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中三峡人家,如梦似幻的巴风楚韵(叶平)

 叶老师YP 2021-03-30
三峡人家风景区,地处湖北宜昌西陵峡的灯影峡江段,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一肩挑两垻”的三峡人家,依山傍水,帆影橹声,巴风楚韵,风情如画。长江第一石,三峡第一湾,中华第一牌,天下第四泉,再加上抗战第一馆,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构成了三峡旅游之神韵与精华。
三峡人家的主要景区分为三块:龙进溪、灯影峡(含巴王宫)和石牌要塞,以龙进溪为重点,游船直航就停靠这里。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又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等等。
冒着淅淅沥沥的蒙蒙细雨,乘坐游船,一个景区一个景区地漫游三峡人家。当年卡片机模糊的分辨率,留下的照片恰似一幅幅浓墨重彩的山水大写意,记录了朦胧的梦幻仙境。
龙进溪
龙进溪是长江南岸、三峡人家风景区内的一条小溪。龙进溪是三峡人家最有魅力的景区,被称为巴风楚韵的绝版峡江风情。
三峡人家风景区大门,设在龙进溪水与长江的交汇处。
悬崖峭壁下,绿树浓荫中,几艘古帆船在更为古老的码头前,迎风而立。
传统的峡江吊脚楼点缀在山崖绝壁上,远看宛如楚楚动人的古妆美女。
在近溪的一边,一道水坝筑起,截住了清幽的龙溪水,将溪水抬高了一两米。
水上人家。溪水碧绿,林木苍翠,斑驳沧桑的龙溪桥横跨其上,小渔船静静地泊在桥下,悠然的渔家在撒网打鱼。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拈棹舞,拥蓑眠,不作天仙作水仙”,这是古人对渔家生活的讴歌和向往。
这是一张晴天拍摄的情景图。悠扬的笛声中幺妹阿哥眉目传情。
“龙溪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这里的景致如梦似幻,令人如痴如醉。
清澈透底的溪水,船行上方尤如飘浮空中,感受到了浮生于仙境的错觉,好像来到了中国的“仙本那”。
世世代代生息于峡江的人们,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执着,形成了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劳动习俗,风里来雨里去,延续着古老的渔文化。
溪边人家。小溪岸边的长脚吊脚楼,一半依山,一半傍水。溪两岸青山绿水,田园阡陌,斜阳小桥,雾霭烟雨。
山民们怡然自得,自由自在,与世无争,过着原始古朴的生活。
土家幺妹在捶洗衣服,唱起了缠绵的情歌。棒槌捶在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似在为妹子的歌声伴奏。
我们兴奋地走进土家吊脚楼,在“溪边人家”重新拜堂成亲。
龙进溪两旁,是长长的木栈道,穿越过茂密的竹林。南方特有的葱郁,绿到心醉。
溪流从整块岩石形成的河床上流过,水流在坚硬的岩石上冲刷流动,天长日久,形成了诸多大大小小的瀑布。
石壁悬棺。沿着龙进溪的木栈道行走,可以看到对面崖壁上的巴人悬棺。
不知道古代的巴人是如何把它放上去的。据说,连盗墓贼都无法爬上去。
只有成群的猕猴敢于在悬崖上奔跑嬉戏。
绿水倒映青山,向龙进溪头折返。
野渡无人舟自横
顺溪水而下,返回龙溪桥。
好一幅天成山水田园的绝美画卷!
