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晓锦源:也说喝茶

 QDLF888 2021-03-30

我喜欢上喝茶,是毕业以后跟着同事学的。那时刚上班,喝的是自来水,自来水的有股味,泡上茶叶,刚好能冲淡。久而久之,遂养成喝茶习惯。

本来,茶就要一群人喝才好,大家谈天说地,并不在意茶什么味道,关注的是谈话的语境。好茶叶与孬茶叶并不在意。 当一个人的时候,泡上一杯茶,慢慢品尝,才能喝出味道。

我年轻那会,还喜欢写一些茶道类似的文章。至今想来,那茶的氤氲感还带着当年放逸不羁的年少情怀。

默默地面对茶,安静的把自己融入那茶的氤氲中,直到感觉我与茶合二为一时,只有虚空存在。在这时候你真的很不想打破这个状态,只静静地看着茶几分钟跟茶对话,真我时刻,手执香茗,心素如简,人淡如茶。人需要一种淡然、朴实、淡名利、淡世绘、淡荣辱、淡诱惑,虽无蝶来,清香依旧。

茶微香的滋味,若加上寂静,在寂静中与自己交流,那种香味才能入脾,否则那微香只会成为润嗓子而已,品不出茶真正内涵。

实际上,饮茶人总想说出茶的滋味,却不知道饮茶的滋味,就在饮茶的过程中。如同人生在世,总计较成败得失,殊不知成败得失,都是人生的滋味。

一般人都觉得喝茶讲究环境。明朝文人陆树声在《花寮记》中,讲饮茶的理想环境,列为“凉台、静室、明窗、曲江、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谈、把卷”。凡此种种,茶未饮而意趣盎然。可是细想一下,又会发现,如果为饮茶,对环境这般寻寻觅觅,就多少有些喧宾夺主、蚌外寻珠之意了。

几个好友从外地回来,相邀一起,围坐一块,听着轻松的音乐,泡几壶不同的茶来,看茶叶漂浮,绿茶、红茶、枣茶热气氤氲开来…一切感到都是那样惬意。

坐在那儿一同看窗外车水马龙,看青春少男少女相伴而过,就会想起过去的故事,谈起以前的种种困惑和追过的那些男孩女孩……在这个环境里,谈辛苦、不幸,不会有抱怨,谈喜悦、收获,不会太张狂,一切都是那样自由和清淡。

偷得浮生半日闲,能有这样喝茶的日子,看云淡风轻,看风和日丽,看月朗星稀,体会相遇的温馨,整理自己的心绪,品味自己的人生,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喜欢禅道的人都知道“赵州茶”。主持从谂禅师喜欢饮茶,也喜欢以茶作为机锋语,人称赵州古佛。他在寺院禅修时,有两位僧人从远方来到赵州,向从谂禅师请教如何参禅。从谂问其中的一个僧人,曾到此间否?那个人回答:曾到。从谂禅师说:吃茶去!又转向另一个僧人, 问:曾到此间否?答:未曾到。从谂说:吃茶去!院主不解其意,遂问禅师曰:何以来者说'曾到或说'未曾到都说'吃茶去从谂照说:吃茶去!

原来如此,要体会茶的滋味、人生的滋味,必须要有一个自己去亲自体验,亲自经历,方可有所省悟;体验者只有不当茶而迷,才能清楚所得是何滋味。在人生中,经历世事变幻、成败得失,都不过是人生的滋味,对于自在无碍的心来说,是没有成败得失可言的。

茶是最善解人意的饮料,喝茶时的宁静,像面镜子,反映出内心世界,让外在事物在内心沉淀,使你看到更清楚的自己。因此,茶里的宁静,才是外在与内在世界的桥梁。

这桥梁的感觉,使我们想起,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根也是意识与外界桥梁。所以,更重要的是内在意识,当意识没有妄念干扰平静无波时,这桥梁消失了,外界与内在融合成为一体。这也是愣严经以廿五圆通范例来告诉我们,眼根、耳根、舌根……都可由此循根入道的重要理由。喝茶若能如此深入体会,似乎也已慢慢接近生命真理了。

茶,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心境。茶解万般烦恼,让人忘却许多琐事。热水注入茶杯,茶叶上下翻腾,一如人生的跌宕起伏,但只需片刻,茶叶就会慢慢沉淀下来,散发袅袅茶香。

唐人皎然说:“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可见,吃茶使人宁静淡泊、清心脱俗,能渗入心灵的深处。

至今喝茶已不下万杯,万杯茶有万杯不同的心情,但那个能知道不同心情的觉知,却从没变过。那永恒不变的觉知,才是生命的重点。

光是喝杯茶,就有那么多学问藏在里面,我可以再多说一点让你更喜欢喝茶?庄子说:“游心于淡”,庄子教导我们,生活要以悠游的心态开放心胸,生命不要太严肃,要以悠游的心面对生命中的每件事。这“游”的心态才是真正喝茶诀窍,也是喝茶的人,较能放下万事万物,潇洒生活的原因。

因此从喝茶,我学习了宁静、觉知与悠游,而这三者正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朋友,听我这么说,你不想也独自一个人喝一杯茶去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