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拳 练功、会练 会养

 tjboyue 2021-03-31


导读

DAODU

太极拳是一种生命科学,能有效地促进人体生命向健康方向发展、并成为最佳的身心养生运动。神奇的健身功效日益为世人所瞩目,所称赞。

     太极拳通过“意、气、神、形”的锻炼,实现净化心灵、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畅通气血、祛病延年,使心身臻于高度和谐的完美境界,已被实践和科学测试所证实。根据筆者三十年的学习、教学和实践体会,兹从养生功能方面,对“习拳、练功、会练、会养”四个层面试述认识和体会。借以与同仁们互相学习并交流。不妥之处,恳请名家名师和同仁们予以指教。


 作者:梁向阳 曾任塔城地区太极拳协会会长、地区武朮协会副主席、新疆自治区太协理事。现任国家武术协会会员、国家武术六段位、国家社会体育一级指导员、考评员。

神奇的太极养生功

1
习 拳

1

什么是太极拳


太极拳是前人根据《周易》阴阳变化规律,历经数代先贤反复探索、千锤百练、脱胎换骨而成的拳术。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一项极佳的健身项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对人类的第五大发明和贡献”。

1959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评价“太极拳是中国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充满哲理,与中国传统医学有血缘关系。太极拳是一项极好的健身活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可以陶冶情操,也是一种美的享受,给人们带来幸福、延年益寿。”周总理精辟的慨括了太极拳的本质和功能作用,同时更表达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太极拳健身运动的极大关注。

周总理讲太极拳“内涵十分丰富”,是因为太极拳融合了古典哲学、中医学、武学、气功学、美学等为一体,形成一门人体生命科学,其内涵实属博大精深。1998年人民日报纪念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发表20周年评论讲“太极拳有极高的健身养生价值”。“是高层次的文化与科学”。

2

太极拳的哲理


《周易》是中国古典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巨著。其哲理不但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奠定了武术太极拳的理论基础。如太极拳“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极而静,静极复动”等理论,正是《周易》阴阳哲学观和自然科学观的真实体现。阴阳属天道,动静属拳道,拳道由天道而生。“天地为一大太极”,“人体为一小太极”,將小太极融入大太极之中,称之为“天人合一”。这就是太极拳“道法自然”的哲理。 

3

太极拳的理论与原则


“太极拳的发展经历了先秦孕育时期,宋代的探索发展时期,明末清初形成时期,清朝中叶的成熟时期《东岳太极拳》”。千百年来,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比较完整的理论、原则和规矩,成为后人习拳练功的理论指南。其中最具经典、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有王宗岳《太极拳论》、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武禹襄《太极拳论》、《十三式行功心解》、杨澄甫《太极拳说十要》以及众多宗师、名家的理论著作。筆者认为最重要的理论精华是“心静体松”。心静是灵魂,体松是核心。从养生功能方面讲,“心静”方能调心练意,致以养精养神、净化心灵、防疾祛病;“体松”方能调息练气,致以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强身健体。从技击功能方面讲,“心静体松”正是“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的内功修练秘诀。“心静体松”是太极拳的纲,是练功的法宝。纲举目张,在纲要的指引下,其主要实践理论,如杨澄甫《太极拳说十要》等重要法则、要领、规矩。实乃“一层功夫一层理,层层功夫层层理”。需要我们一辈子精修苦练、层层升达,方能体会太极拳的真谛。

2
练 功

太极拳强调“内外兼修”,内在讲求意气修练,外在讲求神形修练,内外合一,这是养生健身的基本原则。筆者十分赞同余功保大师的三句话“让生活更有品位,让生命更有境界,让生存更有方法”。要实现高品位、高境界的生命,就必须把练功的核心目标放在首位,深刻理解太极拳的核心价值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太极拳是“内家拳”,就是意念、呼吸、动作三结合的内功拳。内功拳以修练内功为本,“用的是意、练的是气、固的是精、养的是神”。太极拳的运动,就是一个意气神形合一的过程、一个阴阳开合的转换过程、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修练三种功夫。

1

其一、太极拳强调调心练意的功夫。


古人曰“修心养性,全凭心意练功”。理当有了太极“调身不如调心”、“重意不重形”、“用意不用力”等理论。诚然,调心练意就是习练太极拳的灵魂。

太极拳强化松静意识活动,相对现代医学、心理学而言,有助于改善并增强神经自我调节系统;有助于摒弃不良情绪,排除心理障碍,影响并调整心理、生理功能生发平衡。实践证实,常练功的人觉得在精神意识方面亦可收获以下神奇功效。也是创造健康的第一个奇迹所在。

