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背井离乡的大义迁安感天动地

 燕山诗文 2021-03-30

● ● ●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刘阳莉


   ——马竹中篇小说《南水北往》读后

        一口气读完湖北作家马竹发表在《湖南文艺》2015年12期、《十堰作家》2015年冬季号的中篇小说《南水北往》,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丹江口库区人民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舍小家为大家,背井离乡的深明大义和巨大牺牲,让笔者感动不已。南水北调工程是毛主席在1952年12月考查黄河提出的,他对水利专家说:“北方水少,南方水多,如有可能,借一点水也是可以的吧?”1958年3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立项,毛主席瞩附周总理一年要抓四次。从1958年工程上马到2002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到2014年,举世瞩目的国家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利用地势自流向北,通过地下隧道穿过黄河,最终抵达北京,让北京人喝上了丹江口的水,让北京的山川万物得到丹江口水的滋养。这项伟大工程的实施,除了经过很多复杂艰难的科学求证、尖端难题的施工外,很重要的一个难题就是世代泽水而栖的丹江口库区人民的家园、故乡要变成泽国;他们要背井离乡移民。背井离乡字典的解释是: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伸为乡里,家宅。离开家乡到外地。不得已而离别家乡。而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是人生命的一部分,是人类历史的保姆。离开了故乡的人是无根的。离开了故乡的空间,离开了那里蒸腾的气场,那里的一草一木,如何生存下去?湖北作家马竹运用他自己写作的观行照度、写作三大意识“唯美意识、密度意识、遗产意识”,深入核心水源区河南的淅川和湖北十堰的郧县采风、调查、采访,做了大量的笔记,记录了几大本库区移民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素材,写下了《南水北调采风记》。“发誓要用《南水北往》为题,倾尺情愫、表达心中丹江口库区百姓心底深处的苦与泪、悲与喜、痛与乐、哭与笑,以及他们为伟大祖国的强盛甘心付出的大爱精神。”他在《南水北调采风记》中说,为什么不用“借”,而用“往”,就是要用这个现在进行时或将来进行时的动词,去记述并抒发丹江口库区人民英勇奉献的浓情大爱。

        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了生存,背井离乡的迁徙有过很多次,无论是动物的迁徙还是人类的迁徙,景况都是悲惨的,悲壮的。比如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一九四二年黄河决堤十几万河边受灾难民背井离乡大逃亡,都是一路饿殍遍野,尸骨成堆,凄凉悲慘,不堪回首。“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这是宋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中对故乡的呼喊,“故园更在北山北,佳节可怜三月”是宋.王子到《别强自强》中对故乡的思念。虽然时代不同,但人类骨子里对故乡的热爱、不舍、思念是一致的。

        南水北调是国家行动,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移民,政府对移民生活工作都提供了优良的环境,都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条件选址,修盖整齐的楼房,打造优美的生存环境,但故土难离情结是很难割舍的。小说通过韩燕玲奶奶失踪寻找的故事,将库区几十万移民背井离乡的悲欢离合写得淋漓尽致。小说主人公韩燕玲在北京工作生活,代表库区年青的一代,她们虽然出生在丹江口库区的郧县水边,但随着知识的增加,视野的开阔,不再满足库区交通不便、洪水突发的山区生活,奔向了大城市,甚至因夏天洪水汹涌,交通不畅而不愿回乡。她们对移民安迁是能够接受的,所以韩燕玲回家做父母的搬迁工作。但作为韩燕玲父母的那代人,他们的思想很传统,他们生活的根、生命的根已扎在故乡的土壤里,他们是喝丹江水长大,血管里流着的是故乡的血,比父母更老的奶奶辈,对故乡更是深入骨髓的眷恋,离开故乡就相当于剥离他们的血脉。因此深明大义的奶奶同意移民,是滴着血,流着泪迁移的。我们在小说中读到”迁徙之日山里每一头牛长叫不止,淅川的狗是死守着移民的空屋哪里也不肯去,直到流泪饿死也不离开老屋半步,一心指望主人回到搬空的老屋里。郧县的狗是死跟着移民的车队往前跑,直到再也跑不动了,就守在公路边,一心巴望主人回来找到它。”“即将被淹没的祖坟,每天都有人长跪不起。”这些让人动容的迁徙场面是作家马竹饱含深情观照到库区韩家州移民痛苦不舍的真实景象,他在疼着他们的疼,敬意着他们作出巨大牺牲的敬意!

