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军出塞起长风

 晨曦深处 2021-03-31

汉魏六朝诗学习之四十七

将军出塞起长风

唐诗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边塞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中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这些千百年来为人激赏的名句,都脱胎于杨素、薛道衡和虞世基的《出塞》诗。

杨素是隋朝的开国大将,多次率军与突厥对阵,有丰富的边塞战斗经验,因而他写的边塞诗也就更加逼真感人,薛道衡和虞世基和他的两首《出塞》诗也相映生辉。

他们三人的诗一开始都交代了出师背景,杨诗“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不仅讲明了突厥未灭,挂帅出征,还交代了两条出征线路,一经飞狐塞而出塞,一经碣石而附辽东。薛诗“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征兵。少昊腾金气,文昌动将星”,描述了边情紧急,连夜调兵,还从星相学的角度解释出征。

在描写出征的气势方面,三人各从不同角度切入。杨诗“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以冠军侯霍去病和长平侯卫青类比,写出了横扫敌寨、直捣龙庭的锐不可当之势。薛诗的”长驱鞮汗北,直指夫人城“,也体现了所向披靡、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威猛。虞诗的” 扬桴上陇坂,勒骑下平原。誓将绝沙漠,悠然去玉门。“展示了大军擂鼓上高山,跃马驰平川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在反映战事方面,杨诗没有正面写场面如何激烈,而是从战争间隙的环境变化,侧面烘托战争之残酷。夜间月明星稀,刁斗停声,弯弓息鸣,那些失去主人的胡马在静夜里不时发出凄厉的叫声。薛诗的“连旗下鹿塞,叠鼓向龙庭。妖云坠虏阵,晕月遶胡营。”不仅展示了大军拔旗攻寨的英勇,还从阴阳学角度说明胡人的战败。虞诗则用““轻赍不遑舍,惊策骛戎轩”,以形容大军的快速突进,用“懔懔边风急,萧萧征马烦”衬托战事激烈。

边关的环境艰苦、气氛凄凉在他们的诗里也得到了充分展示。杨诗“北风嘶朔马,胡霜切塞鸿“;薛诗“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鴈声”;虞诗“雪暗天山道,冰塞交河源。雾烽黯无色,霜旗冻不翻”。这些既苍凉又悲壮的诗句深深打动了王昌龄、岑参,他们把这些秀句化用在诗中,传唱千古。由此可见,杨素、薛道衡、虞世基三人的《出塞》诗开隋诗之豪放,启唐诗之悲壮。

从结尾看,三首诗中以薛道衡的为上。“当知霍骠骑,高第起西京。”西汉时,名将霍去病因讨匈奴有功被封为骠骑将军。当汉武帝要为他修建第宅时,他说的一句话震撼人心,“匈奴不灭,何以为家!” 薛诗反其意而用之,意为战事已息,可以为将军修宅犒劳了。

读杨、薛、虞《出塞》诗感

将军出塞起长风,雪散云飞惧势雄。

霜紧夜寒笳笛乱,马嘶旗翻寨城空。

戈枕边塞何敲斗,雁落莽原不引弓。

大道休明荒蛮地,唐诗汉赋韵皆同。

悠雲2021/03/29

相关链接:

借问梅花何处落

一出新亭思万千

任听牧笛吹飞雪

从来晚泊最牵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