1、精足神沛。“心静”方能守定心神,摒除杂念。古人云“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方能养精,精足而气足,气足而神沛”。

2、气质轩昂。“太极拳是心灵的净化器,能给心灵洗个澡”。不断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使心情恬静、愉悦,使气质轩昂、激情。

3、开启智慧。由于强化意识活动,大脑思维增强。

4、祛除神病。可减轻精神压力,消除忧郁、烦恼等七情伤害。

5、陶冶情操。可升华谦虚谨慎、和善真诚等品质。

2

其二、太极拳强调调息练气的功夫。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有病,属阴阳失衡,经络不通,气滞血瘀所致。而太极养生重在养内气、养阳

气,阳气为生命之本,运动可升阳,阳气升发,则生命力自然旺盛。而太极调息练气能益五脏,五脏阳气通畅,自然不生癌症。所以,太极拳巧妙地提出“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既练先天之气,又练后天之气”的理论。为此,太极拳践行“意气相随”,“以气运身”的有氧运动,正是促进健康的养生大法。

实践证明,有许多疾病是靠导引、按摩、针灸等疗法治愈的。太极拳的调息练气,可使气血流畅,内气动荡,促进脏腑气机,平衡阴阳,疏通经络。提高免疫力。有科学测试证实,如太极拳的站桩功一小时,使血液细胞发生革命,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增加红血球152万个,白血球3650个;每l00毫升血液中增加血红蛋白3·2克(增长25%);纳氧量增加一倍,耗氧率66%,比跑步高出50%。绝大部分氧气耗于大脑和脏腑。中科院专家曾对中老年习拳者研究并测试,太极拳可巧妙的完成呼吸、循环、神经三大系统的协调运动。这就是太极拳养生创造健康的第二个奇迹的根本所在。其功效是:

1、气血循环加快,有效改善微循环,调动很多长期休眠的毛细血管重新恢复活力。

2、循环力度加强,亦能净化血管和脏腑中的垃圾,增强心肺功能;亦能“气冲病灶,祛己病”,对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心脏病等慢病均有防治作用。

3、增加肺活量,提高耗氧率,提高代谢功能。

4、提高自愈能力和免疫力。亦可“治未病”,防老年痴呆,降低40%罹患心血管病的风险。

5、按摩脏腑,健脾和胃,促进消化,功疗腸胃病。

3

其三、太极拳强化调身练形的功夫。

太极拳的形体运动,在“意领形随”的主导下,以“松柔圆缓匀”的要求,使肢体产生轻松柔和、圆活自然、连绵不断、循环无端的运动。此运动完全符合现代运动生理学,以较少的能量消耗,提高人体生理机能,是一个一本万利、轻松获得健康的大好事。
在形体功夫中,重点是松静、松柔、松沉功夫。这个“三松”功夫是其他健身活动无法比拟的“黄金功夫”。
1、松静功夫。松静是形体功夫的基础工程,很重要。“松”指放松精神、放松心态、放松身体,“先松心,后松身”。“静”指思想心态静如止水,宁静心神。其哲理是:精神越放松一一大脑越入静一一神经兴奋程度就越低一一内脏骨肉就越松一一经络气血就越通。这就是“松静功夫“的内涵及作用。松与静互为因果。“只有松静才能回归自然,洗涤心灵”。有位大师讲“放松是大药,可祛多种疾病”。
2、松柔功夫。松与柔是因果关系。要求关节、肌群、韧带、筋骨等最大限度的整体放松,以培养柔劲。欲求柔,求先松,松以至柔,形成一种“柔中寓刚”的内劲。松柔有两种功效,一是技击作用,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二是具有加大经络传导、促进循环、提高脏腑功能、提高自我修复能力、通利关节、强筋健骨等作用。
3、松沉功夫。松与沉是因果关糸。欲求沉,先求松,松以至沉。“松沉”是在意识的主导下,在中正安舒、松肩坠肘、松腰沉胯的前提下,使全身′之重沉入脚底,形成一个“上虚下实”、“下肢稳重、上肢轻灵”的状态。犹如负重之船,上有重力下沉、下有浮力上升之势。松沉功夫有两种功效:一是有利于技击攻防,二是通过下肢屈蹲、腰胯松沉、腹部螺旋折叠运动,一可刺激足三阴三阳经脉对脏腑的调节作用;二可刺激三大长寿穴对强肾固本、温补肾阳作用;三可增强中老年人骨密度、防止骨折、提高平衡能力。
3
会 练