灯影峡
灯影峡,又称明月峡,是西陵峡中最秀美的一段,东距南津关约10公里的地方。面对进、出峡的航船,远远望去,就好像灯影戏幕上的剧中人,所以这段峡谷叫灯影峡。
灯影峡在北宋时期称作石牌峡。这段峡谷狭窄而直,山顶奇峰异起,石柱拔地而腾空,两边云鬓凝翠、飞泉溯玉,清冽超绝,美景异常,正所谓“无峰非峭壁,有水皆飞泉。”
船行江中,两岸的岩石色彩斑斓,黄、灰、褚等颜色兼有,不少地方呈银白色,明净可人,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明净的峡壁被明净的天宇映射,酷似一幅水墨国画,崖壁映入江水之中,静影澄碧,更添明丽之趣。若晚间过此,月落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
唐宋以来的诗人,对此多有吟咏,李白的“春水月峡来”,欧阳修的“江上挂帆明月峡”等,都是对它极为生动而特有的描绘。
1961年,郭沫若顺江而下,了望灯影峡奇石景,即兴赋《西陵峡》诗一首:“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已归东土清凉界,应惩西天火焰游。五十年来天地改,浑如一梦下荆州。”
灯影峡上,可以远远遥望著名的石令牌。它将迎来“三峡第一湾”和惊心动魄的抗战保卫战。
石令牌下,具有典型楚地特色的徽派建筑,显示这里是小小的石牌村。
石牌村目前已经是三峡人家的旅游集散地。
这里也是灯影峡最佳的观景平台。
索道码头乘坐缆车直达灯影石,缆车上风景如画。
灯影峡一带的一连串地名,均与《西游记》的故事有着密切的关系。传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过灯影峡时,在这里的石板上晒过经书。
四块兀立山巅的奇石,酷似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形象。每当夕阳西照,晚霞映衬峰顶时,远远望去,它们仿佛灯影戏幕上的西游人物,惟妙惟肖。当年郭沫若题诗的:“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指的就是这四块石头。
灯影石中最负盛名的是沙僧石,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石'。它矗立在悬崖绝壁之巅,呈蘑菇状,重达100余吨,底部的承重截面仅200余平方厘米,平均每平方厘米承载近半吨的重量,堪称世界奇观。
灯影石上俯瞰灯影峡。
邀月亭。西陵峡畔,邀月亭孤峰耸立,背靠灯影石,面朝明月湾,两岸青山,一江碧水。本来在三峡人家景区内,这个小亭子只是绿水青山之间的点缀,但是突然间就在网络上爆红了起来,一部大热电视剧《鹤唳华亭》让这一江两岸的美景惊艳了全网。
明月湾。俯瞰灯影峡时发现,浩浩长江奔涌至石牌河段时,在这里向左急转弯110度,改向东去,形成一个巨大的月牙形,这就是闻名天下的三峡第一湾——明月湾。
当船过明月湾时,眺望远方江面,便会发现两岸连绵不绝的山峦仿佛阻塞了滚滚长江,但船进山退,路转峰回,旋即又豁然开朗。故而当年郭沫若在过了石牌远眺第一湾时,自然而然发出了“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的感叹。
石令牌。石牌的地名就是因江边这块兀立的巨石而得。巨石为花岗岩质,高40余米,宽13米,厚4米,重约4300多吨,前后左右如刀削一般,俨然人工精心制作的一张'牌',人们便叫此地为石令牌。据说,此石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据史书记载,北宋前的后州州治和南宋建炎年间的夷陵郡郡治都曾设治于石牌。当年的石牌市井繁荣,交通便利,尤其是作为盐道引人注目。两宋时期的文人雅士如欧阳修、苏辙、黄庭坚、陆游等都曾留连于此,留下了许多诗文佳句。
石令牌,著名的石牌保卫战也因此而得名。在石牌最佳摄影点必须留个影。
在山顶朝着龙进溪的方向逆江而行。在山间的密林里,穿越张牙舞爪的古木,远观石牌和邀月亭,又是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水墨画。
巴王寨
巴王寨建在半山腰,背靠陡峭绝壁,脚踩滚滚东去长江水,俯瞰激流飞溅的明月湾。点缀于山水之间的巴王寨,很快就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游走其中,恍惚间走进历史深处。
两千多年前,在三峡秀美的山水之间,居住着一个神奇的民族——巴族。巴族主要分为廪君部落和板楯部落。廪君部落的首领是巴王,板楯部落的首领是罗王。他们与三峡地区最美丽的女人鄂水娘从小一起长大。
在秦国入侵三峡的那些岁月,主战派巴王与秦国军队抗击十几年,最后兵败退守到三峡人家。秦王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利用主和派首领罗王来围攻巴王。
鄂水娘得知情况,赶到巴王寨通风报信。巴王战败身负重伤,鄂水娘假装背叛了巴王,和罗王一起撤军回营。
鄂水娘趁着与罗王成亲的机会,杀死了罗王。为了证明巴王的清白,鄂水娘又引颈自杀。罗王的弟弟认为这是巴王的阴谋,再次带兵围攻巴王宫,形势十分紧急。
巴王得知罗王和鄂水娘的死讯后,悲痛欲绝,不久便大彻大悟。他亲自登上城堡,劝告巴族人不要自相残杀,否则会亡国灭种。
同时,他又号召巴族顺应时势,与秦人融合,以达到为天下和解的目的。说完,他毅然割下自己的头颅,用自己的死去唤醒民族和解。巴王死后,两支族人捐弃前嫌,融为一体。
他们用最隆重的悬棺葬礼,将巴王、罗王和鄂水娘埋在龙进溪的悬崖上。
