是丰收,制作酒浆,准备祭祀,宰杀牲畜,陈列礼器,恭请祖先,宾客满座,演奏音乐,一一写来一丝不乱。“我蓺黍稷”,就是农耕种粮食,清除杂草,干什么?自古就是如此。粮食装满仓,装满囤,以为酒食”,主要是为祭祀之需,以求得祖宗的保佑,上天的赐福。“首长总冒,先从稼穑言起,又垦辟而有收成,有收成而得享祀。有享祀而得福禄。盖利于农事者,所以为神飨而至其诚也。”[清·方玉润《诗经原始》]第二章、第三章,诗人注重描写“冬蒸”、“秋尝”两场重大的祭祀活动。“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礼记·王制》]农耕文化的主要特点,就是祖先崇拜。江山是祖先开辟的,土地是祖先开垦出来的,所以一年四季都要按节气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因此“秋冬之祭也,是此篇眼目。”[清·姚际恒《诗经通论》]祭祀是非常庄重而严肃的大型集群活动。祭祀的场面是宏大的,热烈的,男女老少齐上阵的。“絜尔牛羊”,是必须做的事情,宰剥牲畜,陈设礼器,恭请先祖,前来接受祭祀是第一道程序。“神保是飨”一句,就是迎神的“初献”。第三章更是忙碌的场面。厨师就位,礼器清洁,“或燔或炙全是热气腾腾的生活场景,紧接着“君妇”出现了,“君妇”就是女主人。女主人出场,就是祭祀仪式的第二步“亚献”仪式的阶段。接着就是宾客献酬。“为宾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也就是说祭祀仪式到了最后的“终献”阶段。“宾客献酬,则知三献毕也。故曰'神保是格’。”[清·姚际恒《诗经通论》]第四章,出席祭祀仪式的人对这次祭祀活动都非常满意,“'我孔熯矣,式礼莫愆’,以此二句写祭者,见祭事将毕,下及祝嘏之事也。是夹叙法。长篇大文用此略顿,承上起下,文章之妙法,后人鲜知。”[清·姚际恒《诗经通论》]第五章,“神醉尸起,送尸归神,一往肃穆,敬谨之至。”[清·方玉润《诗经原始》]第六章,写祭祀之后,家宴开始。“通篇层次井然,一丝不乱。”[清·方玉润《诗经原始》]真是“煌煌大篇,备极典制。其中自始至终一一可按,虽繁不乱。”[清·姚际恒《诗经通论》](署名 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