人体本有天然赋予的健康功能,只是磋砣岁月使天然健康功能减弱或者被摧毁。今天要健康,找回原有的天然健康功能,“会练”太极拳就是一种极好的选择和途径。

“会练”有三种含义:一是明理懂法知规矩,二是动作规范、姿势准确,三是拳意浓厚、心感体悟。筆者认为做到此三条,其终身健康自得也。

太极拳功夫有两种,即强身防身功能(武功`)和祛病延年的养生功能(文功)。当今为健康而运动的人群风起云涌,而太极拳的“文功”已成为健身运动主流。

“ 文功”修练必须按照“练意、练气、练神(形)三层功夫为本。

“一层功夫一层理,层层功夫层层理”。层层明理守规矩,层层登攀寿延年。

“太极拳是一种深不见底的学问”,理解了,做到了,才能称为“会练”。有位拳家讲的好“仅练套路,不寻理法,练一千遍,一万遍,也是白练、瞎练”。更有高人警告说“练拳者多如牛毛,练成者凤毛麟角”。而我们许多拳友(包括筆者以前仅注重教学夽路)练拳多年,什么“重意不重形”、“用意不用力”、“腰为主宰”等等理论,懂者甚少。有不少拳友习拳20多年仍出现“僵、散、断、浮”诸多毛病。更有甚者,学会了“套路”就误认为“会练了”,便停止不前。这是目前绝大多数习拳者的现象。还有一种现象,拳友们什么都想学,其结果是狗熊掰棒子,夹一个丢一个。正如杨澄甫宗师讲“未经一载,拳、剑、刀、枪皆已学全,虽然依样葫芦,而实际未得其中三味。”

习拳如同上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必须层层深入,不是三年两载一蹴而就的。诚然没有名师指教、没有理论学习和实践,进步进阶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一些教练员也存在着“稍有小成,便是满足”(杨澄甫)的心态。筆者对此曾深有体会,深感拳术博大精深。实践告诉我们,太极拳是哲学拳,务必练出阴阳互转、虚实开合;是武术拳,务必守住攻防意识,练出刚柔相济;是气功术,务必以气运身、练出内气鼓荡;是意念拳,务必心静体松,练出精气神。




1

1、如何调心练意

“太极拳是意念拳”,调心练意就是养精、养气、养神。“意念是太极拳的灵魂”,丢掉了灵魂,就等于盲人骑瞎马,不知所行。'要学会练,学会养,以练促养。拳架是养生的载体,承载着调心调意的重任,要不忘初心,牢记重任。

“意念是心灵功夫的开门栓”,进入太极起势之门,就要把拳意贯穿始终。拳谱中诸多准则、要点都构成拳意范畴。特别是“《太极拳说十要》(杨澄甫),应为“拳意”的重点,必须明理践行。在过去教学中,笔者曾要求学员履行三句话:一要勤学苦练,持致以恒;二要虚心求教,不断纠错;三要牢记要点,悉心感悟。笔者认为三句话是练好太极拳的阶梯。太极拳时时处处离不开拳意,“拳意不上手,灵感就没有”。拳意讲在嘴上是道理,用在身上才是功夫。

在用意方面,根据实际可分两个阶段,习拳初期是筑基阶段,要努力克服心猿意马,注重拳架方法、要领循规蹈矩,准确旡误。拳架着熟后,即可进入中级阶段,把意念逐渐集中到内功修练上。

2

2、如何调息练气

马礼堂先生讲:“太极拳是一种高级气功”,讲究“人在气中,气在人中”。气与生命攸关。拳论云:“意为令,气为旗”,“以心行气,心为发令者,气为奉令而行者”。此论指明了调心练气的方法、步骤。

“气沉丹田”是调息练气的重要环节。按照蓄吸发呼的原则,吸气时意想内气(包括呼吸之气)由四梢向丹田集聚;呼气时意想内气由丹田向四梢运行。但要切记“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意到而气到”的拳理。坚持“以气运身”,会有内气鼓荡、身如气囊的感受。健身效果会事半功倍。