在最后一个巴王死去后,最后一个巴人部落也消失在烟雨蒙蒙的三峡里,他们中的一部分融为汉人,一部分成为了土家人。我们在长阳清江的武落钟离山,也发现过廪君的庙宇,那里正是土家族的发祥地。
这座古朴的巴王寨,就是远古时代的巴人为躲避战火,在临江靠山的地方建造的巴族家园。巴王寨的故事永远镌刻在青山绿水间。
从巴王寨走下山,抵达灯影峡的明月阁码头再次登船。
天下第四泉——蛤蟆泉
游船继续向龙进溪方向逆行,在灯影峡南岸扇子山下,原有一大石豁然挺立,好似一只张口吐舌、睁眼鼓腮的蛤蟆,其背后的一股泉水四季长流不息,水清味甘,是烹茶、酿酒的上好水源,这就是著名的蛤蟆泉。
相传石牌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明月水,明月水,小蛤蟆吐的活宝贝,泡茶茶碗凤凰叫,煮酒酒杯白鹤飞,十里闻香人也醉。”
现在的蛤蟆泉水就在这座楼内。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峡州扇子山有石,泄水独清冷,状如龟形,俗云蛤蟆口水第四。”他遍尝天下名水之后,给全国宜茶之水排定了座次: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蕲州兰陵石下水第三,峡州扇子山下蛤蟆口水第四……”此外,宋代陆游亦有诗赞其为“天下泉中第四泉”。除二陆之外,苏辙、黄庭坚、王士祯、张之洞等都曾在此留下咏泉诗文。
石牌要塞
游船最后驶向风景绝美的石牌古镇,近代建立的“石碑要塞”。
烟雨朦胧中,一幅最美的江南山水图呈现于眼帘。
我们在前面讲过,当长江流到石令牌之后,忽然向东转了110度的弯。正是这个弯道,不仅成就了三峡第一湾明月峡美景,同时也使得石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尤以抗战时期的石牌保卫战为最。
公元1943年5月,为保卫陪都重庆,15万中国军队在石牌地区,与10万日寇展开了殊死拼杀,最终取得了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辉煌胜利,将日寇进犯大西南的铁蹄成功地阻截在这里,粉碎了日寇觊觎重庆的美梦,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是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以弱胜强、并最终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胜利的一次著名战役。
当年,为防止日军由长江三峡西侵和拱卫陪都重庆,中国海军于1938年冬就在石牌设置了第一炮台,其左右有第一、第二分台,安装大炮共10尊,为长江三峡要塞炮台群的最前线。
由于石牌与宜昌几乎处于一条线上,要塞炮台的炮火可以封锁南津关以上的长江江面,极具威慑力,令敌望而生畏。
日军对石牌要塞早有觊觎之心。1941年3月上旬,敌曾以重兵从宜昌对岸进攻过石牌正面的平善坝,并以另一路进攻石牌侧翼之曹家畈。
因此,石牌要塞保卫战是这次会战的关键。石牌为我军全线扇形阵地的旋转轴,正如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
石牌保卫战历时5年,经历了战争防御、决战和相持三个漫长的阶段,中间发生不下百场的战斗,战线铺漫到了整个鄂西宜昌辖区。尤其是1943年5月5日至6月18日决战期间,中国军队以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为指挥,率形成石牌三条重要防线,与日军第11军军长横山勇率日军3个师团展开殊死决战。6月2日,中国军队全线反攻,日军溃不成军,节节败退,取得了以'太史桥大捷'为标志的石牌保卫战主战场的彻底胜利。
现在的石牌抗战纪念馆,是三峡地区第一个综合性抗战纪念馆,修建在当年抗战的军事遗址之上,馆舍面积440平方米,由凭吊缅怀大厅、多媒体展览厅、图文展览厅、实物展览厅四部分组成,收藏珍贵实物200余件,珍贵图片近100幅。
2003年3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将石牌抗战纪念馆命名为首批国防教育基地。
西陵峡峡江水滚滚东去,三峡人家的游程至此结束。
车溪民俗风景区
车溪民俗风景区,是宜昌市又一个著名的风景区,与三峡人家、三峡大坝风景区互为犄角。车溪位于点军区土城乡,距中心城区18公里,以民俗文化和田园风光为主要特色,具有民俗观光、休闲避暑、历史文化教育等旅游功能,为“新三峡十景”之一。
车溪风景区由十大景点组成(石仙谷、巴楚故土园、三峡民俗村、农家博物馆、水车博物馆、人民公社旧址馆、天龙云窟、奇石馆、风洞、忘忧谷)。
车溪民俗风景区溯溪而上,绵延7.5公里,总面积20平方公里,既有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又有古老醇厚的巴楚民风,是体验另类民族风情,享受田园风情的旅游胜地。
这里民俗文化兼具有巴人和楚人的特色,以“梦里老家”为主题,浓缩巴楚民俗遗风,在纺线织布、车水打夯、碾麻造纸的农家劳作中尽现昨日古朴民风。
车溪有中国首家水车博物馆、首家农家博物馆,还有全国最大的古作坊展示区。
我在车溪土作坊,亲自动手打铁,俨然老铁匠一枚。
在梦里老家参与土家民俗互动表演节目。
受同伴的“蛊惑”,居然当了一回土家的“新郎”,把心留在了绝版三峡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