       故乡、土地、习俗、生存习惯都是老祖宗千百年留传下来的生活模式,韩家州的人们早已习惯,但迁安后,一切都变了。虽然住进了高楼,但质朴的山里人走不惯楼梯,走不惯平路。种惯了山里的包谷、柑橘,种不来水田,那些插秧打谷、灌溉除草、施肥等管理,让这些年过半百的山里人重新学习,是何等艰难。埋怨、思乡、吵架,离家出走就肯定会发生。马竹以无限深情,以慈悲大爱情怀感受着移民新生活的不易,暗喻着移民观念、习俗改变的痛苦艰难。韩燕玲的母亲很快接受现实,代表重新生活的一代移民,她们努力去学习、习惯新生活,而韩燕玲的父亲代表众多不能适应新生活的移民,他们整天心情郁闷,争吵、埋怨、愁苦、思乡,这些移民中的不良情绪对移民是否安心、安稳、安定生活很关键,马竹通过对他们的描述就是想提醒政府及各级部门:移民的生活、情感、精神、灵魂是需要得到长期关注、关心的。迁移一时,适应新生活,新环境、新习惯是要几代人努力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现都第四代了,他们还讲着故乡的客家话,婚丧嫁娶仍然按客家人的习俗进行,因此移民到新九里坪的韩家州人,是需要各级部门给予长期关心、帮助的。移民长治久安、稳定生活是作家马竹希望看到、百姓希望看到的美好景象。

       安迁之后移民内心的根,灵魂栖居的地方,精神家园在哪里?没有根、没有精神的寄托,人会灵魂无依,精神崩溃。作家马竹用他细致浓情的观照,叙述了做基层安迁工作的村干部韩兴生们,为移民寄托乡愁,灵魂新生费尽心思。他通过韩兴生、高天水组织村民连夜寻找失踪奶奶事件,通过在随县九里坪新村竖立大青石碑,让我们感受到移民干部的良苦用心和细致体恤的工作。这块大青石上刻着“韩家州”三个大字,就如背井离乡人身上携带的一捧黄土,见土如见故乡,起到了安抚韩姓移民老人心灵的作用。韩兴生还为韩家州人制定了族谱,让韩家州的人无论走到哪里,心里都有韩家州的根。读到这些细致温情的场景,深深感受到马竹对库区移民干部的敬重赞美情真意切。

        台湾把故乡叫原乡,台湾乡土作家钟理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奶奶深明大义作出了安迁移民,但她内心是离不开故乡的,她心里固守着叶落归根的古训,她手执佛珠,心地慈善,不作声响地离家出走了,她是往回走了,走到她归根的故里。作家马竹最后没有明写奶奶的去向,也是遵从奶奶念佛的禅意,藏匿一个深明大义的意境给读者。这是作家马竹擅长巧妙构思人物形象,为奶奶失踪安排最完美的亮点,小说到此,大义真善的库区移民人性都达到了更加值得敬重敬仰的境界。

       读罢小说,除了对移民安迁伤筋动骨、血脉剥离的疼痛外,更深的是对库区移民为南水北调工程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巨大贡献产生深深的敬意。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深明大义值得每一个享受丹江口水润泽的民众纪念!他们对国家工程的浓情大爱值得歌颂。正如做过几十万字调查采风的作家马竹所说:“我要讲述移民故事,用我发自肺胕的滿腔敬意,向南水北调中线的人民深情鞠躬!”请一定要记住库区人民的大舍,请一定要节约每一滴水,“因为源源北往的南水,是南水北调中线全体移民干部、移民百姓、工程建设者、用苦水、泪水、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刘阳莉笔名幽谷兰畹。成都企业髙管。作品散见于巜十堰作家》巜清江》《中国乡土文学》巜鄱阳湖文学》巜江州风》巜柴桑人》巜台湾好报》巜中华日报》巜大沽河文学》巜燕山诗文》等文学报刊及网络文学刊物。


1、本平台 唯一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半月发放一次。


顾问:韩布晖  张连福  范丽丽

   周祝国  希国栋 张国印 

   张全江  刘欣民 

总编辑:纪惊雷

常务副总编辑:曹雪艳

小说、儿童文学主编:代文静、丫头

散文、报告文学主编:小愚、玉庭小筑

诗歌主编:王翠红、张瑞华

诗词主编:田玉竹

动态主编:梁淑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