太极拳有三种呼吸法,一是自然呼吸(无意支配),二是顺腹式呼吸法,三是逆腹式呼吸法。顺、逆两种呼吸法是靠意念支配、通过横隔肌上下运动实现的。顺呼吸法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回缩,逆呼气法与顺呼吸法,除腹部鼓起回缩相反外,其余则相同。按照中医理论,逆呼吸法可实现“心肾相交”'水火相融”,达到气机和谐,阴阳平衡。

在习拳初级阶段,以自然呼吸为宜。进入中级阶段,可采用顺或逆腹式呼吸法。无论釆用哪种呼吸法,必须做到“意气相随”,并与拳势结合起来。如遇呼吸与拳势不合拍时,可随时调整呼吸。但要切记“气以直养而无害”,不努气、不憋气。呼吸要求“深、细、匀、长”。每人可按自已肺活量大小、呼吸时间长短与拳势速度相吻合,形成自已的拳势呼吸法。那种在广场上放上音乐、许多人千篇一律、忽视个人特点的打拳现象,如同做操,是不可取的。

3

3、如何调身练形

太极拳调身练形承载的理论、技法、规矩甚多。前面重点讲了“松静、松柔、松沉”三种功夫及功效。本题只对众多拳友出现较多的三个问题试述如下。

(一)、关于“全身放松”

调身练形的笫一要务是放松,放松可轻松实现导引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功效。“身心放松”是关键、是核心。郑曼青先生讲“练拳出功夫的简单秘诀必须身心放松”。拳谚讲“一处松一处通,处处皆松百络通”。杨澄甫宗师强调“要松、要松、要松静,不跟你讲这句话,你三辈子学不到的”。“太极拳的全过程都要松下來,沉下來,百分之百地放松周身关节,要松到手指肚”(陈照奎)。先贤们讲明了放松的重要性和方法。只要思想重视,放松是容易掌握的。“全身放松”的关键部位是“松肩肘”和“松腰胯”,四处松则可统领全身松。“身心放松”的进阶程序应该是:心能静一一静能松一一松能沉一一沉能轻一一轻能柔。身心俱松是练出来的,只有付出一定阶段催僵化柔的苦练,方能成功。

关于“松肩肘”。术语是“松肩坠肘”,行拳中处处不离肩,势势要松肩。肩松肘下坠,扬肘必耸肩。我们众多拳友普遍存在“扬肘耸肩”现象。杨澄甫宗师讲“坠肘者,肘往下松坠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李雅轩大师讲,两臂松得如绳栓在肩上一样,有一种往下掉的沉重感。若扬肘耸肩,将导致内气上浮,心胸紧张,违背“上虚下实”、“气沉丹田”的重要法则。切记松肩坠肘贯始终,松贯三节肩肘手。

关于“松腰胯”。先讲转腰,转腰是是松腰的前提,松腰是沉胯的前提,“转、松、沉”三要素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腰是全身运动的总枢纽,是八种劲法的动力源,“腰为主宰”的重要法则绝不能动摇。比如,人体是一列火车,腰是火车头,意为发动机,发动机一转,车轮滚滚,车头带车廂跑起来。在行拳中叫“一动无有不动”,即意动全身动,腰动一齐动(手眼身步)。然而,我们许多拳友,腰与手脚分离,火车头(腰)没动,车廂(手脚)倒先跑起来。甚至有的教练员也这样做。不明拳理,一味模仿网上某人的动作是不科学的。拳谚讲“练拳先明理,理通拳法精”、“无腰不太极”、“只动胳膊腿就是太极操”。

转腰是大问题,“松腰”、“沉胯”又是一大问题。

所谓“松腰”,即腰椎松开、竖直不屈、命门处不受力,即为松;“沉胯”即坐胯、落胯,外形上即为屁股往后、往下微坐。松腰与沉胯是因果关系。行拳中每个式子都有松腰、沉胯的要求,这是关系到腰胯虚实的原则问题。

如何松腰沉胯?应把握好三个节点:

①、每式动作完成时。

②、重心前、后移动时。

③、重心左、右移动肘。

以上三点,笔者曾强调学员们记住“逢动必转,逢转必沉,逢转必旋”三句话。要求做到“旋转松沉”,旋的是胯,转的是腰,胯在旋中沉,腰在沉中松。“太极拳是一个很精细的活儿”,细节决定成败。功夫是靠细节练出来的。现在,大多数年龄偏大的拳友,仅满足每天练拳架活动身体,什么理法功夫不知所以然。练“套路”要明白其中学问,“套”是外形,指拳架;“路”是理法、心法。理法和心法才是太极功夫的核心和灵魂,就是说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是心法。所以仅练拳架就是舍本求末,再做体操,“与太极拳一点关系都没有”。

