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小细节,挽救了整个猪场!

 吃动养生助健康 2021-03-30

一个小细节,挽救了整个猪场

开篇语录:我见过有人养猪十年不赔钱的,也见过根本就养不成的人。前者把它归结于管理,后者把它归结于运气。究竟是运气还是管理,看完这篇文章,我想你心里一定会明白。

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产房。所以对于仔猪的护理自有一套方法。当时我们称作为操作流程,按照步骤,很容易就把成绩搞上去。这套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后来一直影响这我在猪场生产上。

有一年过完春节后,产房发生了很严重的腹泻。死亡率80%左右,刚出生三天的仔猪很快就脱水死亡。突然厂里就热闹了,很多专家教授,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全国知名的研究机构,我们送去了太多的样品,检测的结果五花八门。该想的方法都想了,能用的招都用上了,该死的猪照样死。再后来,那些很厉害的专家也不再来了,药房却堆满了药,而我们每天都累的要死,可结果却是一样。

怎么办呢?看着猪场关门大吉吗?我们开始反省,从内梳理,我们在想是不是把产房清空一段时间会好些呢?不然不试怎么知道呢?

产房清空后,由冲洗工彻底清洗干净后消毒,一周后母猪上床。结果依然不尽人事。

我们都要崩溃了。这时饲养员的一句话,给了我们一个提醒。当时因为产房紧张,我们把临产的六头母猪放在了隔离圈里面饲养。而他说隔离圈里面的仔猪没有出现拉稀。不应该啊,难道是我们那里出了差错?

一般交流商讨后,我们决定再清空一栋产房,这次由场长亲自冲洗,床上床下,漏缝板缝隙里面,屋顶,角落,360度冲完后没有一点污渍。

猪舍冲完后,将舍内料槽、保温垫等摆放整齐,保温灯清洗消毒干净,放入舍内,准备熏蒸。熏蒸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按1:2/m2(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20克,40%的甲醛40毫升)的比例进行熏蒸,每半栋舍分两桶进行。

进猪前检查供水、供电及供料设备是否正常,并将舍内温度设定为20—23℃。确认母猪、仔猪饮水器,母猪料槽内有无异物。为每栋舍准备足够的保温垫和保温灯,并保证都能用,无安全隐患;一周后上猪,母猪上床前洗澡消毒后方可进入产房。专人饲喂,人猪同住,完全隔离。

一直等到母猪的分娩,一天,两天,一周。里面的回复是一切正常。终于过去了。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是因为我们那样做,才起了作用,还是因为疾病流行的规律自己消停了。这重要吗,我问自己。是的,很重要,但是却又不那么重要了,至少我知道我们努力的方向对了。

可是有一件事大家都很纳闷,为什么第一次彻底清洗了,全进全出,为啥就不起作用呢?

后来我们仔细想想,做个比较,发现问题还是在人身上。清洗工冲洗圈舍的时候,如果仔细看,漏缝板缝隙里面是能够看到少许粪渍的,而第二次,冲洗完后,我们几个人是一个床一个床确认,确实没有一丁点粪渍了才开始消毒的。就是这一个细节,却造成两个结果。

交叉感染和混群,以前我只是简单的认为两群猪混合在一起。现在我却有更深刻的理解。真正的全进全出包括猪舍里同一批猪的粪便、污渍都在内。冲洗不干净的圈舍等同于把两批不同日龄、不同体质的猪混合在一起,不出问题才怪。连圈舍都冲洗不干净,不要对我说你的猪场是全进全出。而所谓的干净,作为养猪人,你懂的。

所谓全进全出,指在同一时间内将同一生长发育或繁殖阶段的猪群,全部从一个阶段猪舍转至另一个阶段猪舍或出栏。全进全出是猪场伺料管理、控制疾病的核心。

要切断猪场的疾病的循环,必须实行全进全出。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消毒剂可以完全杀灭粪便和排泄物中的病原体,所在以消毒前最好使用高压水枪,将粪便和其他的排泄物,彻底冲洗干净。

技术学习时记得有位老师说的一句话我非常赞同,他说,猪场的生物安全你做到了99%,也还是等于零,确保100%才是真正的安全。我想想很对,其实猪场管理不正是这样吗!

