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想对东突厥开战,为何选张公谨发起建议?李世民在想什么?

 孤寡老人讲历史 2021-03-30

唐朝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十一月,李世民诏令李靖、李绩、柴绍、李道宗、卫孝杰、薛万淑等六人,分别为六路行军总管,以李靖为首,集结十四万唐军,发动了对东突厥的战争。

像这样的灭国之战,又是举国动员,战前的舆论引导,为何要出兵的原因等,都要提前准备好,用以说服文武百官,以及大唐百姓支持战争。

而这个最重要的引导和说服百官、百姓的弹药,李世民交给了时任代州都督的张公谨。

根据《旧唐书·张公谨列传》中的记载,张公谨于贞观三年八月,专门为此上了一封奏疏,列举了应该讨伐东突厥的六条理由:

颉利纵欲肆情,穷凶极暴,诛害良善,昵近小人,此主昏于上,其可取一也。

又其别部同罗、仆骨、回纥、延陀之类,并自立君长,将图反噬,此则众叛于下,其可取二也。

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

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颉利疏其突厥,亲委诸胡,胡人翻覆,是其常性,大军一临,内必生变,其可取五也。

华人入北,其类实多,比闻自相啸聚,保据山险,师出塞垣,自然有应,其可取六也。

这封奏疏就是李世民用来压制不赞同进攻东突厥的臣子的有力武器,因此“太宗深纳之”

同时,也让张公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唐灭东突厥之战的最主要建议人和发起人之一。

在此战中,张公谨还以李靖副手的身份参与了大战。

其实,到贞观三年前后,已经基本坐稳了皇位的李世民,一直在准备跟东突厥的战争,以报早前几年被东突厥可汗逼迫签下“渭水之盟”的奇耻大辱。

李世民的亲信们,也都知道李世民的心思,也早就时刻准备着。

特别如李靖这样准备掌总的将军,恐怕一直都在推演和筹备。

当时,在面对东突厥的战线上,除了张公谨外,还有地位、官职、爵位远在他之上的李勣、柴绍、李道宗等人。

可为何偏偏是张公谨发出了这封建议向东突厥开战的奏疏?

这封奏疏坐实了张公谨最主要建议人和发起人之一的身份,是要名留青史的。

而且,在战后论功时,张公谨即使不参与这场战争,就凭这封奏疏,坐在家中,也是要叙功受赏的。

这样的好事,难道李绩、柴绍、李道宗,或者李靖就不知道先抢过来?写封奏疏就能白捡功劳的好事谁不想干?

不过,他们恐怕是等不到这样的好事,因为这封奏疏很有可能是李世民专门授意张公谨发出的。

至于原因?不是张公谨的见解超过李靖、李勣等人,而是李世民要送功劳给张公谨,要有合适的理由给他升官。

李世民为什么要这么做?

张公谨虽然后来也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但他是属于比较晚才投靠李世民的亲信。

唐朝武德五年左右,张公谨才由李绩和尉迟敬德推荐,成为李世民的亲信之一。

在当时的秦王府众文武中,无论官职、资历、名望,张公谨都是小字辈,他甚至连个爵位都没有。

但在“玄武门之变”中,张公谨的表现改变了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在这次事变中,李世民带着尉迟敬德等人在前面冲杀,成功干掉了李建成、李元吉之后,又准备杀进后宫逼迫李渊妥协。

此时,李建成所属的太子东宫的护卫数千人猛攻玄武门,眼看着就要杀进来。

如果让东宫护卫杀进皇宫,李世民发起的事变就有失败的可能。

关键时刻,是张公谨凭借一己之力,关上了玄武门,拦住了太子府的护卫。《旧唐书·张公谨列传》中记载:

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

因为张公谨守住了后路,才给了李世民时间,顺利的完成了政变。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论功行赏,张公谨从没有任何爵位的白丁,一跃成为定远郡公。

在食邑的封赏上,张公谨也超过许多秦王府旧将,受实封一千户,《旧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

癸酉,裴寂食实封一千五百户,长孙无忌、王君廓、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一千三百户,长孙顺德、柴绍、罗艺、赵郡王孝恭一千二百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一千户,李世勣、刘弘基九百户,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七百户,安兴贵、安修仁、唐俭、窦轨、屈突通、萧瑀、封德彝、刘义节六百户,钱九陇、樊世兴、公孙武达、李孟常、段志玄、庞卿恽、张亮、李药师、杜淹、元仲文四百户,张长逊、张平高、李安远、李子和、秦行师、马三宝三百户。

李世民给张公谨的封赏,超过了同样参与了政变,且资历、官爵远在他之上的程咬金、屈突通、段志玄等人。

可见,“玄武门之变”时,张公谨的表现,让他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未来的前程铺就了黄金大道。

唯一稍许遗憾的是,张公谨此前因为资历原因,没有爵位在身,不方便一直升到顶,只获得了郡公的爵位。

李世民是个好老板,他觉得张公谨独拒太子府护卫于玄武门之外的功劳值得封个国公,但受制于规矩,不能一次给张公谨升到位。

于是,李世民在登基后,不但把张公谨派到了最容易立功的对东突厥的前线为将,还授意让张公谨成为对东突厥战争的发起人。

之后,又让张公谨当李靖的副手,到这个时候,张公谨只需要跟着李靖身边,即使战争中没有什么作为,也能随便捡功劳。

由此,张公谨从郡公升国公的障碍全部扫除,史载:“破定襄,败颉利,玺书慰劳,进封邹国公。”

唯一可惜的是,天不假年,灭东突厥后没两年,张公谨就于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病逝,年仅39岁。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世民绘凌烟阁功臣像时,把张公谨名列其中。

在凌烟阁功臣中,张公谨跟随李世民的时间仅超过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时就去世的殷开山,位列倒数第二。

即便如此,李世民都一直记得他,张公谨生前跟了一个好老板。

参考文献:《旧唐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