(二)、关于“分清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清虚实为第一要义”(杨澄甫),这是一个重要法则。不懂虚实、开合,就不知阴阳。拳术中虚实、开合都是太极阴阳的不同表现形态。“虚为阴,实为阳”,“动则为开,静则为合”,“开为阳,合为阴”。在拳架中,虚实无处不在,阴阳无处不存。

太极拳强调两腿的虚实很重要,其作用就如傅清泉老师讲的,两腿一虚一实,可使两腿部大量血液回流心脏,从而減轻心脏的负担和压力,也就为身体增加了两个心脏,这是太极拳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创建健康的第三个奇迹所在。许多拳友对这个重要问题不认识。多数拳友对腿的虚实算是明白,但虚实不清问题仍然存在。如有的“提脚蹬地,落脚有声”,像走路一样打拳。主要是下盘功夫没有。如能达到“提脚轻灵,落地无声”,功夫就到家了。在拳术中“手眼身法步”都有严格的虚实要求。如掌,自然掌(称瓦垅掌)为虚,坐腕展掌为实。拳,五指屈卷空拳为虚,进击时空拳适当握紧为实。眼,眼随主手,远眺时为虚,近注手时为实。身,主要是腰的虚实,转腰时为实,松腰沉胯时为虚。目前拳友们出现虚实不清问题较为突出,如有人从起势到结束,举着兰花指或蜘蛛指一成不变,虽多次辅导,无有改错,习惯已成顽疾。切记“松为虚,紧为实”、“松贯始终,紧在瞬间。”

(三)、关于““缓慢行拳”

“缓慢行拳”是修练内功的必备条件,对养生作用至关重要。行拳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不利于养生。所谓“缓慢”,要以自已的深长呼吸与拳势速度最佳配合比为标准,就是说“意、气、神、形”达到高度统一为依据。如杨式传统85式拳,按笔者的拳势呼吸,一般需要25分钟至30分钟练完为宜。

根据有关科学测试证实,习拳10分钟,关节已松开,内气开始涌动;15分钟,身体发热出汗,可排除垃圾、增强防邪能力;20分钟后,内气已通达全身,气催血行,冲击病灶,可祛已病;25分钟后,气血已入骨髓,发生细胞革命,输出血红蛋白A,增强生命力。由此结论,没有一定时间,运动量不达标,不会产生生理变化。如同烧开水,时间到水沸开,产生能量冲开壶盖。习拳如同烧开水一样,时间短,“水烧不开”,即生理不达标。现在我们的拳友跟着比赛音乐打拳多年,巳成习惯,总是慢不下来。请你记住“慢练为养,快练为伤。”

4
会 养

“会练”做到了,“会养”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了。

冯志强大师讲“一要明理,二要会练,三要懂养。三者齐备,功夫才能上身”。“不会练即不会养,不懂养即为伤。”养什么?冯大师讲“内养三宝精气神,外养三体手足身;内养津血液,外养筋骨皮;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全身;内养性养德,外养形养拳…,先天后天都要养。何为养、何为伤?冯大师送你“六十四字方针”:

心静为养,心乱为伤。

意练为养,力练为伤。

练气为养,憋气为伤。

松练为养,僵练为伤。

柔练为养,刚练为伤。

慢练为养,快练为伤。




太极拳神奇的养生功,练者有福,不信无缘。在祛病强身方面,多年习拳练功确实给广大拳友带来了福祉,提高了免疫力和自愈力。不感冒就是你得到的最简单的福利。如庆祝建国70周年比赛,九月的祖国西北边陲己经风寒气凉,比赛时突遇大雨袭来,广场上200多名大都是老年运动员,身上太极服被淋湿,满面水流,浑身发抖,仍坚持三个多小时的比赛结束。无一人退场,无一人感冒或病倒。在场的观众称道,这些练武的老太太真行!从个案上讲,一位劳女士,习拳前是个“药罐子”,习拳后变成了“假小子”。一位薛女士习拳后由颈椎病导致的神经性头疼病己完全消失,且神气十足。一位牛女士习拳后糖尿病大大減轻。沙湾县太协刘会长讲,有一位女士医院检查肺部有阴影,习拳半年后,再去复查阴影不見了。另医生惊呀。该县县委决定,在全县机关单位开展学练太极拳运动。乌苏市太协卜会长讲了一个另人心痛的事,他说“我的一位要好朋友,刚退休,我劝他学练太极拳,他不喜欢。三年后他患上癌症,我去看他时,已骨瘦如柴,抓住我的手说要听你的话,也许不能这样。”