关注:猪场细节教训,正确做法指正!

  1、猪舍建造没有规划,随便建造,造成猪场管理难度大,浪费人力物力,推倒重建吧,费用太大,凑合使用吧,劳民伤财,最后是得不偿失,猪肯定是养不好的。

正确的做法是:准备新建猪场时,对周围的环境,养猪规模,养猪各个区域,排尿、出粪,饲料存放点,药品存放点,器械等等,有个合理的规划设计,最好为后续留有可拓展空间。

  2、后备猪不用专用的后备料喂,随便用其他母猪料或者育肥猪料饲喂,导致后备母猪生殖系统发育不完全,该发情的时候发不了情,最后只有淘汰,后悔晚亦。

正确的做法是:后备母猪用上后备料,哺乳期用哺乳料,在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料和饲养管理。

  3、夏季产房太潮湿,导致乳猪拉稀很普遍,而且难以治愈,主要是湿度大的空气导热快,容易让乳猪受寒而拉稀。

正确的做法是:要保持产房干燥,要减少冲圈的次数,并在墙角放生石灰以除潮。

  4、冬季猪舍只顾保温,而忽视通风,导致猪舍内空气质量恶化而引起呼吸道病。

正确的做法是:在保温的同时要适度通风,可以选择一天当中温度最高的时候,小范围通风,防止温度下降太低,造成应激而发病。

  5、猪场大门口不设消毒池,或有消毒池没有消毒液,或消毒药长期不更换,没有定期消毒概念,消毒走过场。

正确的做法是:大门口设消毒池,侧门设消毒室,经淋浴室或消毒室更衣、换鞋后方可进入。

  6、没有体温表,猪体温升高往往比其它症状出现更早,不使用体温表,而用手摸,凭感觉决定发不发烧,结果很容易造成误诊。

正确的做法是:使用兽用体温表,用时可斜插到肛门里,防止插在粪球里,停2~3分钟,拔出来查看度数,或者用先进的红外线扫描,知猪体温。猪的正常体温是38~39.5℃。

  7、滥用退烧药。一有点低烧就滥用安乃近或氨基比林。超1℃内为低烧,超2℃内为中烧,超过2℃以上为高烧。

正确的做法是:体温达到41℃时方可使用退烧药。不然就是治标不治本。

  8、针头、针管不煮沸消毒,而仅用开水烫一下。

正确的做法是:待水沸腾后至少还要继续消毒15分钟以上,才能杀死病原微生物。

  9、注射部位都肿了还继续注射,有人总习惯选在顺手的单侧耳后或颈部注射疫苗或药物,局部都肿了还注射。

正确的做法是:要知道肿胀部位不能再注射,否则不吸收,可选在耳后、颈部双侧交替或臀部或股后注射。

  10、小公猪去势过晚,对小猪应激更大。

正确的做法是:一般应在7~10日龄去势,这个时候去势容易,伤口小,愈合快,应激小。断奶后再去势易感染圆环病毒或链球菌等。

  11、饲料霉变舍不得丢弃,还用来喂猪,特别是用来喂怀孕母猪,危害更大,严重的可以导致大面积流产。

正确的做法是:轻微霉变的加优质脱霉剂“每粒解”喂育肥猪,中度和严重霉变的饲料禁止使用,否则得不偿失。

除了以上几个细节外,还有其他的方面,比如:重视传染病而忽视寄生虫病,重视个体治疗而忽视群体保健等等。在养殖过程中,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考虑,理论上达不到百分百,现实中尽可能去做到百分百,记住,虽没有完美的,但有更好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