在陶冶情操方面,更有显著成效。广大拳友以太极情怀,联结友谊,真诚相待,成了朋友加姐妹;以太极情怀,传递家风,学习优良,为社会和谐助长了正气。

笔者年近八旬,98年退体后,全身致力于太极事业,教授学员数百人,有一部分学员获得自治区和世界太极拳大赛第一名第二名及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凡坚持习练太极者他(她)们均收获了健康。现在笔者既无老年人常见的“三高两病”,又精神饱满,被拳友们称为“小伙子”。75岁登泰山,从中天门徒步沿原始陡坡,两小时登上凤凰顶,感动了同行的小伙子。2019年冬为配合医生肠镜检查,从住院部一楼徒步楼梯爬上十二楼,又下到一楼,一口气用了大约十分钟。

什么叫健康?太极拳养生、健身气功就是健康,谁练谁赢健康。






5
诗 言 太 极

01
总 法
(一) 本 质
太极之道无极生,
“道法自然”合天性。
动生阳者静生阴,
一动一静阴阳分。
阴阳虚实似孪生,
动静虚实互为根。
“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开合成太极。

(二) 理 念
奥妙无穷太极拳,
阴阳哲理富内涵。
虚实相依紧相连,
阴阳不离互转换。
养生理念源易医,
阴阳开合为旋律。
太极“重意不重形”,
旨在“用意不用力”。
“一心行气气运身”,
“意气君來骨肉臣”。
如棉裹鉄柔中刚,
“刚柔相济”内劲强。
心神虚静贯始终,
“一身舒适万法宗”。

(三) 功 能
心静养神又养精,
舒通经络靠体松。
精足气足而神沛,
心神愉悦延寿命。
“气沉丹田”气运身,
气血通畅祛百病。
阴阳二气之和合,
脏腑生机则勃勃。
“自古拳术三大用,
防身健体与防病”。

(四) 方 法
柔和缓慢内功拳,
内功为本首当先。
阴阳互转不离园,
“太极十要”一线穿。
心为主导形息随,
眼随主手随身转。
腰为主宰全身动,
仅动手脚不成拳。
“八法五步”明攻防,
“五法”姿势必规范。
旋转松沉虚实变,
“内外三合”必兑现。
意气神形相配合,
协调连贯无间断。
明理知法功夫好,
心悟体感上乘拳。
02
身 法
立身中正必含胸,
尾闾中正神贯顶。
意动身随腰主宰,
中正安舒松腰功。

松肩坠肘贯始终,
肩胯双沉全身松。
松腰沉胯是关键,
虚实转换则轻灵。

转腰旋脊中轴动,
上悬下沉中节松。
上下相随九节劲,
节节贯串一气通。

03
手 法
“如意胳膊”虚实掌,
分清虚实理应当。
虚掌如似瓦垅形,
坐腕舒指为实掌。

劲贯实掌须坐腕,
气血贯注指膨胀。
虚掌能够贯始终,
实掌只在一瞬间。

以腰带臂臂领手,
以手带臂松肩肘。
“手走孤形臂要旋”,
手臂松活如掛肩。

掌拳虚实为攻防,
无拳何以成太极。
五指合拢成虚拳,
实拳进击必握紧。
“劲以曲蓄而有余”,
掌拳“无过无不及”。
04
 眼 法
意 为 心 之 苗,
眼 为 意 之 窗。
眼随手动随视法,
前观后视展神采。
以眼领手随身转,
目随主手虛实变。
左顾右盼余光转,
远眺近注顾“三前” 。
(注“三前”即眼前手前脚前)

05
步 法
轻起轻落不离点,
迈步猫行走孤线。
提脚不蹬须沉胯,
分清虚实腿当先。
虚实交替随身换,
步幅大小须自然。
植地生根有反力,
落步无声靠轻灵。

06
技 法
术语“手眼身法步”,
其中一法为技法。
“八法五步”为攻防,
“五法”齐备方成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